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病例。结果:误诊为不典型结核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多处脓肿的脓液真菌培养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马尔尼菲青霉常累及骨髓、肝、脾、淋巴结和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从人体内培养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鉴定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77-1778
目的 为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培养特征和在显微镜下菌体特征,并检出患者体内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在不同种类标本和临床各科的分布.方法 取患者血液、痰液、粪便、胸腔积液、脓液及咽拭子等标本做真菌培养,分别置25 ℃和35 ℃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固定、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培养出双相性真菌,于25 ℃为青霉相,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于35 ℃为酵母相,无色素产生,镜下可见酵母样细胞,形似腊肠.结论 从标本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金标准,血液标本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标本,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早做血培养检查,以减少漏诊的发生.了解马尔尼菲青霉菌在临床各科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医生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葡聚糖及血液培养在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非HIV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患儿静脉血进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及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同时对患儿静脉血进行血液培养,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对培养液进行真菌双相培养,肉眼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14.45 μg/L;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77.14 pg/ml; 血液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液25℃菌落为菌丝相,沙保氏培养基上有水溶性酒红色色素产生,35℃为酵母相,菌落可见脑回样皱褶,显微镜下菌体见典型的扫帚状分枝和分隔菌丝。结论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联合血液培养,有助于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用骨髓检验快速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可行性。 方法:将3例AIDS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瑞氏 吉姆萨染色和革兰染色;用Bacte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骨髓培养。 结果:骨髓涂片中可见吞噬网状细胞内吞噬马尔尼菲青霉菌菌体,同时骨髓增菌培养也检测出马尔尼菲青霉菌。 结论:骨髓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AIDS患者是否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协助临床诊断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6.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在东南亚引起人类播散性和进行性感染,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现将本院收治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meffei,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马尔尼菲青霉病主要发生于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最为多见,随着HIV在我国的流行增加,马尔尼菲青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及糖原染色,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病原菌形态,同时进行血液微生物培养.结果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胞体极小,大小不一,椭圆形或腊肠状,见于细胞外或组织细胞胞浆内,核1~2个,居中或位于细胞两极,染蓝紫色,胞浆蓝色,可见横隔.结论 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中心坏死性脐状丘疹,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真菌培养和病理活检可确诊.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率高,常进展为播散型感染.对于长期发热、咳嗽,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白细胞比值正常或偏低的患者应考虑此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tiosis Marneffei,PSM)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引起的一种的深部真菌病。2003-01/2007—12本院收治的HIV/AIDS住院患者1559例,同期收治AIDS合并PSM患者99例,本文对AIDS合并PSM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霉病(penicilliosis)又称帚形菌病,是近年新认识的病,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所致,故亦称马尔尼菲青霉病。本病主要发生于东南亚以及我国广西和越南的交界地区,已成为该区域的地方病,死亡率较高,存活率仅占约20%。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获痊愈。因而,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iosis marneffei,PSM)是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所致的罕见而又严重的系统性真菌病.作者于2000年10月从我院一住院患者淋巴结穿刺液和血液中同时分离出PM.此菌在我省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化学染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朝宏  郝冀洪  朱芸  刘青芹 《临床荟萃》2006,21(14):1044-1044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机会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引起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累为主的全身多部位化脓性、慢性肉芽肿性或坏死性感染.在东南亚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分支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第三位,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内,马尔尼菲青霉菌形态学、真菌培养及与荚膜组织胞浆菌、黑热病小体鉴别的资料日渐增多,但马尔尼菲青霉菌细胞化学特点报道尚少.笔者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骨髓和血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了12种细胞化学染色,证明马尔尼菲青霉菌含有多种酶类、糖原、黏多糖、脂质、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铁颗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对人和动物致病的青霉菌,最早(1956年)由Capponi等报道自越南的中华竹鼠内脏分离获得^[1]。PM为条件致病菌,常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AIDS病人继发感染,引起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meffei,PSM)。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5.
张国芬 《当代护士》2016,(7):109-111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致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结果 1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例患者发生死亡。认为住院期间做好病室护理、用药护理、症状护理、情志护理及出院指导是治疗该病有效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对人和动物致病的青霉菌,最早(1956年)由Capponi等报道自越南的中华竹鼠内脏分离获得^[1]。PM为条件致病菌,常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AIDS病人继发感染,引起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meffei,PSM)。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认为用药护理是马尔尼菲青霉病护理的重点,采用PICC置管是保证马尔尼菲青霉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髓涂片镜检在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尔尼菲青霉病系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所致深部真菌感染。该菌常侵入血管导致血行播散[1] 和侵蚀骨组织[2 ] ,故骨髓涂片和培养具较高诊断价值。现将我院有骨髓涂片记录的 9例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4个月到 4 5岁。除骨髓涂片检查外 ,9例中 4例因播散性霉菌病和霉菌败血症死亡 ,死后 2 4h内尸检 (取材部位为淋巴结、肝、肺病变部位 )。5例淋巴结活检 ,9例病理组织中的病原体均经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8例培养阳性。2 .临床表现根据病史记载 ,骨髓涂片做瑞氏 姬姆萨及姬姆萨、糖元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提高其分离率和鉴定的准确率。【方法】对5例经省(市)CDC确认的AIDS患者血液进行马尔尼菲青霉菌检测。【结果】在5例AIDS患者血液、脑脊液细胞中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其特征为双相菌,霉菌型菌落可发现特征性的扫帚状茵丝,沙保罗培养3d后产生水溶性玫瑰色素;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PAS染色可见茵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大小不一,约为2~8μm。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连续,在腊肠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胞质不易着色。【结论】温度双相表现,红色色素,涂片帚状样、孢子链排列是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主要特征,培养是确定该茵最为可靠的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 PM)最先是从越南的中华竹鼠肝脏中分离出来,是极少数能使人类致病的青霉菌之一,诊断主要靠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现将我科收治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马尔尼菲青霉菌脑膜炎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