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溶栓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短、溶栓后出血以及再闭塞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一技术在广泛开展和应用之前,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经动脉溶栓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97-101
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血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溶栓不可能逆转已经梗死的病灶,其目的是挽救存在于梗死灶周围的“半暗带”,这种理论上的推测,可用现代核磁技术来证实其存在以及范围的大小。最初只是从静脉内溶栓开始。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结果提示溶栓治疗组比对照组好31%,但出血率却增加了10倍;且静脉溶栓只能溶解小血管的闭塞,对大血管内的大血栓如颈内动脉末段、M1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46例发病于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 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4例(52,2%),部分再通7例(15.2%),未通15例(32.6%);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22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例。31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0例(64.5%),15例未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4例(26.7%),溶栓后脑出血6例(13%)。结论 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本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1044-104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血流突然中断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的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它威胁着上千万人的生命,是工业化国家第3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症,同时它也是造成终身残疾的首要原因。在脑卒中发生后脑血管造影显示80%病人有动脉闭塞,如抢救不及时,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坏死。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并且十分安全的方法减轻脑组织的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应个体化。新的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和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包括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基础状况、溶栓药和联合用药、入选和治疗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在卒中单元内监护。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实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治疗前评价、病例和药物选择等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公认有效的治疗法 ,但是在静脉溶栓时应用尿激酶的剂量及溶栓开始时间上尚没有固定的标准。我院自 1996年开始在急救中心和神经内科病房进行溶栓治疗 ,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急性脑梗死患者 111例 ,男性 6 9例 ,女性 4 2例 ,年龄 4岁~ 73岁 ,平均 5 8 4岁±8 5岁 ,均按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正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并经头颅CT证实无新发责任病灶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在 6小时之内 ,无溶栓禁忌症患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溶栓组 71例 ,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3…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动脉狭窄
1.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CEA、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CAS)等。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重视急性缺血性卒中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茂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8):337-338
目前,发病后3h行的静脉内溶栓治疗疗效仍然是明显的,并获准应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溶栓治疗方法。然而,静脉内溶栓治疗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等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很低,疗效欠佳;而动脉内溶栓治疗较静脉内溶栓虽有较高的再通率,但其优点却被时间耽误所抵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兼有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高再通率,似乎是解决血管闭塞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一组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基底动脉血流阻断,引起小脑、脑干等重要部位急性缺血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症候群.研究显示,ABAO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3%、症状性椎基底缺血性卒中的8%,未经治疗的ABAO患者病死率高达90%;早期行血管再通能挽救缺血半暗带,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血管内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其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溶栓(IAT)、静脉溶栓(IVT)+IAT、支架辅助取栓术、血栓吸除术及机械性血栓摘除术等.本文结合文献对ABAO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7例行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2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3最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DSA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2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晓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9):425-426
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供血区域血流量减少,使责任血管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急性缺血性卒中自然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近年来,经导管介入动脉内溶栓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动脉内溶栓可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细胞的血供,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作者通过对4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回顾,从护理学角度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加准确、到位地配合动脉溶栓治疗,提高动脉溶栓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动脉内局部溶栓对包括心源性栓塞在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动静脉联合溶栓的安全性较高。最近的研究表明,急诊动脉内局部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脏介入治疗中,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4年以来,进行各种心脏介入治疗546例,出现动脉栓塞12例,经极早进行动脉局部溶栓治疗,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动脉栓塞患者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7~62岁,脑动脉栓塞2例,股动脉栓塞3例, 动脉栓塞5例,桡动脉栓塞2例。12例栓塞病例中,射频消融术(RFCA)并发4例,为左侧旁道并发的心动过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并发6例,均为重度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2例,病人高龄,有高脂血症。12例动脉栓塞病例,11例发生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导管室内及时溶栓,1例发生于术后2 h,为 动脉栓塞,床旁紧急行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PBMV动脉栓塞6例,其中房颤5例,窦性心律1例,术前均经食道心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房无附壁血栓。房颤病人PB-MV术前服华法令4~6周进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期间使INR保持在2~3之间。房间隔穿刺成功后,从穿刺鞘管内向左心房推注肝素6 250 U。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凡穿刺动脉者,均首剂推注肝素6 250 U,以后术程每延迟1h,追加肝素1 250U。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7例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均采用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支架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4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有35例达到完全再通、11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22例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的患者有9例达到完全再通、6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68.18%;11例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患者有11例达到完全再通,再通率为100%;18例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有4例达到完全再通、7例达到部分再通,再通率为61.11%;97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再通率为85.57%。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再通率显著高于颈内动脉末端分叉处闭塞和椎基底动脉主干闭塞的患者(P0.05)。97例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患者在术后1 w、2 w及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急性脑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尤其对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及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具有较好的再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处理及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今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我国每年新发生的250万脑血管病患者中,大约有75%以上为缺血陛脑血管病。目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溶栓、机械辅助溶栓等方面。在这些治疗方法中,介入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是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丘脑、内囊一部分的供血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将会导致这些重要结构的缺血性坏死,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大约有15%的脑梗死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其预后十分差,病死率超过80%。因此,早期进行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获得再通,可提高本病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及残疾率。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后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溶栓的安全性、血管再通、预后等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