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75%,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1年[1].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应用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1].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发病率可高达24%[2],患者常自觉撕裂样、烧灼样、闪电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遗留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定义为带状疱疹后1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达30%以上~([1]),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带状疱疹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后遗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29例和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50例。对7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分析带状疱疹类型、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有无前驱疼痛与后遗神经痛的关系。 结果 带状疱疹就诊时间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d内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13.3%,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42.2%,5 d以上就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带状疱疹的皮肤受累面积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皮肤小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5.0%,带状疱疹皮肤大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1.4%,带状疱疹受累面积大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增加;带状疱疹前驱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7.9%,带状疱疹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9.4%,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 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类型无关,和带状疱疹的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和前驱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干部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49例高龄老干部带状疱疹患者,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应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止痛剂,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重点给予心理护理、神经痛护理、特殊患部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在治疗后其疱疹均结痂,部分痂皮脱落,35例患者未出现疼痛,10例患者存在轻度疼痛,需要应用止痛药,3例患者在服药同时还需要继续理疗,1例后遗神经痛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后其症状未明显好转,再实施神经封闭治疗,后疼痛消失出院。结论对于高龄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专科治疗,并且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的应用和防治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168例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加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7-10天为1疗程,观察皮损消退和神经痛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疼痛症状在2-3天明显缓解;146例患者在5-7天皮损明显消退,炎症减轻;168例治疗后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占1.8%,与其他方案治疗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3%相比,用χ2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急性带状疱疹(AHZ)临床症状治愈后延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疼痛病[1]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多数发生于老年人,当皮损症状完全消退后,会有约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多数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治疗难度大.我科于2008年以来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60位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利用VAS测痛法,观察并记录治疗护理前、皮损消退后30、90天末的疼痛评分,计算出疼痛下降指数,该指数大于80%为有效。[结果]皮损消退后30天的有效率为71.7%,90天的有效率为9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对于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皮肤疱疹和局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疾患[1].易感于成年人,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越大,患病后后遗神经痛发病率越高,疼痛越剧烈,对患者睡眠、饮食、心理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对带状疱疹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快速的控制了带状疱疹的蔓延,有效的终止了后遗神经痛这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神经痛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在临床上治疗以止痛、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和后遗神经痛为原则,若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40%的50岁以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1],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治疗成本。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小剂量使用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以及对后遗神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好转后,在皮损部位遗留下慢性、持续性神经疼痛的综合征。约10%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以60岁以上老年、体弱、免疫力低下者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疱疹消退后仍有局部烧灼痛,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硬膜外腔置管后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中重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3例,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注药2周,观察患者置管前后体位配合、置管后导管的护理、并发症处理,术后1周及2周VAS评分,术后随访3~6月.结果 治疗后经专科护理1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治疗后1周VAS评分由6~7分下降至3~4分,2周后对疼痛进行VAS评分由3~4分下降至1~2分.结论 常规保护神经用药配合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结合疼痛科的专科护理,达到保护神经、缓解疼痛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20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皮损分布与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1±16.0)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17.4%患者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51.2%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60.4%患者具有前驱期疼痛,21.7%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以累及三叉神经眼支者最多,占36.7%;入院时NRS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为中度或重度的患者占90%以上。治疗后19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遗留右上肢运动性麻痹。与同期门诊诊治的252例带状疱疹患者相比,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χ2=9.2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损累及胸神经分布区、NRS评分高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加强识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规范与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疼痛门诊常见病,自然人群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发病率1.4%~4.8%,约80%以上的患者伴有疼痛,10%HZ可以引起PHN[1,2].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PH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常伴有持续灼痛、阵发性刺痛或触痛。其病理基础为相应神经节的剧烈炎症反应,严重时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是皮肤科临床上一个棘手问题,重症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70岁以上患者约75%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10%-25%的患者疼痛可持续1年以上,因此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是治疗带状跑疹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鹍 《中外医疗》2013,32(15):86-86,8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02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早期带状疱疹患者45例,采用神经阻滞法配合临床常规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观察患者的带状疱疹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45例患者行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治疗缩短(P<0.05);VAS评分比治疗前下降超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期间内无一例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结论神经阻滞对早期带状疱疹患者具有促进愈合、减少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对早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玉芳 《华夏医学》2002,15(2):254-25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特征是沿着感觉神经在相应节段引起疱疹伴严重疼痛。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1 ] 。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 ,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病容易发病 ,亦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并留下严重的后遗神经痛。现将 1 995~ 2 0 0 0年因误诊后再转入我科的 2 7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便提高护士对该疾病的观察鉴别能力 ,给予及时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缩短病程 ,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7例患者 ,男 1 0例 ,女 1 7例 ,最小年龄 55岁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清热利湿为主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带状疱疹的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清热利湿饮及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带状疱疹消失、疼痛症状缓解的时间以及出现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6. 2%,显效率为9. 5%,总有效率为95. 2%。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时间为(6. 83±1. 295)天,疱疹消退的时间为(8. 94±0. 873)天,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1. 9%,对照组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8. 6%,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利湿法合并针灸疗法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患带状疱疹后,皮疹消退,但局部有明显神经痛的一种病症[1]。据研究,10%~15%的带状疱疹患者易留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短则数月,长者达十余年,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但好发成年人,幼儿发病罕见。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多在皮疹消退后或1mo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持续超过1mo以上,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生老年人,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患者非常痛苦,我院于2003—2005年收治带状疱疹36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与护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