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病常用瓣膜替代物各有缺点 :机械瓣需终身抗凝 ,易致出血、栓塞及感染 ;异种生物瓣易退行性变 ,10~ 15年需再次手术 ;同种生物瓣易钙化 ,来源短缺。而非生长性是以上瓣膜共有缺陷。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按照组织工程学方法 ,利用可降解材料构建瓣膜支架 ,种植的自体细胞在支架上生长并产生细胞外基质(ECM ) ,逐渐形成活的瓣膜组织。它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可避免血栓栓塞、钙化等问题 ,有自我修复能力 ,随机体生长 ,因此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新型瓣膜替代物。自 1995年Shinoka等[1] 首次将单叶TEHV羊肺动脉瓣自体移植 ,…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严重瓣膜病变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之一。机械瓣膜因耐久性好、无需再次手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瓣膜因无需终身抗凝、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冲击着机械瓣的应用地位。然而,如何正确地选择人工瓣膜种类,尤其是对于55~65周岁的患者如何把握生物瓣的使用仍是困扰外科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如何理性选择人工瓣膜种类提供更有效、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瓣内皮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滨  刘迎龙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820-822
用于心脏瓣膜人工替代品之一的生物瓣,其关键缺点是耐久性差,无论是同种瓣还是异种瓣,置换后数年内会逐渐发生瓣膜钙化、衰坏、失去功能和毁损,使患者的远期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在引发生物瓣坏损的因素中,除血流冲击所导致的瓣膜机械性损伤外,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缺失,可导致血浆中磷酸钙和磷脂  相似文献   

4.
心脏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美荣 《护理学杂志》1990,5(4):158-159
心脏换瓣术后,因人造瓣膜置入心脏其粗糙面易形成血栓,继发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栓塞,所以术后需抗凝治疗。临床资料我所1975~1989年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02例,均实施了抗凝治疗,其中生物瓣置换术91例,机械瓣置换术111例,并发出血和栓塞数见附表。并发症常于术后第8天到6周内发生,最长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5.
特殊人群民瓣膜置换术的瓣膜选择及术后抗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瓣膜置换时 ,选择生物瓣抑或机械瓣一直没有定论。换瓣术后的抗凝治疗则已形成共识 ,即生物瓣需 6个月左右的短期抗凝 ;机械瓣必须终生抗凝 ,并应保持抗凝水平在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PTR) 1 5~ 2 0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3 0~ 4 0之间〔1〕。对某些特殊人群 ,瓣膜选择及术后抗凝各有其特点 ,也更具争议。一 .青年女性及孕妇青年女性行换瓣手术时 ,应考虑妊娠问题。因孕妇处于血液高凝状态 ,抗凝不当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出血等并发症 ,且华法林及肝素等抗凝药物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因此 ,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换瓣手术时选择生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心脏瓣膜机械瓣置换术后,因为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需要掌握适当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巩固术后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我科通过对<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发现合适的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瓣再内皮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瓣具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细菌不易附着 ,感染发生率低 ;术后不需抗凝治疗 ,特别适用于 65岁以上和不宜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等优点 ,因此临床实践中得以被广泛采用。然而 ,无论是同种瓣还是异种瓣 ,由于异体细胞表达一定的抗原性 ,特别是内皮细胞(ECs)具有强烈的免疫原性 ,生物瓣容易发生钙化及衰败。如何保持生物瓣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提高耐久性 ,同时又减低免疫原性所引起的衰败率 ,已成为现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对生物瓣膜进行内皮化 ,可有效的延缓或防止生物瓣的衰坏、钙化 ,这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物瓣耐久性的难题 ,是研…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瓣膜的应用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机械瓣膜在瓣膜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回顾人工机械瓣膜的研究历史,大至经历了从第一代笼球瓣、笼碟瓣到第二代单叶侧倾碟瓣,再到第三代双叶机械瓣的发展过程.1960年国外首次应用笼球式机械瓣行心瓣膜置换术,我国在1963年也研制出了国产笼球瓣并应用于临床;1969年国外研制出第二代单叶侧倾碟瓣,国内于1978年研制出国产单叶侧倾碟瓣并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1980年双叶机械瓣问世至今,双叶瓣以优异的性能淘汰了以上两种瓣膜,成为当今的主流产品,而目前国内对双叶瓣的研发相对滞后,国内人工心脏瓣膜的市场也几乎被国外双叶瓣所垄断.因此,理想的人工心脏瓣膜有待国人继续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并按首次三尖瓣置换所采用的瓣膜种类不同分为机械瓣组(89例)和生物瓣组(39例).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该类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和中长期人工瓣膜相关事件(包括血栓栓塞和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性出血、人工瓣膜毁损事件)的发生率.用 Binary logistic回归对三尖瓣置换患者早期、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围术期死亡19例(14.84%).随访103例(94.5%),6例失访,随访时间4.93±2.92年,随访期间死亡11例(10.7%).生物瓣组10年生存率为65.6%±17.4%,机械瓣组为68.7%±10.8%(Log-rank 检验, χ2=0.74,P=0.390).生物瓣组5年无血栓栓塞事件率为92.3%±7.4%,机械瓣组为87.1%±4.6%(Log-rank 检验,χ2=0.962,P=0.327).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10年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9.7%±9.7%(Log-rank检验, χ2=1.483,P=0.223).9例患者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组7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1.1%±18.0%,机械瓣组10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8.8%±10.2%(Log-rank检验, χ2=2.76,P=0.096).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三尖瓣置换术前有心脏手术史、腹水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术前有腹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置换多个瓣膜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重度三尖瓣反流,应该较早或较积极地施行三尖瓣手术,以防止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而影响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及中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三尖瓣置换术中,机械瓣和生物瓣有相似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机械瓣膜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人工心脏瓣膜,但因其为机械异物,易产生血栓,故需终生抗凝治疗,并且由此产生抗凝的相关并发症(如血栓,出血等)也较多[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