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胆管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胆管出血患者1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并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造影发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肝动脉终末支出血1例、肝左动脉胆管瘘呈胆管铸型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实施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后胆管出血均停止。随访6~24个月,未见胆管再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急性胆管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附件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胆胰管恶性狭窄已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对于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而言处理起来相对较为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或经皮肝内球囊扩张胆管狭窄。外科手术并发症多、风险大。经皮肝球囊扩张成功率低、复发率高。而内镜下气囊扩张狭窄胆管及置入支架是目前治疗胆管良性狭窄首选方法。我科2010年1月开始将可回收金属支架应用于肝外胆管良性狭窄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可回收胆道金属支架应用时一些操作配合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226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应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治疗,并比较2299例内镜乳头切开术(EST)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石或碎石取石术,术后无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轻型急性胰腺炎4.7%(10例),与EST(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消化道出血0.47%(1例),与EST(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EST困难或易发生并发症者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EPBD术,能有效地钝性切割乳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较大结石的取石或碎石取石术,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EPBD是内镜下处理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10例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患者行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完成微弹簧圈填塞。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再出血;基本痊愈7例,遗留轻度偏瘫、语言含糊、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8例造影复查,夹层未见显影7例,大部填塞1例。结论 LEO支架植入术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出血性动脉夹层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BMSD)。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ST、EPBD、ENBD及ERBD共59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乳头狭窄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NBD 14例,ERBD 6例,行EBMSD 26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与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TB il及DB 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两组分别有10、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结论经内镜下ERCP治疗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起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化道改道患者通过气囊辅助内镜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0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改道术后行气囊辅助内镜ERCP患者12例(4例胆肠吻合术后,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例患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8例患者采用单气囊小肠镜。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完成气囊辅助内镜ERCP,总体成功率为83.3%,2例患者系单纯性吻合口狭窄,8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未完成的患者中1例因胆肠吻合口极度狭窄,导丝未能进入胆管内;1例因R-Y肠肠吻合口角度太小,镜身和套管无法进入输入袢。术后发生黄疸1例,消化道穿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气囊辅助内镜ERCP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与传统ERCP相比,成功率较低,有独特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化疗栓塞术(TALE)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肝穿刺技术胆道内外引流管植入及Seldinger穿刺技术行肿瘤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相结合的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手术成功,留置内外引流管13例,外引流管16例,双侧引流外引流和内外引流2例,31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患者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中是比较理想的姑息性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从2001年3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45例肝移植中,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16例,其中胆漏1例,胆管狭窄8例,胆管狭窄并胆管结石2例。11例接受了内镜介入治疗计14次,包括内镜下放置鼻胆管外引流4例,放置支架内引流10例,气囊扩张10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7例,乳头括约肌切开加取石2例。结果1例因内镜治疗时导丝无法通过狭窄段,改行PTC放置胆管支架,其余胆管并发症经内镜介入治疗有效。结论ERCP有助于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诊断,治疗有效、安全,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术(PTC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观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 PTCD成功率100%,Ⅰ期支架置入成功率78.6%(44/56),Ⅱ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2/12).术后并发PTCD引流管脱落2例,腹腔出血2例.随访62例(6个月~3 a),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结论 采用PTCD联合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气囊扩张术(EBD)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本文总结了我们应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良性幽门梗阻的远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针对胆管结石、壶腹括约肌功能障碍、胆管狭窄等综合征,分别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碎石及取石术、胆道探条扩张术及胆管支架置入术。[结果]诊治的96例PCS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以胆管结石及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最为明显。胆红素1周后均下降40.6%~62.5%,发热患者术后1~3d内恢复正常,无大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例有一过性淀粉酶升高,经用善宁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均在24~48h恢复正常。[结论]经内镜诊治PCS是一种损伤小、快速有效的微创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胆管支气管瘘是临床少见病,现回顾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现肝动脉介入栓塞及射频消融术后是肝癌患者合并胆管气管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大量黄绿色痰液、不易控制的肺部感染,可伴发热、胸痛等。当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或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咳大量黄绿色胆汁样痰,特别是咳痰量超过100 ml/d、抗感染效果不佳及无法以感染解释的大量黄绿色痰液,应考虑到胆管支气管瘘的可能;痰液或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胸腔引流液胆红素测定阳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膈肌修补术是该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而胆道支架置入或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亦可作为一般状况欠佳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微创介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微创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微创介入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单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22例,其中乳头切开同时进行鼻胆管引流或取石者13例,胆管支架内引流者9例,在胆管支架内引流者中病变位于肝门下者5例,肝门上者4例,以肝门下梗阻引流效果好,肝门上肿瘤引流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高热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内镜下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术(PTCD)4例,全部治愈;单纯PTCD治疗2例,缓解1例,治愈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ERCP、PTCD和内镜下治疗联合PTCD方法治疗胆系化脓性炎症,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8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沿正常生理通道治疗肝內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收集1996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常规行內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F)患者283例资料,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先行ERCP取出结石,合并胆管狭窄行柱状气囊扩张术,再行肝管碎石及网篮、球囊取石术,取石困难者行鼻胆引流后注入中药溶石治疗或胆管内支架治疗后择期取石.结果 283例肝內胆管结石患者中,101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均一次取出,肝內胆管结石一次完全取尽215例.余68例中,9例行鼻胆管注入中药溶石治疗1周,再行ERCP取尽结石;59例行肝內胆管內支架置入术,3个月后行ERCP取尽21例,37例结石未取尽,继续留置胆管內支架,无任何不适,建议定期随访.33例合并肝內胆管狭窄经柱状气囊扩张治疗治愈19例,14例行胆管內支架支撑治疗.19例合并肝內胆管脓肿经鼻胆引流治疗脓肿消失.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沿正常生理通道治疗肝內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栓塞术后胆囊炎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后发生胆囊炎的原因。方法 回顾132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的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前造影中胆囊的显影情况、采用的栓塞方式和术后有无胆囊炎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后胆囊炎的病例均发生于在未避开胆囊动脉的情况下采用碘油和明胶海绵微粒双重栓塞的患者,术前造影中胆囊明显染色的患者胆囊炎的发生率高于胆囊无明显染色的患者。结论 肝动脉造影中见胆囊明显染色的患者易发生胆囊炎,  相似文献   

16.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6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必狭窄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内镜胆管金属内支架治疗(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 315例(96.6%)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191例,186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癌5例,EMBE治疗后黄疸减退。SOD7例,行EPBD治疗成功。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2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8%,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11例,急性胆管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熟练掌握ERCP技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建  王松  李子祥 《山东医药》2005,45(10):64-65
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二部分:经皮血管治疗技术及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US)、CT、MR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毁治疗。1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主要适用于以右叶为主或肝内多发病灶以及术后复发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有以下作用:1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3破坏肿瘤的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内镜下短期放置特制可回收防反流支架与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12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气囊扩张组63例;特制可回收食管支架组6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食管宽度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症状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气囊扩张组治疗1个月、6个月、1年后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91.5%,食管支架组治疗后同期有效率为100.0%,98.0%,97.1%.(2)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优于气囊扩张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最狭窄处均较前明显增宽、食管最宽处均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食管宽度变化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气囊扩张组1例发生食管穿孔,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食管支架组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肉芽组织增生,2例发生支架移位,1例患者发生支架脱落.(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支架组住院费用高于气囊扩张组(P〈0.05).结论 与内镜下气囊扩张比较,特制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与其相似,但远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胆道疾病临床常见 ,包括炎症、结石、梗阻、狭窄、外伤、寄生虫和肿瘤等 ,内镜是其最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内镜超声检查术 (EUS)、胆道镜和腹腔镜等。一、ERCPERCP即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 ,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 ,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 ,注入造影剂 ,作X线胰胆管造影。若造影导管仅插入胆管内 ,注入造影剂仅胆管显影 (ERC) ,是胆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乳头括约肌 (EST)切开术和取石、放置引流管等操作已成为胆道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一 )诊断性ERCP1.胆管结石 ERCP是确诊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 ,可显示结石的部位、数目、大小等 ,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 92 .1%~ 94 .6 % ,肝内胆管显影率为86 .6 % ,诊断符合率为 96 .6 %。有学者主张通过ERCP引导钢丝导入气囊导管至胆总管或左、右肝管 ,气囊充气后再注入造影剂 ,可清晰的显示肝内胆管的结石 ,准确性明显提高。2 .胆管癌 早期胆管癌ERCP诊断符合率(90 .3% )高于B超 (80 .7%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内镜下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内镜对其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治的IPMN患者12例,总结并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下治疗等方面资料。结果 12例IPMN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发生部位为胰头或钩突部,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低密度影,其内可有壁结节,胰管扩张伴或不伴胆管扩张,2例侵及胰腺实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主要表现为胰管扩张,胰腺萎缩,胰头部圆形高信号影。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开口扩张,可见胶冻样粘液流出,胰管造影显示胰管全程扩张或胰头部囊状扩张,3例伴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9例行ERCP治疗,清除粘液栓并置入胰管支架,3例同时置入胆管支架。结论 IPM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囊性疾病,影像学检查有其独特的表现,ERCP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