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的可行性,重建盆腔血管,观察正常人体盆腔血管一般形态。方法:经肘正中静脉为16名正常受试者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S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盆腔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全部受试者中均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显影时间为30s时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二者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但是相对独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解剖学手段,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并且随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盆腔血管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供血血管与分流血管解剖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及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胃静脉曲张50例.先常规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二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本组50例,食管静脉曲张几乎全部由胃左静脉供血,单纯南胃左静脉前支供血57.8%(26例),伴有食管旁静脉曲张82.2%(37例);胃底静脉曲张由单纯胃左静脉供血61.1%(22例),由胃短、胃后静脉供血11.1%(4例),由胃短、胃后、胃左静脉双蕈供血27.8%(10例).脾/胃-肾静脉分流20%(10例).结论: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能立体、清晰地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供血与分流血管,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成人髋关节周围血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髋关节周围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重建髋关节周围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16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表面显示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积法(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髋关节周围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16例均可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30s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动、静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作为正常人体髋关节周围血管解剖学研究的手段,随着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髋关节疾病的研究及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忧 《医学信息》2010,23(2):411-412
目的 探讨彩超与CT在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诊断对照研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均使用GEloqic9,GEloqic7彩超诊断仪。GE64层螺旋CT检查,全部患者均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及CT图像及强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显示附件区及盆腔内的囊性肿块。结论 输卵管卵巢脓肿应首选彩超检查,价格低廉,减少辐射,但在个别病例彩超检查不清情况下,应结合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活体体肝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静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重建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其中153例肝静脉的分型结果如下:①3分支型,占35.3%(54例);②中左共干型,占41.8%(64例);③中左合干型,占20.9%(32例);④中右共干型,占2.0%(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发现变异,而且图像清晰,对于活体肝静脉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脏血管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血管一般形态及分布规律。方法: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MIP)、反向MIP(Reverse direction maximum intenstiy projection),重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肝血管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肝血管全程及血管间的关系,对于活体肝脏血管的研究、临床应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盆腔包虫病因缺乏特征性而易被误诊,特别是与良性卵巢囊腺瘤鉴别较困难,笔者通过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提高对盆腔包虫病和不典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的正确性。方法收集1999年至2009年经手术证实的30例盆腔囊性包块,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39.5岁。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女性盆腔包虫病,诊断正确率80%,其中2例为单囊型,3例为多囊型(其中1例可见一包虫囊肿破裂)。25例良性卵巢囊腺瘤诊断正确率88%,其中7例为单囊型,18例为多囊型。CT诊断定位正确27例(90%)。结论 MSCT对盆腔包虫病及良性卵巢囊腺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机在颌面部外伤中三维(3D)重建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37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3-71岁。进行3D重建的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方式扫描.扫描完成后在CT机上先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传送至PC工作站。应用PC机3D重建软件的适当模板进行容积重建(VR),部分加表面重建(SSD),形成彩色3D图像。结果37例颌面部骨折病例,经PC机上重建后的3D图像与轴位、冠状位扫描后的图像及二维图像进行比较,不仅显示了CT机上3D图像所显示的所有诊断信息.而且更方便、更快捷。结论PC机辅助颌面部3D重建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左侧头臂静脉变异情况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主要见于注入部位及行程的变异,还有头臂静脉与纵隔大血管、心脏结构的异常交通等部位[1-2]。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经CT增强扫描诊断1例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并复习头臂静脉变异的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例男,70岁,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Light speed VCT)进行常规CT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工作站  相似文献   

11.
人肠系膜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其解剖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与尸体标本上观察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肠系膜动脉。方法 选取正常人230例,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后观测肠系膜动脉,然后对正常肠系膜动脉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活体扫描成像测量人肠系膜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 2.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位置、分支类型及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3. 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分支的级别。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及肝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方法回顾分析32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双期扫描与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27例。根据肝癌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表现,其程度分为3种: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4例。结论MSCT肝脏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脉静脉瘘的有效手段.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宫颈癌患者盆腔脏器亚毫米CT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为CT诊断及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 方法 将45名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自注射造影剂起分别延时70s(A组)、90s(B组)、120s(C组)进行扫描。所得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诊断工作站进行观察,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和评分。对评级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组宫颈癌患者静脉期扫描图像评价中B组总体评分最高,增强扫描后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延迟增强扫描效果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图像整体增强效果最佳。 结论 自注射造影剂起延时90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图像质量最好的扫描数据,从而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为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腹腔动脉的三维成像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成像,和尸体标本上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进行对照,测量评价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方法选取正常人220例,上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观测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然后对正常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多层螺旋CT图像与尸体解剖标本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活体扫描成像测量的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管径明显大于尸体标本肠系膜动脉测量值(P<0.05);②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起始位置、分支类型、走行与已有尸体标本的资料结果有较大的差异;③不同的重建方法各有其优越性,其中,STS-MIP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分支级别。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能较好的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这种方法优于传统的尸体解剖方法,其数据可靠,并可以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双武  王海燕 《医学信息》2019,(22):168-169,1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部占位疾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内病灶的平扫/增强扫描的CT值及强化增值、不同肺癌病理类型CT净增强值,及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肺癌、肺结核球、炎性假瘤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肺癌增强扫描CT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强化增值高于肺结核球,低于炎性假瘤(P<0.05)。鳞癌CT净增强值高于腺癌、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CT净增强值高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准确性为88.89%、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84.21%,均高于平扫的67.78%、69.23%、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帮助鉴别肺部占位疾病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且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肺内淋巴结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8~69(55.6±10.03)岁。15例患者均行肺低剂量CT平扫及肺结节高分辨CT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检查。观察肺内淋巴结的位置、数目、大小、影像学特点及伴随病变。结果 15例多层螺旋CT检查共发现19枚肺内淋巴结,直径4~10(5.53±1.50)mm。14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右肺,其中右上叶1枚,中叶5枚,下叶8枚;5枚肺内淋巴结位于左肺,均在下叶。15枚肺内淋巴结发生在肺外带或叶间胸膜附近,病灶距离相邻胸膜的垂直距离3~16 mm,平均9 mm;4枚紧贴胸膜下。17枚边界清晰、锐利,2枚部分边缘毛糙。17枚密度均匀,2枚密度不均,但未见钙化或囊变。轴位图像上11枚肺内淋巴结呈类圆形,2枚呈三角形,6枚呈不规则形。12枚肺内淋巴结在轴位或冠矢状面重建图像上可见一条或多条均匀致密线状影与病灶相连。3例3枚淋巴结CT增强扫描,2枚无明显强化,1枚表现为渐进性强化。4例同时伴发同侧原发肺癌。结论 肺内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特点,多数可在术前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迷路段与面神经膝的位置关系,以及多层螺旋CT影像测量方法的可信性。方法对15例颅底标本面神经膝至内耳道底、弓状隆起、面神经管裂孔、棘孔、岩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颈动脉管膝间的直线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并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对颅底标本的扫描影像及118例病例的头颅CT影像资料进行相同项目的测量。对颅底标本两种测量方法,以及男女患者头颅CT影像资料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标本直接测量与CT影像测量,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影像测量方法可靠,测得值可信,有助于医生对面神经管迷路段、面神经膝及耳蜗等解剖结构进行定位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