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例女,67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喘息4月,喘息加重5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进行系统治疗,4年前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治疗后好转。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0岁,胸闷、气短10天;3个月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于右冠状动脉中段植入 Firehawk 2. 25 mm × 23 mm、Firebird22. 75 mm × 21 mm支架各1枚,术后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or法切除左心室室壁瘤术前、术后左心室二维形态的变化,了解该手术对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和S4探头,比较室壁瘤组(28例,治疗方法为Dor法合并或不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对照组冠心病无室壁瘤组(15例,治疗方法为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术后心功能和二维形态指数的变化。结果室壁瘤组:手术死亡2例(7.1%);随访1~54月,平均(28.5±6.4)月,死亡2例(7.1%);存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7±0.09提高到术后的0.49±0.09(P<0.01);术后左心室形态更接近椭圆形,舒张末偏心指数从术前的0.57±0.12提高到术后的0.68±0.18(P<0.01),收缩末舒张末偏心指数从术前的0.63±0.15提高到术后的0.69±0.11(P<0.05)。对照组:随访4~19月,平均(11.2±4.6)月,无手术死亡和远期死亡,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形态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舒张末、收缩末偏心指数术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Dor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及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对25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测量结果与左心室造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所测的LVEDV、LVESV、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的LVEF有良好相关性(r=0.94,P<0.0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DV、LVESV与左心室造影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量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相关性(r=0.85, P<0.01). 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为定量分析冠心病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无创、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兔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室壁瘤形成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20只,采用结扎左前降支中段及左旋支中段制作室壁瘤模型。普通饮食饲养4周后,将仍存活且有室壁瘤形成的实验动物纳入本研究,按照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术前、术后1天、2天、3天、1周、2周、3周、4周,并于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室壁瘤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左心室前壁厚度。结果 术后2天兔室壁瘤开始形成,术后3周基本形成,室壁瘤形成只数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与术前、术后1天比较,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室壁瘤容积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呈增加趋势(P<0.05),左心室前壁厚度、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于术后2天至术后3周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3周后趋于稳定。室壁瘤容积、室壁瘤容积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与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8、-0.911,P均<0.001)。结论 室壁瘤容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可作为评价兔心功能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结果 40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男25例(25/40,62.50%),女15例,发病中位年龄55岁;以胸背部疼痛(36/40,90.00%)为主要症状;其中30例有高血压病史、15例有吸烟史。主动脉壁间血肿超声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内-中膜与外膜间存在厚薄不均匀低回声;主动脉窦部增宽与年龄、高血压病史相关(r=0.51,P=0.01;r=0.34,P=0.03)。25例(25/40,62.50%)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其中21例(21/25,84.00%)为轻度反流;12例合并心包积液,其中10例(10/12,83.33%)为少量积液。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有一定价值,并可用于患者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对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62例心肌梗塞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分成室壁瘤组和无室壁瘤组。根据ASE推荐的方法,将左室分成16个节段,测量参数包括:①梗塞节段数(NIS);②平均相对梗塞壁厚度(MRWT);③梗塞节段运动计分总数(TS);④射血分数(EF);⑤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262例心梗病人中37例有室壁瘤形成。室壁瘤组的NIS和TS明显高于无室壁瘤组,MRWT明显减低,EF值和FS值均明显低于无室壁瘤组。Logistic分析方法显示NIS和MRWT是室壁瘤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IS和MRWT是预测室壁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室壁瘤形成明显损害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32岁,间断胸痛4个月,心悸4d入院。ECG: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可见Q波;Ⅰ、Ⅲ、avF、V3-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左心扩大,左室形态不规则,呈哑铃形,左室心尖部探及巨大瘤体向外凸出(图1),大小约83mm×76mm×50mm,瘤体壁最薄处约4mm,壁运动幅度弱,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因心悸,气促4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入院时,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征阳性,胸廓饱满,左侧呼吸音降低,心界扩大,心音有力,节律整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嚏射性杂音,肝肋下3cm,剑下5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1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剧痛半小时,以心前区为主,呈持续性,伴后背放射痛,大汗淋漓,外院予硝酸甘油静脉点滴、阿司匹林口服等药物治疗后胸痛仍无缓解.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V1~~V2 ST段上移0.2mV,V5~V9ST段上移0.05~0.10 mV,V5~V9T波倒置,左心室肥厚.经胸超声心动图:降主动脉内膜不光滑,增厚,呈不均质低回声,未见确切破口,未探及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患儿女,73天,以"生后口唇、四肢末端青紫"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差,心率178次/分,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3/6级收缩期杂音.心血管造影提示: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8.
孕妇妊娠39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四腔心清晰显示,右心房、右心室略大,左心房侧探及活瓣甩动,长约1.00 cm,房间隔中部可见卵圆孔无回声区,宽约0.57 cm,冠状静脉窦扩张,宽约0.80 cm(图1、2);CDFI: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超声提示:①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PLSVC);②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7岁,发现心脏杂音3个月.查体:心尖搏动扩大,抬举样搏动,心尖部可闻及全收缩期4级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常规二维超声:左心增大,左心房内探及一肌束回声,横跨左心房,长约46 mm,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未见交通口;二尖瓣前叶增厚,近内交界区部分瓣叶(A3区)收缩期脱向左心房,致其关闭不拢;三尖瓣瓣环扩大,约33 mm,关闭不拢(图1).CDFI:收缩期于二尖瓣口探及中大量偏心性反流信号,反流束偏向左心房后侧,速度约7.0 m/s,提示:①二尖瓣腱索断裂并二尖瓣前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并中大量反流;②左心房内肌束形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左心房可探及肌束横跨其内,通过旋转及切割,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及从左心房左外侧向内侧观察,均可立体发现一根肌束横跨左心房,连续完整,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未见交通口(图2);提示左心房肌束形成.行左心房肌束切除术十二尖瓣置换术,术中见左心增大;二尖瓣环扩大,A3 区见一根主腱索延长、断裂,瓣口重度反流;三尖瓣瓣环扩大,瓣口轻中度反流;左心房内见类似房间隔的白色肌束组织形成,一端连于卵圆窝处,另一端连于左心房左外侧壁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