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常伴随软组织严重损伤,因此术后多发感染。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通过在创面形成持续负压产生的机械学和生物学效应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临床实验对比研究,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感染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病例进行术后跟踪,其中16例发生术后感染,获得感染率及不同病原菌占比数据。之后以VSD处理的病例为实验组,以反复清创配合碘伏纱布缝合处理的病例为对照组,通过长期随访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SD组8例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统计结果为(12.5±5.15)月,反复清创组8例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统计结果为(13.6±5.94)月。结论对Schatzker V、Schatzker VI型术后感染率较高的胫骨平台骨折,两种术后处理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Superficial zone of spinal site infec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间,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的临床疗效。11例均未拆除内固定物,术区清创后,VSD治疗1~3次,二期无张力缝合术口或临近肌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1例术区浅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术口二期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经彻底清创,VSD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感染向深层蔓延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49例GustiloⅢ型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26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采用VSD+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传统换药方法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68.5±22.4) d、骨折愈合时间(5.4±1.7)月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15.8±47.3) d、骨折愈合时间(7.8±2.3)月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细菌转阴率在术后第1、2、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仅在术后第2个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踝关节优良率88.46%的高于对照组的69.57%,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侧肢体功能综合评价优良率92.31%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69.57%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GustiloⅢ型骨折能够缩短患者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12例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保留内固定、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二期缝合。结果 12例病人经过1~3次负压引流后感染得到控制,均顺利行二期创面缝合。随访9~36个月,患者感染均未再复发。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的深部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但是否保留内固定物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在我院住院的36例严重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伤口感染患者,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应用VSD技术5~7d,待内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 36例有创面患者使用VSD观察和护理,1周后去除VSD敷料,伤口感染控制,局部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愈合良好.结论 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做好观察和护理,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内芽组织生长及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促进大面积皮肤缺损及感染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2.5岁。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3例,胫骨干骨折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于内固定术后5~14天(平均10天)发生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埃希氏菌感染2例。术中保留内植物,彻底清创后应用VSD技术分层封闭创面,5~7天更换VSD敷料的同时行创缘部分减张缝合处理,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完全关闭创口。结果应用VSD技术治疗7~15天后,所有患者均创面洁净及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此期间更换VSD敷料1~3次(平均2次)。末次手术均采用直接缝合方式完全关闭创面。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均于末次手术后20~32周(平均25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感染无复发,采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为22~29分,平均26分。结论运用保留内植物结合VSD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骨折维持稳定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封闭负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治疗创伤后感染创面的疗效,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自2008年9月~2010年7月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22例.结果 术后均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无感染复发,自使用VSD至手术关闭创面时间平均为(20±8.9)d,此期间患者平均经历手术3.5次.结论 VSD技术能明显促进创面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感染创面安全有效的方法,准确、有效、及时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明 《医学信息》2019,(6):123-124,127
目的 探讨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VSD负压吸引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非胫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术,观察组则予以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VSD负压吸引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92.31%)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3.21±24.63)ml少于对照组(184.56±30.46)ml,住院时间(27.84±5.66)d短于对照组(37.82±6.38)d,手术时间(71.05±7.89)min则短于对照组(92.14±8.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外固定支架联合VSD负压吸引治疗术的治疗方式,不仅能显著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9.
赵玲霞 《医学信息》2010,23(14):2436-2437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它不同于外科临床上传统的负压引流法,除使用负压引流外,还要将伤口封闭,创面用生物透明膜封闭,形成一个密闭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血液循环。达到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而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省材料,且患者痛苦小。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32例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对重度四肢创伤伴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17例患者彻底清创术后,全部给予多次VSD负压吸引,待肉芽新鲜后行大面积游离植皮术。结果 117例患者肢体得以保留,创面顺利植皮愈合,无一例截肢。结论 VSD能够有效帮助控制感染及促进坏死组织的吸收,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是一种临床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早期清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96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清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脉冲冲洗联合VSD组)49例及对照组47例。观察组伤口清创时采用脉冲冲洗伤口、清创后原位植皮、VSD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冲洗伤口、清创后原位植皮、加压打包。观察两组患者植皮成活情况、检测术后1周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创面细菌培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72%(37/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CRP仅1例患者高于10.0 mg/L,对照组仍有6例患者高于10.0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创面培养阳性率观察组为4.08%,对照组为19.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清创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清创效率、提高皮肤软组织成活率、降低伤口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负压吸引术在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植皮所需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植皮存活率及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植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压吸引术对于四肢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创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例腰、臀、骶尾部外伤后致感染创面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结果: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辅于双途径营养支持,确保引流管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复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或间室切除,以获得广泛的外科边界,术中均应用VSD技术覆盖手术创面,同时在创腔内常规置入多孔硅胶负压引流装置。术后根据创面长度,引流量的多少,调整负压值,一般在150 mm Hg~350 mm Hg,持续负压引流5~7天,随后停止负压封闭引流,传统负压引流装置待引流量20 m L/24 h后拔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肿瘤学预后等情况。结果 18例复发性软组织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长度13.8±5.0(5~25)cm,手术时间159.7±42(87~230)min,出血量568.9±195.4(300~950)m L,传统引流量436.1±189.9(100~800)m L,VSD引流量544.4±163.7(260~800)m L,患者术后传统引流量与VSD引流量之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8.6±9.3(11~4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月MSTS评分平均22.2±4.3(16~28)分,优良率83.3%。随访中13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并再次行手术切除,2例恶性肿瘤患者因远处转移死亡。结论传统引流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起到充分引流,消灭死腔的作用,同时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缩短了治疗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待大样本及长期随访结果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ARM9系统设计了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控制系统。方法系统由中央处理单元、压力传感模块和压力控制模块3部分构成。选用32位的LID—eWin7000作为中央处理单元,通过X型硅压力传感器感知压力,通过实时反馈技术控制电磁阀的开合,准确控制负压仓内压力。结果完成了封闭式负压引流机压力控制系统,实测值和显示值比较结果显示:在要求产生压力较小时,系统产生的误差比较大;在设定压力较大时,产生的误差会变小。结论经过线性算法校正,使得该压力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封闭负压引流机对于压力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聚氨酯发泡制备出能应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聚氨酯敷料。方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聚氨酯泡沫一步法发泡工艺,并对制备的聚氨酯泡沫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和表面形态观察,从中选取出一组综合性能最佳的聚氨酯泡沫配方,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配方制备的聚氨酯泡沫进行细胞毒性和溶血实验生物学评价。结果制备的聚氨酯泡沫的表观密度为20~35 kg/m3,拉伸强度为16~21 N。细胞体外毒性测试所得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0.1%,符合国家细胞毒性安全标准。聚氨酯泡沫溶血率为2.53%,低于5%的国家标准。一步法发泡所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结论聚氨酯泡沫作为医用负压引流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还需对负压引流效果及其他生物相容性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植皮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植皮前后分别采用VSD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方法,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观察两组中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69%和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5),首次植皮存活率分别为96.15%和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15±1.29)分和(6.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1.4±4.5)d和(30.8±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5);两组总医疗费用分别为(34960.4±8949.2)元和(29512.8±6749.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4,P〉0.05)。结论 VSD使用安全、简便,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