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前庭下神经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眩晕门诊18例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资料,尤其是VEMP检测结果。结果 18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旋转性眩晕,3例为平衡障碍,所有患者纯音测听、冷热试验及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正常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异常。其中14例cVEMP检查不能引出,4例振幅低下。3个月后复诊10例患者症状消失,复查cVEMP 9例恢复正常,1例振幅低下;半年复诊18例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复查cVEMP只有2例振幅低下,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VEMP检查对前庭下神经炎的精准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联合前庭肌诱发反应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后循环缺血(3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例)、梅尼埃病(15例)的共67例眩晕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组合(BR)、前庭肌诱发反应(VEMP),结果分析各种电生理检查在后循环缺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三类疾病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结果后循环缺血组BAEP阳性率62.5%,BR阳性率68.8%,VEMP阳性率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BAEP及BR阳性率0%,VEMP阳性率50%。梅尼埃病BAEP及VEMP阳性率均为60%,BR阳性率0%。对于BAEP检查,PCI组及MD组阳性检出率均与BPPV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PCI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BR检查,PCI组与BPPV组、MD组阳性检查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BPPV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VEMP检查,BPPV组、MD组与PCI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BPPV组与M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EP有助于将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鉴别开来。BR对前庭中枢性眩晕有较高的阳性率,是BAEP的很好的补充。VEMP对发现前庭周围性眩晕有帮助。三种电生理技术互相补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项评估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查技术。通过气导声或振动刺激耳石器,在颈部和眼部肌肉部位记录的电反应活动,分别称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由于测试条件不同,可导致测试质量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因此规范检查技术的质量是应用于临床检测的重要前提要素。本文在Papathanasiou等cVEMP临床指南(2014年)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VEMP的操作和临床应用测试方案。特别是对刺激和记录等参数设置,DOI: 10.16066/j.1672-7002.2020.08.006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技术专题:继续教育园地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操作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及解决方案;最后概述VEMP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耳科学杂志》也发布《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希望将VEMP技术进一步规范,促进该技术在国内临床和科研机构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o VEMP及c 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变化。结果引出率: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o VEMP引出率分别为24%、42%、48%、100%,c VEMP引出率分别为:56%、74%、64%、100%,病例组患耳和对侧耳相比,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耳及对侧耳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患耳o VEMP引出率明显低于突聋不伴眩晕组(P<0.05)。o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N1潜伏期、P1潜伏期、P1-N1振幅)两两比较,组间不对称比(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比较,患耳及对侧耳P1-N1振幅比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A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o VEMP及c VEMP结果与听力损失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疗效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同侧及对侧的椭圆囊(前庭上神经)和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为突聋伴眩晕患者耳石器及前庭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 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8例前庭下神经炎患者资料,综合病史、查体、听力学、影像学、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检查结果 ,给予明确诊断。结果 8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神经炎表现,纯音听力测试及冷热试验结果 均正常,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VEMP8例均异常,其中6例一侧不能引出,2例一侧振幅低下。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临床特征为病变单纯累及前庭下神经,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我科并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患者17例(17耳)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耳进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 VEMP)检测,将术后VEMPs波形引出率和参数分别与手术前和对侧耳进行对比。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术耳c VEMP和o 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59%和53%。术后1-3年术耳c VEMP和o VEMP引出率分别降至24%和12%(开机状态,P<0.05),24%和12%(关机状态,P<0.05),同时在引出VEMPs的患耳部分波形参数显示异常变化。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c VEMP和o VEMP的引出率下降,波形参数异常,提示人工耳蜗植入对术耳前庭耳石器机能有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用高强度声波刺激一侧球囊时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肌源性电位。VEMP反映人前庭-颈反射通路的功能,是一种客观无创的电生理检查方法。VEMP分为前庭诱发的颈部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前庭诱发的眼部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两种。VEMP对前庭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判断VEMP异常的一些指标,国内和国际上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北京首大耳鼻喉医院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测室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96名正常志愿者进行cVEMP测试,建立本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为今后研究眩晕相关疾病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l,VEMP)是人类前庭耳石器经强声刺激在紧张的胸锁乳突肌或眼外肌上记录到的肌电位,采集到的电信号分别为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前者是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主要反映同侧球囊及前庭下神经功能状态,可客观地评价球囊功能;后者认为来源于椭圆囊,经前庭上神经传入,投射至对侧眼下斜肌,反映对侧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状态。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目前广泛用于前庭疾病的诊断,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上半规管裂、听神经病、突发性聋等。VEMP检查还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及颈淋巴结术后前庭功能的变化,本文就VEMP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梅尼埃病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MD)患者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特征,探讨oVEMP频率振幅比(FAR)的临床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期间门诊确诊的单侧MD患者41例,其中15例BPPV-MD患者设为BPPV-MD组,26例单侧MD患者设为MD组;同期选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庭下神经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例我科眩晕门诊收集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听力学、冷热试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及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 10例患者眩晕发作特点均符合前庭下神经炎表现,颅脑CT或MRI检查正常,排除中枢病变,听力学及冷热试验、oVEMP结果正常,cVEMP异常,均表现为单测消失。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眩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病因学、激素等治疗,并在发病3~4天后指导患者行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半年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前庭下神经炎属于前庭神经炎的一个亚型,VEMP检查可辅助诊断。对临床怀疑前庭神经炎的患者应常规行VEMP检查,以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做为临床上治疗前庭下神经炎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对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遗留的慢性眩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对单侧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进行可能发病部位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BPPV组)和3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气导短纯音诱发的oVEMP和cVEMP检测,分析两种反射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等数据。结果;BPPV组患侧oVEMP的引出率为46.15%,cVEMP的引出率为67.31%;其健侧oVEMP的引出率为48.08%,cVEMP的引出率为65.38%。对照组左侧oVEMP的引出率84.21%,cVEMP的引出率92.11%;右侧oVEMP的引出率为81.58%,cVEMP的引出率为94.74%。对照组双侧cVEMP和oVEMP的P1、N1潜伏期及N1-P1振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和对照组cVEMP和oVEMP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原发性BPPV患者双侧前庭耳石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状况,可以通过oVEMP和cVEMP检测进行客观评估,并且oVEMP的异常率比cVEMP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继发性后半规管BPPV的内耳疾病6例病历资料,诊断依据为病史及Dix-Hallpike试验诱导出现的眼震结果。结果 6例内耳疾病(分别为突发性聋3例, 梅尼埃病2例, 前庭神经元炎1例)伴有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确诊,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垂直扭转型眼震。结论 继发性BPPV临床较少见,常为后半规管受累,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Epley手法复位可以确诊和治愈。  相似文献   

14.
前庭自旋转试验在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检查,探讨VAT用于鉴别中枢性和外周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耳聋、耳鸣或前庭功能低下.患者资料包括病史,专科检查,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VAT,头颅磁共振(MRI),位置试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13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VAT参数水平增益正常,部分患者的垂直向下的眼震(positional down beating nystagmus,pDBN)通过手法复位消失,经MRI排除其他疾病.2例颅底凹陷综合征(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通过头颅MRI得到确诊,其VAT水平增益增高,手法复位后pDBN不消失.结论 VAT可用以辅助BPP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体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BPPV的临床资料,后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复位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或Semont手法复位,有效率为93.9%。3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取Barbecue翻滚法复位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mal positional vertigo ,HC- BPPV)的诊治 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3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9例HC-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全面采集病史,行纯音听阈测试和耳神经学检查,常规施行仰卧侧头位试验和Dix-Hallpike试验,并按Barbecue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结果 本病以头位改变所诱发的短暂旋转性眩晕为特征,常见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9/9例)和转头(5/9例)。仰卧侧头位可诱发水平向地性眼震, 无潜伏期和疲劳性。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后全部患者症状立刻消失,随访4-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验结果,可明确区分水平半规管性和后半规管性BPPV以 春他原因引起的 眩晕。Barbecue翻滚是治疗HC-BPPV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aigo,BPPV)在听和前庭功能检查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了解BPPV的可能发病机制,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86例BPPV患者行纯音测听、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前庭双温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分析BPPV患者几种耳功能检查的阳性率,以及在BP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86例BPPV患者中,原发性占82%(70/86)。纯音测听异常者占52%(45/86);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在原发性BPPV中60%(30/50)。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为34%(11/32)。前庭双温试验异常者25%(18/72),其中,与BPPV同侧者占67%(12/18)。水平半规管BPPV,双温试验异常者占11%(2/18),后半规管异常者占89%(16/18)。结论原发性BPPV发病率高于继发性BPPV(x^2=67.8140,P〈0.01),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与异常的例数几乎相同。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对于原发性BPPV有一定的贡献。水平半规管前庭双温试验异常率低,而后半规管异常率较高。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的异常率明显低于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和前庭双温试验,说明上迷路的病变与BPPV发病密切相关。鉴于内耳供血可能对BPPV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异常的患者应给改善内耳供血的药物,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性眩晕患者的听-前庭功能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眩晕中心门诊收治的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0例及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听-前庭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纯音测试、眼震检查、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等。结果 30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3.3%(7/30),7例纯音异常患者均属单侧轻度或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26.7%(8/30),均为扫视试验异常;冷热试验异常率为83.3%(25/30),均为单侧前庭反应减弱;VEMP异常率为13.3%(4/30),其中7例显示患侧低振幅,2例显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2例,异常率为58.3%(7/12),均显示为单侧异常。33例MV患者纯音测听异常率为24.2%(8/33),均属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眼震检查中枢性眼动异常率为48.5%(16/33),冷热试验异常率为21.2%(7/33),VEMP异常率为51.5%(17/33),接受ABR检查的患者共15例,异常率为26.7%(4/15)。经统计分析,二者的冷热试验异常率(t=13.62,P=0.000)、中枢性眼动异常率(t=9.65,P=0.000)、VEMP异常率(t=5.76,P=0.000)均显著高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结论与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相比,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显示出更高的冷热试验异常率和较低的中枢性眼动异常率,可以为二者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测28例健康成人、16例前庭疾病和1例全聋患者的VEMP和ASNR,比较ASNR与VEMP之间的关系。结果ASNR正常引出率为87.5%,潜伏期正常值为3.50±0.25ms;2倍标准差作为正常值的上、下限,ASNR潜伏期的范围为3~4ms,阈值为80~90dB nHL。16例前庭疾病患者均行双侧检查,在VEMP消失的9耳(9例)中,ASNR均未引出;VEMP低振幅的8例(8耳)中,5例(5耳)未引出ASNR,3例(3耳)ASNR正常引出。5例梅尼埃病患者接受甘油试验,1例(2耳)甘油试验前后VEMP与ASNR均正常,2例(4耳)双侧VEMP与ASNR甘油试验前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1例(1耳)患侧VEMP正常,甘油试验前后无变化,ASNR由异常变为正常;1例(2耳)VEMP甘油试验前双侧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但ASNR均未引出。1例听力正常的前庭神经炎患者,患侧VEMP未引出,ASNR电位也未引出。1例先天性全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VEMP、ASNR正常引出;植入后,术侧VEMP振幅降低,ASNR未引出。结论ASNR与VEMP可能均源于球囊。鉴于目前的结果,在不便进行VEMP检测时可用ASNR替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慢性咳嗽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分析2009—10—2012—12期间400例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行体位试验检查。结果:后半规管BPPV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3.4%,水平半规管BPPV治疗成功率为83.0%。在400例BPPV患者中随访到372例,一次治疗成功的复诊患者中,有35例复位治疗好转后又出现阵发性眩晕发作,再次行手法复位仍取得良好效果。追问病史,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控制咳嗽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结论:BPPV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咳嗽所致的头部震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