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T1ρ技术评估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行常规MRI和T1ρ成像,之后1周内行关节镜检查。根据常规MRI、关节镜及T1ρ成像,依照Hepple改良分型标准将踝关节OLT分为Ⅰ~Ⅳ型(分别为Ⅰ~Ⅳ型组)。随机选取20例患者正常软骨区域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各组软骨T1ρ值,并分析其差异;比较常规MRI评估OLT分型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1ρ成像可清晰显示踝关节距骨软骨,且不同损伤程度呈现不同色阶。随损伤程度加重,软骨T1ρ值逐渐延长。Ⅰ型组软骨T1ρ值[(43.07±2.05)ms)与Ⅱ型组[(45.24±2.19)m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其余各组间软骨T1ρ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评估OLT分型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0,P<0.01)。结论 T1ρ技术可清晰显示踝关节距骨软骨,定量评估OLT,尤其适用于早期OLT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评价骨性关节炎(OA)早期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78例OA患者(轻度OA组50例,重度OA组28例)和23名正常人(正常组)行膝关节软骨MR扫描,包括FSET1W/T2W、自旋锁定T1ρ和T2mapping成像。分别测量股骨软骨平均T1ρ和T2值,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共86个膝关节516个观察面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0名,轻度OA组41例,重度OA组25例。65例(143个关节面)出现不同程度软骨损伤,主要位于股骨内侧髁后部。重度OA、轻度OA及正常组平均T1ρ和T2值分别为(48.37±5.80)ms和(48.67±6.05)ms、(44.26±4.16)ms和(45.78±5.85)ms、(40.34±2.10)ms和(42.62±4.15)ms,各组间T1ρ值和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OA组与正常组T2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1ρ和T2mapping成像可发现早期软骨损伤,T1ρ敏感度更高,可用于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3.0T MR T1及T2 mapping在肩关节软骨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肩关节疼痛患者(患者组,34肩)和30名正常人(正常组)采用3.0T MR仪行肩关节常规、T1及T2 mapping序列扫描,按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对肩关节软骨分级,分别测量其外、中、内带T1及T2 mapping值;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分析T1及T2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34肩中,24肩(24/34,70.59%)关节软骨分级ICRSⅠ~Ⅱ级(轻度退变亚组),10肩(10/34,29.41%)Ⅲ~Ⅳ级(重度退变亚组);正常组30肩关节软骨分级均为ICRS 0级。患者组肩关节软骨T1及T2 mapping值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其中重度退变亚组T1 mapping值高于轻度退变亚组及正常组(P均<0.05),轻度退变亚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软骨外、中、内带T1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均呈低度正相关(r=0.282、0.449、0.343,P均<0.05);T2 mapping值与ICRS分级均呈明显正相关(r=0.635、0.739、0.746,P均<0.05)。随软骨退变程度加重,T1及T2 mapping值呈上升趋势(P均<0.05)。肩关节软骨ICRS分级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678,P<0.05);T1及T2 mapping值与年龄均呈低度正相关(r=0.393、0.438,P均<0.05)。结论 T1及T2 mapping值可量化肩关节软骨退变,并与年龄相关;T1及T2 mapping序列可作为常规MR评估肩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S和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腰痛患者64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10例)、30~39岁组(12例)、40~49岁组(11例)、50~59岁组(15例)、>59岁组(16例)。对每例患者选取2个腰椎间盘进行MRS扫描,获得髓核氮-乙酰氨基峰下面积(N-acetyl)、水峰下面积(Water),及N-acetyl/Water值;并行T1ρ成像,分别测量髓核及纤维环T1ρ值。比较不同Pfirrmann分级及年龄组间MRS及T1ρ定量分析结果的差异,并分析Pfirrmann分级和年龄与T1ρ和MRS定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64例患者共128个椎间盘中,Pfirrmann Ⅱ级61个,Ⅲ级40个,Ⅳ级23个,Ⅴ级4个。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间及不同年龄组间,髓核T1ρ、N-acetyl、Water及N-acetyl/Wate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纤维环T1ρ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etyl、N-acetyl/Water、髓核T1ρ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患者年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MRS和T1ρ成像技术均可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定量评估,且与Pfirrmann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磁共振T1 mapping、T2 mapping评估大鼠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观察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70)对照组(n=10), 分别于背部注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及生理盐水,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注药后第4、6、8、10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实验组14只和对照组2只大鼠采集MRI,测量肝实质T1值和T2值,并行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大鼠肝纤维化划分为S0~S4期,脂肪变性划分为F0~F4度,比较肝纤维化各期T1值和T2值,分析其与肝纤维化及肝脂肪变性相关性。结果 S0期大鼠肝脏T1值和T2值与肝纤维化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1期[(402.01±57.14)ms]肝实质T1值较S3期[(514.83±87.10)ms]和S4期[(518.72±36.50)ms]短(P均<0.05),S2期[(417.49±47.00)ms]肝实质T1值较S4期短(P<0.05);S1期[(65.12±9.46)ms]肝实质T2值较S4期[(55.33±7.30)ms]略延长(P<0.05)。T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8,P<0.01),T2值与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磁共振T1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纤维化,T2 mapping可无创评估大鼠肝脂肪变性,有望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脂肪变性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检测兔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可行性。方法 将32只实验兔随机分组;其中24只(实验组)随机分为A~D组,每组6只,均予左侧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模型;余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随机分为EA、EB、EC、ED亚组,每组2只,分别做为A、B、C、D组的空白对照。于末次注药后1、2、3、4周分别对A~D组(对EA、EB、EC、ED亚组进行同期对照成像)行双膝常规T2W、3D-FS-SPGR和T1ρ扫描后处死并取双膝关节股骨髁软骨做组织学检查。测量并分析兔股骨髁软骨T1ρ值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并与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 实验组处理侧(左侧)股骨髁软骨T1ρ值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组处理侧股骨髁软骨T1ρ值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P<0.05);T1ρ伪彩图显示实验组处理侧软骨呈浅绿色向深绿色的渐进性改变;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处理侧股骨髁软骨发生早期退变,软骨内PG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T1ρ值能够敏感地量化反映关节软骨退变早期、形态学改变之前的蛋白多糖变化。T1ρ成像可能为临床检测关节软骨早期退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常规MRI表现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鉴别Ⅰ、Ⅱ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EOC患者,比较Ⅰ、Ⅱ型EOC常规MRI定性指标及ADC直方图定量指标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的鉴别Ⅰ、Ⅱ型EO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 44例EOC中,20例Ⅰ型及24例Ⅱ型,其形态及内部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EOC的ADC直方图定量值均高于Ⅱ型(P均<0.01)。常规MRI指标及ADC直方图指标鉴别Ⅰ、Ⅱ型EOC的AUC为0.65~0.97,其中第50百分位数(ADC50th)及第90百分位数(ADC90th)的AUC最高,均为0.97;病灶形态与成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05);病灶形态与ADC最大值(ADCmax)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P>0.05),肿瘤成分AUC与ADCmax、ADC99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1.60,P均>0.05),二者AUC均小于其余ADC直方图定量参数(P均<0.05);定性指标的联合AUC小于平均ADC值(ADCmean)及第10百分位数(ADC10th)、ADC50th及ADC90thZ=2.71、2.37、2.74、2.87,P均<0.05)。结论 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观显示EOC内部特性,其定量参数鉴别诊断I、Ⅱ型EOC的效能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 T1ρ技术诊断早期骨性关节炎(OA)软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经临床和MRI确诊的OA患者75例及健康志愿者23名(对照组),进行常规MR及MR T1ρ成像。根据常规MRI表现,按Noyes分级将OA患者分为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比较不同OA组与对照组患者T1ρ值差异,分析年龄与T1ρ值的相关性。结果 膝关节T1ρ伪彩图对照组呈均一蓝色,轻度OA组呈斑片状绿色增高影,重度OA组色阶信号混杂。对照组、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膝关节软骨平均T1ρ值为(39.18±2.05)ms、(44.00±3.33)ms和(47.57±3.57)m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ρ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 T1ρ成像可显示膝关节OA患者早期软骨损伤,有助于早期诊断O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T1ρ成像在青少年跳水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青少年跳水运动员和2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双侧腕关节MR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和定量T1ρ序列。根据常规MRI将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腕关节归为骺板损伤亚组,未见桡骨远端骺板损伤腕关节归为无骺板损伤亚组。在T1ρ伪彩图上测量3组桡骨远端骺板舟骨相对面区、月骨相对面区、外侧区的T1ρ值,比较3组T1ρ值及同组内不同区域T1ρ值的差异。结果 骺板损伤亚组、无骺板损伤亚组桡骨远端骺板的T1ρ值低于对照组(P均<0.001),但骺板损伤亚组、无骺板损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3组桡骨远端骺板的舟骨相对面区、月骨相对面区、外侧区T1ρ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ρ序列有助于发现青年跳水运动员桡骨远端骺板损伤内部超微结构和细胞分子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追踪技术探讨有听力损害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听觉中枢传导通路的纤维显微结构改变。方法 收集存在听力损害的MS患者15例(MS组),其中单侧听力损害8例,双侧7例;另收集健康对照组15名。以MS组和对照组脑干内外侧丘系(LL)、中脑下丘(IC)分别为ROI1、ROI2进行DTI;再借助纤维追踪技术观察两侧颞横回(ROI3)中枢听觉皮层的纤维走行,比较两组不同ROI神经纤维的FA、ADC值,并分析MS组单侧听力损害患者有差异的DTI参数值与临床扩展致残量表(EDSS)评分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MS组双侧听力损害患者的听觉传导通路ROI1P=0.016)、ROI2P=0.038)、ROI3P=0.007)的FA均低于对照组,ROI1P=0.016)、ROI2P=0.039)ADC值高于对照组,ROI3的ADC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MS组单侧听力损伤患者的损伤侧仅ROI1P=0.022)、ROI3P=0.029)FA低于对照组。MS组单侧听力损害患者有差异的DTI参数值与EDSS评分、病程均无相关性。结论 MS患者中枢听觉传导通路DTI参数存在异常,可为临床听力损害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mpMRI)纹理分析预测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后早期股骨头坏死(FHN)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盆腔放疗直肠癌患者放疗前2周及放疗后3个月内的盆腔MRI,其中31例未见FHN,21例出现早期FHN(Ⅰ期16例,Ⅱ期5例)。采用3D-slicer软件基于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割右侧股骨头,并提取其纹理参数;对比放疗前后纹理参数,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放疗前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T1WI、模型T2WI、模型DWI及模型T1WI+T2WI+DWI。根据放疗后影像学所见行股骨头坏死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纹理参数及联合模型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的效能。结果 T1WI及T2WI纹理参数中,放疗前股骨头能量及均匀性高于放疗后;DWI纹理参数中,放疗前股骨头能量高于、而长行程高灰度强调及短行程高灰度强调低于放疗后。上述放疗前纹理参数单一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1~0.712,模型T1WI、模型T2WI、模型DWI和模型T1WI+T2WI+DWI的AUC分别为0.660、0.713、0.770和0.853。结论 mpMRI纹理分析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放疗后早期FH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月经状态女性正常子宫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值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46例不同月经状态女性资料,均行动态增强MR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结合带及肌层定量参数值,包括体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转运常数(Kep)及体积分数(Ve)。根据不同月经状态将受试者分为绝经前和绝经后(n=14)。采用单因素方差或秩和检验比较子宫不同层面、不同月经状态的定量参数。结果 相同子宫层面,不同月经状态子宫内膜Ktrans、Kep值及子宫结合带Ve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绝经后Ktrans、Kep值与分泌期和增殖期、分泌期Kep值与增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合带增殖期Ve值与绝经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的月经状态,子宫内膜、结合带及肌层的Ktrans值、Kep值及V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各层面分泌期Ktrans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结合带和肌层的增殖期和绝经后Ktrans值与子宫内膜同一月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绝经后结合带与肌层间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各层面同一月经状态Kep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评判子宫疾病时应考虑不同月经状态下Ktrans、Kep和Ve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高和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和显示直肠癌效果,优化选择b值。方法 对58例直肠腺癌患者行多个b值(800、1 000、1 500、2 000 s/mm2)DWI扫描(DWI800、DWI1 000、DWI1 500、DWI2 000),对比图像质量和病变信号强度分级,测量并比较不同b值下肿瘤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信号强度比(SIR)。结果 DWI800、DWI1 000、DWI1 500及DWI2 000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DWI800、DWI1 000、DWI1 500图像质量评分呈升高趋势,DWI1 000与DWI1 5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WI800、DWI1 000、DWI1 500图像信号强度为Ⅰ型者逐渐增多、Ⅱ型逐渐减少(P均<0.001),DWI1 500图像中无Ⅲ型信号;DWI2 000图像中Ⅰ型信号略少于DWI1 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随b值升高,SNR、CNR和SIR均逐渐降低(P均<0.001)。结论 b值为800、1 000、1 500、2 000 s/mm2的DWI图像中,b=1 500 s/mm2时图像质量最优,显示直肠癌病灶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2* mapping定量评估新兵奔袭集训后胫股关节软骨早期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22名新入伍健康男兵于奔袭集训前后分别采集右侧膝关节MRI,将关节软骨分为股骨内侧髁(MFC)承重区与非承重区、股骨外侧髁(LFC)承重区与非承重区、胫骨内侧平台(MTP)、胫骨外侧平台(LTP)6个区域,并将各区域分为浅层及深层,比较集训前各区域浅层与深层软骨T2*值、集训前后各区域软骨T2*值差异,分析集训前后各区域软骨T2*值的变化百分率。结果 集训前胫股关节各区域软骨浅层T2*值均高于深层(P均<0.05);集训后LFC承重区、MFC承重区浅层、LTP浅层、MTP软骨T2*值均明显高于集训前(P均<0.05);集训前后各区域软骨T2*值变化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P<0.05)。结论 T2* mapping可无创定量评估新兵奔袭集训后胫股关节软骨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能谱CT(GS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和胃癌(GC)的价值。方法 收集PGL患者16例(PGL组)、GC患者24例(GC组),行平扫和GSI双期增强扫描。测量两组肿瘤病灶的单能量CT值、碘(水)基物质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Zeff),计算标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化原子序数(Zeff-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运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PGL组增强双期40~90 keV图像λHU均低于GC组(t=2.90、3.69,P=0.008、0.001)。PGL组动脉期40 keV、静脉期40~120 keV单能量CT值均低于GC组(P均<0.05);PGL组70 keV增强双期NIC、动脉期标化水浓度均低于GC组,PGL组静脉期Zeff-c高于GC组(P均<0.05);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以λHU=2.63 mg/cm3为阈值鉴别诊断PGL和P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100%。结论 GSI定量参数对PGL和GC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T1ρ和T2 mapping成像观察青少年尺、桡骨远端骺板表现,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名健康青少年志愿者,采集双侧腕关节T1ρ和T2 mapping,观察尺、桡骨远端骺板形态,测量尺骨远端骺板内、外侧区和桡骨远端骺板内侧区、中间区及外侧区T1ρ和T2值;比较不同侧别、性别间尺、桡骨远端骺板总体及不同区域的T1ρ和T2值差异,分析尺、桡骨和远端骺板T1ρ及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尺、桡骨远端骺板于T1ρ和T2 mapping原始图中均呈板状高信号。不同侧别、性别之间,尺、桡骨远端骺板总体及不同区域T1ρ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骨远端骺板T1ρ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96,P=0.006),其余参数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T1ρ及T2 mapping成像可直观显示青少年尺、桡骨远端骺板形态,定量观察骺板生化改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值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能谱CT对81例BCS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门静脉期肝脏Ⅰ~Ⅷ段及脾脏的碘基值(IC)及标准化碘基值(NIC),比较不同Child-Pugh肝功能等级患者(Child-Pugh A级30例,B级27例,C级24例)间NIC的差异。记录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分析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肝功能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之间,肝脏Ⅰ、Ⅲ段和脾脏的NIC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5、0.008)。肝功能A级患者肝脏Ⅰ、Ⅲ段的NIC高于C级(P均<0.05),A级与B级、B级与C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A级患者脾脏NIC大于B级和C级(P=0.037、0.017),B级与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PT及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ALB呈正相关(P均<0.05),与ALT和AST无相关(P均>0.05)。结论 能谱CT定量测量NIC有助于评估BCS患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CCHCC)与普通型肝细胞癌(NOS-HCC)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CCHCC(CCHCC组)和72例年龄匹配的NOS-HCC患者(NOS-HCC组),以单因素及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评估其临床、病理及上腹部平扫+Gd-EOB-DTPA增强MRI,筛选鉴别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相关独立预测因素及其联合鉴别CCHCC与NOS-HCC的效能。结果 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MRI见病灶含脂肪成分、平扫T1WI病灶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LLRT1WI)及病灶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值(LMRT1WI)均为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病灶含脂肪成分及LLRT1WI、LMRT1WI鉴别CCHCC与NOS-HCC的AUC分别为0.652、0.689、0.687,三者联合的AUC为0.762,高于单一病灶内含脂肪成分(Z=-2.401,P=0.016),而与单一LLRT1WIZ=-1.841,P=0.066)及LMRT1WIZ=-1.440,P=0.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平扫及Gd-EOB-DTPA增强MRI可用于鉴别CCHCC与NOS-H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DTI数据构建大脑结构网络观察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结构网络是否具有小世界属性及其相关特征参数变化。方法 对26例MCI患者(MCI组)和27名正常老年人(NC组)采集大脑DTI数据,以PANDA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自动解剖标定(AAL)模板将大脑皮质划分为90个区域,采用确定性纤维示踪算法示踪纤维,以每对脑区间纤维束数目(FN)为阈值T,构建白质纤维连接网络。设定T的取值范围为1~5,步长为1,分别计算不同T值时脑结构网络特征参数,包括平均路径长度(LP)、聚类系数(CP)、全局效率(Eglobal)及局部效率(Elocal),若满足γ=C/Crand>1且λ=L/Lrand≈1(rand代表相应随机网络)或δ=γ/λ>1,则脑结构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比较不同T值时2组大脑结构网络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1≤T≤5时,MCI组和NC组均符合γ>1且λ≈1;MCI组LP均高于NC组(P均<0.05);MCI组Cp与N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T≤4时,MCI组Eglobal均低于NC组(P均<0.05);T=2时,MCI组Elocal值低于NC组(P<0.05)。结论 MCI患者大脑结构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小世界特性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DC值及DWI相对信号强度(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子宫癌肉瘤和23例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并比较2种肿瘤的平均ADC值(ADCmean)、最小ADC值(ADCmin)及rSI。结果 子宫癌肉瘤rSI(8.20±1.77)高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6.95±2.19,P=0.04)。以rSI=7.42为临界值,rSI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P<0.0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9.23%、60.87%和61.11%。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间ADCmean和ADC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鉴别诊断子宫癌肉瘤与Ⅰ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价值有限,DWI的rSI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