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道蛔虫症在农村发病率高.以前采用先解痉、止痛、消炎,待疼痛消失后驱虫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长,且易并发胆道感染及胰腺炎。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生大黄和左旋咪唑联用快速治疗胆道蛔虫症27例,并与常规治疗的29例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收治了198例胆道蛔虫症,试用了超常剂量驱虫净直接驱虫治疗胆道蛔虫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疼痛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左右缓解或消失。即使在采用“乌梅汤”加用镇痛解痉药无效果的病例,改用超常剂量驱虫净直接驱虫法,亦能达到立即驱虫止痛的效果。一、剂量用法:儿童每公斤体重5毫克,成人200—300毫克。顿服,也可同时加服适量的液体石蜡。二、疗效:疗效判断是以疼痛消失或完全缓解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范汝成 《云南医药》1991,12(4):211-213
我院自1977~1987年采用在腹痛未缓解时早期驱虫治疗本症546例,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传统疗法,而且驱虫越早疗效越好。现就早期驱虫疗法的疗效和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我院1977~1987年共收治胆道蛔虫症684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67例,年龄 2~73岁,合并妊娠23例,合并胆道感染225例。绝大部分为农村病例。诊断依据和治愈标准为197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依据和非手术疗效标准。住院时间2~16天。全部病例内科治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使妊娠中断。684例中,546例在腹痛未缓解时早期驱虫(简称Ⅰ组)。138例按内科传统疗法治疗或仅给对症支持治疗(简称Ⅱ组)。  相似文献   

4.
我县地处边远农村,胆道蛔虫是我县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我科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采用口服利多卡因治疗胆道蛔虫20例,20例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41岁),男性13例,女性7例,其中农民12例,工人5例,知识分子3例。15例有喜吃泡菜史,2例驱虫不当,3例合并妊娠,2例有饥饿史,4例并发胆囊炎,2例并发胰腺炎,8例胃酸降低。于给药前均经B超证实,无急诊手术指征,无利多卡因内科禁忌证及其它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5.
胆道蛔虫病(简称胆蛔病)及胆石病是临床常见急诊,临床上主要采用解痉、抗炎、利胆等方法治疗,但结果常不能令人满意.我科从1997年9月至2005年9月应用HD-89-VA推拿按摩运经仪(简称HD推按运经仪,北京宏波自动化控制设备厂生产)配合解痉(和驱虫)治疗胆蛔病61例、胆石病6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应用驱虫净、番泻叶治疗胆道蛔虫症效果较为满意,现将1975年10月至1976年5月间资料比较完整的32例报导如下:一、治疗方法:本组32例中,入院前发病最短者3小时,最长者为8天。(一)药物与剂量:驱虫净,成人150毫克/次;儿童2~3毫克/公斤体重/次。番泻叶(别名泻叶、洋泻叶、泻叶茶)成人四钱/次;儿童一~二钱/次。(二)服法:经明确诊断,一周内又未服过驱虫剂的患者,即选用上药。首先服驱虫净(疼痛时或间隙期均可),然后立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胆石症实施手术过程中采用胆道造影与不采用胆道造影技术的临床效果差异,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胆道造影组的10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2.83%;未胆道造影组的102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了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为16.67%。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胆道造影组患者显著地低于未胆道造影组患者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胆石症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术中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的临床比较优势明显,患者术后的结石残留率更低,是临床治疗胆石症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老年人群中,患有胆道疾病者占有一定的比例。胆道疾病包括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胆道恶性肿瘤等。老年患者一般情况及营养状况较差、起病急、并发症多,因此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本文收集了2006年1月~2009年1月18例老年胆道疾病经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护理,总结经验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点状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驱虫斑鸠菊点状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驱虫斑鸠菊点状皮下注射治疗,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188例外科手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胆道手术治疗复杂棘手,在外科处理上是重要而易被忽视的问题。本院1993年至2003年11月共收治各类胆道患者6000多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共施行各种胆道手术188例,现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胆道疾患,其治疗困难,手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共为肝硬化并发胆道良性疾患的患者施行胆道手术28例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驱虫中药治疗小儿尘螨咳嗽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收治的1例小儿尘螨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其给予氯雷他定与孟鲁司特进行药物治疗,未能取得显著效果。随后给予驱虫中药驱螨,同时采用自拟止咳化痰中药方剂进行调理。结果此例患儿经过1周的驱虫中药治疗后,低热及咳嗽等症状出现好转,疗效显著;在治疗2周后得到痊愈,且经过半年的随访,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采用驱虫中药对小儿尘螨咳嗽患者展开治疗,可起到较为满意的除螨止咳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中的病例较少,只是个案,无统计学意义,还需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残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采用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残石治疗的5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胆道残石最终取净率达98.21%,手术时间为(45.17±10.13)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6.07%,但未发生胆道穿孔或管窦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液电碎石治疗胆道残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对胆道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5月期间于某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图像数据采用胆管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计算MPR定位诊断的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同时以对胆道肿瘤病变、非肿瘤病变及结石诊断的准确度、敏感性、专属性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对胆道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肿瘤病变与非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8%和94.2%,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5.4%。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是一种对胆道疾病定位准确、定性准确、敏感性较高和专属性较强的影像诊断技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多发性肝内胆道囊肿样扩张(以下称肝内胆道扩张)甚为少见,1958年首由Caroli报告。特点是肝内胆道多发性囊肿样扩张,而肝外胆道正常,常合并先天性肝纤维症,也称Caroli氏病。我院收治1例因多次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后经手术和胆道造影确诊。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自6岁起曾7次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治疗,1978年12月23日因3天来柏油样便多次,头晕无力不能起床第8次入院。体温38℃,脉搏110/分,血压80/56mmHg,脾肋下3指,肝未触及腹水缸明显,双下肢凹陷性水  相似文献   

17.
吴兴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4-245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采用微创(包括腹腔镜、胆道镜以及钬激光碎石机)治疗的98例难取性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分析其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碎石的成功率为100%,结石取净率96.9%,未发生穿孔、胆漏以及胆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包括腹腔镜、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机)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是治疗难取性胆道结石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研究肝胆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中利用胆-肠吻合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肝胆管结石胆道再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1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随访5个月,观察组复发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胆肠吻合术对肝胆管结石再次胆道手术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杨某,女,23岁,白族,婚后离异,农民,大理人,住院号3155。患者因反复发作四肢大关节疼痛两年,腹痛一月,加重十天,服用“消炎痛”、“乳酸菌素”等药物,效果不佳。于1988年10月6日以“胆道蛔虫”收入我院门诊观察治疗,行驱虫,解痉止痛等,腹痛不缓解,于1988年10月9日转入外科住院治疗。既往无返酸、嗳气、黑便史,无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秦好朴  何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668-1669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道系统或邻近器官恶性肿瘤侵犯压迫所致[1,2],若继发肝.肾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加速患者死亡[3].经皮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术能使狭窄闭塞的胆道得以复通,恢复正常肝肠循环,缓解梗阻性黄疸,是目前姑息治疗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4,5].我们采用此方法,对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胆道内置入支架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