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4月至2010年10月114例股骨骨折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57例予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57例采用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运动幅度评分及步行评分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3个月及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1%,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1.58%)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置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骨折能够很好地闭合复位和功能重建,同时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尹金旺  王晓桐 《医学信息》2019,(19):102-103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骨折愈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快速,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8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19〈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73%,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1%,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两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120°儿童髋锁定加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15例采用120°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5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颈干角丢失、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结果钢板组获得平均28.3 (24~32)个月随访空心钉组术后获得平均28.4 (24~33)个月随访。钢板组与空心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均明显低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钢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空心钉组(P0.05)。结论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术,儿童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颈干角丢失少等优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腕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PRWE评分以及Gartland-We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下降,PRWE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骨折延迟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我科诊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踝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 h后、第1、3天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虽然具有创伤大、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多的缺陷,但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吴继生  李舟  张旭 《医学信息》2018,(11):96-9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逐渐被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09-06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及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间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较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解剖钢板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胫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1、3、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情况以及胫骨功能优良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畸形愈合、关节疼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短节段跨伤椎固定联合经伤椎注入液态人工骨强化和单纯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结合可注射液态人工骨(硫酸钙骨水泥)伤椎椎体成形,B组(5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和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伤椎前缘压缩率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术后长期随访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VAS评分,B组较A组疗效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经伤椎液态人工骨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PV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7例,其中PVP治疗42例(观察组),保守治疗45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3天、1个月、3个月期间,观察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出现8例并发症,但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受压症状;对照组患者中出现褥疮1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在随访的第5。6月中,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手术邻近的椎体出现压缩性骨折,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VP对于近期疼痛缓解优于保守治疗,虽然PVP方式会出现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但能有效避免了褥疮、感染等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hoosing internal fixator implants with good strength and stiffness is the key to repair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implant fixation for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METHODS: Totally 24 adult antiseptic cadaver specimens were used to produce fracture model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combined with 5 cm of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 medical cortical def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results of axial compression test, torsion test and axial compression failure rest in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axial compressive stiffness and failure load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nd those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P < 0.05).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nd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P < 0.05). The indexes of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ecimens at the 4th and 8th weeks after fixation in three groups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0 week after surger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o a certain extent, compared with the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and lengthening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repair of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has more 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各有优缺点。 目的:对比观察InterTan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01/2010-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InterTan和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 结果与结论: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InterTan组置入切口、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置入时间长于锁定钢板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采用InterTan置入治疗时创伤更小。 关键词:髓内钉InterTan;锁定钢板;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科;植入物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11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同一种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往往根据术者的习惯选择,无统一标准。 目的:比较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 方法:武警山西总队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对9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其中Gamma钉组46例,股骨近端锁定板组48例。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负重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治疗后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比较,Gamma钉优于股骨近端锁定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1年髋关节功能Gamma钉组优良率为96%(44/46),股骨近端锁定板组优良率为92%(44/4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实现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但Gamma钉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治疗后并发症及负重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63例,其中男25例,女38例。年龄62~89岁,平均(75.2±5.6)岁。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I型4例,Ⅱ型16例,Ⅲ型22例,Ⅳ型18例,V型3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按照改良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21个月,平均(15.3±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无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良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良者占93.6%。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固定牢靠,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在开放性骨折中更具优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能够较高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组织创伤少,弹性固定牢,感染率低等优点。 目的:探讨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胫骨中髓内钉组57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3例。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提供的10具尸体胫骨开放性骨折模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胫骨中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 结果与结论:胫骨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不愈合等固定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无切口感染。胫骨中髓内钉组标本弯曲实验偏移量、轴向压缩实验偏移量、扭转实验扭转角度,显著小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 0.05)。结果证实,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均能获得预期治疗效果,但胫骨中髓内钉生物力学更加稳定,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优点,治疗时根据患者症状、骨折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