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直接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术前10 min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然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腺素(PTH)与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H与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应用于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提高清扫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效调节PTH与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东升  钱向龙  张浩 《山东医药》2007,47(21):79-80
对641例临床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N0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原发灶的数目、大小有关。获得随访的11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对侧甲状腺再发PTC。认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原发灶分期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高者易出现同侧颈淋巴结转移;cN0PTC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疗效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PTC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情况、肿瘤分期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组201例PCT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TNM分期Ⅰ期108例,Ⅱ期43例,Ⅲ期42例,Ⅳ期8例。该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未出现气胸、乳糜瘘、气管食管瘘、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2例(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发现局部复发2例(1.0%),淋巴结转移2例(1.0%),远处转移1例(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7%(108/201),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4.8%(70/108)。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TNM分期和肿瘤穿透被膜。结论 PTC需根据不同临床特点给予个体化手术治疗;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所有患者均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王刚平  张红  武杰  张作峰 《山东医药》2011,51(29):72-73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92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组)和224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组)标本,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①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与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肿瘤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等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P〉0.05);②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8.7%,其中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425,P〈0.01);③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癌灶大小、部位无关(P〉0.05);④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易转移、复发,中央区为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发灶切除范围,废弃小于一侧腺叶的手术方式已达成共识,分歧在于是否应对所有病例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关于颈淋巴结清扫术,切除原发灶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以及对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病例行颈淋巴清扫术已达成共识,但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病例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还存在分歧,目前不做清扫术者占主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行顺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与逆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87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中43例行顺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44例行逆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分析两组术后复发率、肝转移率、3年累积生存率及出院后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肝转移[6例(13.95%)]明显少于对照组[14例(31.82%)](P<0.05),但两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差异(P>0.05);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观察组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 vs 54.55%,24/44;Log-rankχ~2=4.596,P=0.032);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术后2年死亡病例发现,年龄≥75岁、肝转移及并发症是两组出院后发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采用顺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手术安全可行,可以有效地降低肝转移的发生,延长了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未转移(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老年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CC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CCLN清扫术的378例c N0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CLN转移,将其分为CCLN转移组198例以及CCLN无转移组180例,分析CCLN转移数目与原发病灶临床分期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原发病灶T分期的增加,CCLN转移个数显著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452,P=0.0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χ2=23.343,P=0.000)、原发病灶临床分期(χ2=60.538,P=0.000)、术前病灶个数(χ2=63.996,P=0.000)、单侧癌灶位置(χ2=12.544,P=0.000)、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χ2=6.376,P=0.012)、包膜侵犯(χ2=50.032,P=0.000)与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显著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侵犯包膜、原发病灶T3期、病灶位于甲状腺下极为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率较高,临床应重视c N0PTC患者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患者术后CCLN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普遍.尽管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独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但其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价值尚不清楚,尤其是术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男性、年龄大于45岁、肿瘤直径>4 cm、多灶性和甲状腺外侵犯以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等,术前应认真评估颈部淋巴结,必要时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6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53例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中,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者323例,发生率49.4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浸润被膜、多发病灶、T3/T4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无浸润被膜、单发病灶、T1/T2分期(χ2=14.450,16.452,42.839,53.491,8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多发病灶、T3/T4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癌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β=0.726~0.912,Wald=13.214~32.654,95%CI=1.242~3.478,P0.05)。结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2cm、浸润被膜、多发病灶、T3/T4分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人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 7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对成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双侧发生率、弥散型率、侵出腺叶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成人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仅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年轻患者,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更易双侧发生,侵出腺叶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相对于成人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41例PTMC患者中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有56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发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9例患者(6.4%)出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与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相关.结论 对于病理证实的PTMC患者,如出现肿瘤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则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少见,当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即使中央区淋巴结未见转移,仍需注意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125例老年患者临床完整资料,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其余90例纳入对照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病灶、临床分期、是否进行患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简称侧颈清扫)、肿瘤直径、术前维生素D水平、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手术方式、是否进行中央(Vi)区淋巴结清扫等。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结果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肿瘤直径≥4 cm、术前维生素D水平20 ng/ml、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全切及Vi区淋巴结清扫可能是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术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肿瘤直径≥4 cm、术前维生素D水平20 ng/ml、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行甲状腺全切术及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制定预防性措施,以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李光  金保庚  孙健  向从明 《山东医药》2006,46(33):49-50
回顾性分析31例阴茎癌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3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尿道会阴造口术3例;同时或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7例。28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1、2、5a生存率分别为89.2%、82.1%、71.4%。认为阴茎部分切除治疗Ⅰ、Ⅱ期阴茎癌合理有效,有明显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 N0)期单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连续收治的112例术前c N0期单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全切术,并预防性清扫同侧淋巴结,将同期因良性甲状腺疾病行单侧腺叶切除9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清扫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10.71%(12/112)。两组患者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清扫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4 min(56-97 min)长于对照组65 min(45-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扫组平均滞留引流管时间2.6 d(2-4 d),平均住院时间6.4 d(5-9 d);与对照组平均滞留引流管时间2.3 d(2-4 d)及平均住院天数5.9 d(4-8 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c N0期单病灶PTMC患者行预防性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20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5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内分泌辅助治疗,14例联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本组乳头状癌56例(94.9%)其中微小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1例(1.7%);髓样癌2例(3.4%)。颈淋巴结转移34例(57.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例(11.9%)。术后5年内复发1例(1.7%)。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早起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常以颈部肿大淋巴结或甲状腺孤立结节就诊,不易早发现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治性手术中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效果的影响及评估其在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于术前1 d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0.2 ml,对照组不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开放观察组(26例)、腔镜观察组(26例),同样将对照组分为开放对照组(26例)、腔镜对照组(26例)。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检出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及甲状旁腺误切率等。结果 104例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甲状旁腺误切14例(13.46%),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腔镜观察组较腔镜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性手术中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量,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在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彬  李克义 《山东医药》1999,39(16):19-20
1980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共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38例,其中44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4例并发症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4~71岁,平均468岁。原发肿瘤为:下颌牙龈癌15例,舌癌14例,颊癌5例,口底癌4例,软腭癌3例,唇癌、腮腺癌、颌下腺癌各1例。其中行联合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4例,6例行联合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侧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14例行单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454%),切口感染28例(6363%),乳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