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65岁),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mg/kg、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注时间各60s,丙泊酚维持量6mg·kg-1·h-1。A组雷米芬太尼维持量0.03μg·kg-1·h-1,B组0.06μg·kg-1·h-1,C组0.09μg·kg-1·h-1,持续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10m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雷米芬太尼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5min、退镜完毕后1、5min的MAP、SpO2、HR、BIS、RR、VT、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镜检中A组MAP、BIS低于B、C组(P<0.05),C组HR慢于A组(P<0.05)。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BIS、RR、VT低于检查前(P<0.05,P<0.01),PETCO2高于检查前(P<0.05,P<0.01)。A组丙泊酚用量较B、C组大,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B、C组长(P<0.05,P<0.01),BIS下降明显(P<0.05,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雷米芬太尼0.06μg·kg-1·h-1配伍丙泊酚用于门诊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较为合适,但应注意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30min(T3)、气腹毕(T4)和术毕(T5)的MAP、HR。检测T1、T3及术后2h(T6)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皮质醇。结果对照组在T2、T3时MAP较T1时下降、HR减慢(P<0.05),T3、T6时对照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均高于T1时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有效抑制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毕应用芬太尼对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45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成F1、F1.5和F2三组,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给予芬太尼1、1.5和2μg/kg,评定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的不良事件。结果F2组的VAS显著低于F1、F1.5组[(0.2±0.4)分vs.(2.1±1.2)分和(1.2±1.2)分](P<0.05);F2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F1和F1.5组[(4.5±0.5)分vs.(3.1±0.3)分和(3.2±0.6)分](P<0.01)。F2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1.5±0.5)min,(19.5±1.5)min和(24.0±2.1)min,显著延长于F1组的(10.9±3.1)min,(12.2±3.1)min和(15.2±4.8)min和F1.5组的(11.9±3.2)min,(14.3±4.4)min和(16.7±4.5)min(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0min应用1或1.5μg/kg芬太尼可减轻雷米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显著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相互关系及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患者100例,根据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随机均分为五组:P1.5组,1.5μg/ml;P2组,2μg/ml;P2.5组,2.5μg/ml;P3组,3μg/ml;P3.5组,3.5μg/ml。待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TCI雷米芬太尼,以血浆浓度0ng/ml为起点,每30秒增加0.3n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及对疼痛刺激(50Hz,80mA,0.25ms强直刺激)无体动反应。记录患者在不同丙泊酚血药浓度下意识消失时和对疼痛刺激无反应时雷米芬太尼的血浆浓度(Cp)和效应室浓度(EC)。结果意识消失时雷米芬太尼Cp50从P1.5组至P3.5组分别为5.0、3.0、2.1、1.2、0ng/ml;疼痛刺激无反应时雷米芬太尼Cp50从P1.5组至P3.5组分别为5.4、4.3、3.9、3.5、3.0ng/ml;疼痛刺激无反应时与意识消失时BI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S值变化与丙泊酚血药浓度呈反比关系,雷米芬太尼对BIS值影响不大。BIS值50~60可以作为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时监测意识消失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复合麻醉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雷米芬太尼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麻醉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雷米芬太尼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额颞部开颅手术患者15例,先行靶控输注(TCI)阿泊酚,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为3 μg/ml,维持PErCO2为35~45 mmHg,待达到丙泊酚靶浓度后开始TCI雷米芬太尼,设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3、4、5、6、7、8ng/ml,雷米芬太尼达不同效应事浓度时给予50 mA、50 Hz、5 s强直电刺激,记录电刺激前后BP、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 随着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增加,BP逐渐降低,HR逐渐减慢(P<0.05或P<0.01);强直电刺激后BP升高幅度、HR加快幅度也逐渐降低(P<0.05或P<0.01).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5.13±0.92)ng/ml时,强直电刺激后MAP升高幅度<5%,95%可信区间为3.33~6.93 ng/ml.与基础值比较,随着雷米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逐渐增加,BIS逐渐降低(P<0.01),电刺激前后BIS无明显变化.结论 随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增加,镇痛强度逐渐增强,电刺激-循环反应逐渐减弱;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大于(5.13±0.92)ng/ml时,95%可信区间为3.33~6.93ng/rnl,50 mA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变化小再明显. 相似文献
6.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负荷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雷米芬太尼以0.5μg·kg-1·min-1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0.1μg·kg-1·min-1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1·h-1输注10min,4mg·kg-1·h-1输注10min,20min后3mg·kg-1·h-1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P<0.01),且Ⅰ组较Ⅱ组明显(P<0.05)。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P<0.01),不良反应较Ⅱ组高(P<0.01),术中无知晓。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两个注射泵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或氧化亚氮用于妇科腹腔镜诊疗术后麻醉苏醒、早期拔管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级,临床诊断为不孕,拟于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所有病人均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给药诱导及术中维持麻醉,罗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插管后维持丙泊酚靶浓度3μg/ml不变,雷米芬太尼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按0~1μg·kg^-1·min^-1输注给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B组:待手术开始气腹稳定后,丙泊酚靶浓度降至2μg/ml并维持,通过调整雷米芬太尼的输注给药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C组:丙泊酚TCI和氧化亚氮吸入维持麻醉。呼气末氧化亚氮浓度保持(65±1)%,通过调整丙泊酚的靶浓度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三组病人均在手术结束时同时停麻醉药,记录停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三组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答问切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答问切题时间最短,C组最长。结论低浓度丙泊酚TCI(2μg/ml)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诊疗手术,可使病人术后清醒快,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和(或)丙泊酚对离体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人志愿者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抗凝.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因素为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研究分为五组,选用正交表L25(56),以观察药物对静息状态和脂多糖(LPS)激活状态PMNs 24 h存活率的影响,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又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流式细胞仪检测其24 h存活率.结果 (1)静息状态下,50和500 μg/ml雷米芬太尼增加PMNs的存活率(P<0.05),丙泊酚各组及其溶媒对照组对PMNs的存活率没有影响.(2)LPS激活状态下,预防性应用50和500 μg/ml雷米芬太尼可明显增加PMNs的存活率,而治疗性应用仅50 μg/ml雷米芬太尼组增加PMNs存活率(P<0.05);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丙泊酚和其溶媒可明显降低PMNs存活率(P<0.01),但丙泊酚各组与溶媒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对静息或LPS激活状态下PMNs存活率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对LPS激活状态下PMNs存活率的影响也无交互作用.结论 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对PMNs 24 h存活率的影响与其用药时机和PMNs所处的状态有关,丙泊酚对LPS激活的PMNs 24h存活率的影响似乎是其溶媒脂肪乳作用所致.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对静息或LPS激活状态下PMNs 24 h存活率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小儿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N2O)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外耳再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5~12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R组)与丙泊酚、芬太尼和N2O组(P-F-N2O组)。麻醉诱导后,P-R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P-F-N2O组持续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辅助吸入60%N2O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循环反应和体动情况调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输注速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与P-F-N2O组相比,P-R组术中MAP下降明显,丙泊酚平均用量降低(P<0.01),睁眼时间、对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1),术后4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增加(P<0.01)。结论与P-F-N2O组相比,P-R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清醒迅速、平稳,但术后早期疼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TCI时患者意识消失(LOC)及诱发脑电爆发抑制(BS)时的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R组:以4ng/ml靶浓度TCI瑞芬太尼10 min后开始TCI丙泊酚,靶浓度从1μ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1μg/ml,每一靶浓度输注1min,至脑电监测爆发抑制比(BSR)达到15%后结束试验;N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模拟瑞芬太尼TCI,其余方法与R组相同,期间所有患者每间隔20秒行改良OAA/S评分,改良OAA/S评分2分定义为LOC,BSR15%定义为出现BS现象。记录LOC和BSR达15%时的丙泊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LOC时R组丙泊酚效应室EC50为1.73μg/ml(95%CI 1.68~1.79μg/ml),N组为2.35μg/ml(95%CI 2.29~2.41μg/ml)(P0.05)。BSR达15%时R组和N组丙泊酚EC50分别为6.25μg/ml(95%CI 6.18~6.42μg/ml)和6.31μg/ml(95%CI 6.13~6.47μ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TCI瑞芬太尼可降低丙泊酚TCI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EC50,但对出现脑电爆发抑制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雷米芬太尼不同血浆靶控浓度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患者(≥65岁,A组)和青壮年患者(<60岁,B组)各40例,每组又随机均分为四个亚组:A1、A2、A3、A4、B1、B2、B3、B4,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靶控血浆浓度为1、2、3、4 ng/ml,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2.5μg/ml),10 min后给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各时刻患者的BP、HR、Grant气管插管评分、BIS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相对于同浓度B组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例数增多(P<0.05),A1、A2、A3组使用阿托品的例数少于A4组(P<0.05),A2、A3组使用硝酸甘油的例数分别少于B2、B3组(P<0.05),B2、B3组多于B4组(P<0.05).各浓度的雷米芬太尼均引起BIS的轻度下降,而雷米芬太尼输注后BP虽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评分,B1组明显高于其他亚组(P<0.05).相对于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与切皮后2 min各组BP均有上升,A3、A4和B4组BP上升、HR增快的幅度较小.结论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2~3 ng/ml和2.5μg/ml比较合理,诱导效果满意,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于乳腺活检手术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活检手术的患者40例,ASAI~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雷米芬太尼组,各20例。在丙泊酚组,开始输注速度为2mg·kg^-1·h^-1维持5min后,如手术尚未开始则改为1mg·kg^-1·h^-1,手术开始后维持2mg·kg^-1·h^-1至术毕。在雷米芬太尼组,起始输注速度为0.1μg·kg-1·min-1,5min后降为0.05μg·kg-1·min-1,维持至术毕。手术开始时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在局麻浸润和深部组织切除时进行疼痛评分(VAS)和清醒麒静评分(OAA/S)。记录术后完全清醒(OAA/S评分为5分)时、术后30min镇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局麻浸润和深部组织切除时的VAS和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追加局麻药及SP0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雷米芬太尼组中的7例以及丙泊酚组的1例患者术中RR〈8次/min,经语言唤醒后迅速缓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镇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在乳腺活检术中均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但雷米芬太尼抑制呼吸频率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在脑电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C)监测下,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妇科短小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妇科短小手术患者150例,年龄18~6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75例。麻醉开始后以10 mg/s的速度静注丙泊酚,待镇静深度(IoC1)达到40~60时S组静注舒芬太尼0.5μg/s,R组静注瑞芬太尼5μg/s,至麻醉深度(IoC2)在30~50时开始手术。术中IoC160或体动影响手术时予以丙泊酚0.5~1.0 mg/kg,当IoC250时R组予以瑞芬太尼5μg,S组予以舒芬太尼0.5μg。记录术中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和眩晕情况等。结果 S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为(0.12±0.01)μg/kg,R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0.41±0.03)μg/kg。两组患者术中体动率、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苏醒即刻和PACU离室时,R组眩晕率和眩晕程度均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完善,术后眩晕感轻微,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较舒芬太尼更适于妇科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在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丙泊酚治疗ICU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50例老年创伤精神障碍患者,年龄70-90岁。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分别应用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0.5mg·kg^-1·h^-1和咪唑安定0.04mg·kg^-1·h^-1治疗12h,比较两组Ramsay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并监测用药前后的ECG、MAP、HR、SpO2和RR。结果A组达到Ramsay评分Ⅴ级(23例)明显多于B组(9例)(P〈0.01)。精神症状改善者,A组为24例(有效率为96%),B组为18例(有效率为72%),治疗效果A组明显好于B组(P〈0.01)。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用药后MAP、HR和RR比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可能是减轻ICU老年创伤精神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