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耳离体培养在研究内耳细胞功能、内耳组织发育再生、细胞损伤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内耳的组织结构微小复杂,其取材和培养具有较大难度,使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简要点评不同内耳离体培养方法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新生大鼠各个内耳终器取材及培养的具体步骤。从解剖迷路到分离终器,从凝胶制备到标本铺放,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本文还针对各环节中的技术动作和关键事项进行了具体探讨并配以指导图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弥补以往文献中抽象简略的条款式步骤所造成的实验困难,为开展内耳器官培养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耳聋核心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探究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对该耳聋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听力学检查,分析家系的遗传特征并绘制家系图,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筛查,使用Sanger测序在家系中对可疑致病位点进行共分离分析。结果 该家系2代4人,1例耳聋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高通量测序发现先证者MYO7A基因存在NM_000260.3:c.765C>A (p.F255L)和c.275_278dupACCT (p.I94fs)两个新的突变位点,依据ACMG变异分类指南判定为可疑致病性和致病性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c.765C>A突变来自父亲,c.275_278dupACCT突变来自于母亲,姐姐携带c.765C>A突变,变异在家系中与表型共分离。结论 MYO7A基因新的复合杂合突变c.765C>A和c.275_278dupACCT与上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丰富了MYO7A基因突变谱,为遗传性耳聋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