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早期使冠脉再通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非常重要 ,可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1] 。目前临床用静脉溶栓及冠脉内溶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肌梗死后经静脉或冠脉内溶栓后而使血管再通从而使缺血心肌部分或全部恢复血流灌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律失常[2 ] 。它常发生在冠脉再通的瞬间 ,因此 ,常与患者溶栓 2h内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下降≥ 5 0 %及酶峰前移作为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的指标。我们观察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现将 2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并有静脉溶栓指征且无禁忌证的AMI患者62例,均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应用磷酸肌酸钠5.0 g,观察溶栓再通指标,监测2 h内RA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RA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磷酸肌酸钠可降低AMI患者的RA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董晓莉 《贵州医药》2004,28(8):715-7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但常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掌握其特点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49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5 )和治疗组 (n =15 )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 (静注索他洛尔 )再灌注后ECG参数和心电生理刺激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前 2组HR、QT间期、QT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R明显减慢 [(182± 37 9)beats·min-1vs (2 2 9± 5 2 4 )beats·min-1],QT间期显著延长 [(172± 2 6 4 )msvs (15 2± 2 1 1)ms],QTd明显缩短 [(2 6 2± 2 6 )msvs (43.5± 3 9)ms];治疗组再灌注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 (13 3%vs33.3%,P <0 0 5 ) ;2组电生理刺激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2 0 %vs 6 0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静注索他洛尔预防实验性再灌注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成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55-55,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AMI患者溶栓后RA。结果AMI溶栓后RA发病率40%,多发生在胸痛缓解、ST段下移之后持续2-120min。其中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发病率占10.9%,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症(BHS)发病率占12.3%,新出现室早或室早增多发病率占10.9%,室颤发病率占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胸痛缓解、ST段下移后应重视RA的发生,严密监护心电变化,对致命性RA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镁离子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42例均在应用脲激酶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有17例发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其中治疗组4例占20%,对照组13例占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补镁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唐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66-16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意义及防治。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结果 78例中,63例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其中5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房早3例,单纯性室早3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短阵室速6例,短阵室速伴室颤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5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类型复杂,部分心律失常可作为再灌注指标。需密切监护防治致命性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及与比索洛尔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与常规治疗加用依那普利和常规治疗加依那普利及比索洛尔治疗。2组分别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其症状和体征(按WHO标准)评定心功能,以分析2组药物对急性心梗功能的远期影响。结果:在AMI恢复期内,心功能有所改善,依那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组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结论:AMI患者心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依那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有利于梗死后心功能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钾离子的关系,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87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补钾组45例与非常规补钾组42例,比较两组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28.74%(25/87),其中常规补钾组发生率为17.78%(8/45),非常规补钾组发生率为40.48%(1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患者常规补钾可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研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在再灌注治疗期间进行艾司洛尔口服辅助治疗;对照组则不采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相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11%(3/37),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9.73%(11/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能够有效的减少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妹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74-575
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5例患者中男14例 ,女1例 ,年龄最小30岁 ,最大76岁 ,无死亡病例 ,均康复出院。2护理对策2 1溶栓适应证 :(1)胸痛符合AMI;(2)心电图改变至少2个相邻的导联有ST段抬高>0 1mV,新出现的或可能是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3)距症状发作的时间<6小时 ;最有益6~12小时 :延迟溶栓 ,但仍有重要的益处 ;>12小时益处减少 ,但经选择的病人仍有用。2 2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溶栓时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为(20.71±2.18)min,参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间为(40.37±2.90)min,干预组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抢救成功27例,占96.43%,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23例,占82.14%,干预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周到细致的对症处理,能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监护室(CCU)临床专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收住CCU的35例确诊的AMI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的1W内由专科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结果 94.3%(33/35)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发现的出血占83.3%(5/6,护理人员/医务人员)、血压下降占100%(6/6)、心律失常占87.5%(28/32)、阿斯综合征占100%(3/3),阿斯综合征患者均有护理人员发现及电除颤获救。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加强CCU临床专科护理,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与胺碘酮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以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40例以比索洛尔联合胺胺酮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索洛尔与胺碘酮合用,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及心功能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结论选择比索洛尔与胺碘酮合用治疗心肌梗死,预后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n=44)每日口服比索洛尔1.25~10mg,对照组(n=40)口服安慰剂,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显著改善。结论:长期使用比索洛尔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比索洛尔药剂,对患者心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患者行小剂量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大剂量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生理指标差异。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QT、心率变异性时域、心率变异性频域,以及JT离散度等心电生理指标方面与参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比索洛尔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心电生理指标,促进患者的生理机能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蓉  成亮  高建  唐玉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89-1291
目的:探讨白细胞黏附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损伤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槲皮素对心肌梗死过程中自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槲皮素0.2,0.5,1.0 mg·kg-1剂量组,用NBT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髓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心肌白细胞黏附率.结果: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梗死12 h后,大鼠心肌梗死百分率达到(24.74±5.85)%,ICAM-1表达和白细胞黏附显著提高,槲皮素0.5和1.0 mg·kg-1可以显著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CAM-1表达以及白细胞黏附.结论:结扎冠脉造成的心肌损伤与白细胞黏附率增加有关,槲皮素可以通过减少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来减弱结扎冠脉对心肌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评估比索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美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口服,连续药物治疗30 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率10.0%(6/1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率20.0%(12/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比索洛尔的临床效果要优于门冬氨酸钾镁片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