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例双壳核部对称性脑梗塞并发尿失禁患者,经脱水等治疗,预后良好,现就其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病例介绍:男性,53岁。拟尿失禁,左下肢无力于1987年11月19日入院。18日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下肢无力,尿裤子,测血压180/120mmHg,症状逐渐加重。病后无头痛、恶心、呕吐。既往高血压史多年,自服降压药,无明显好转。查体: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70/120mmHg.意识清楚,查体合作,答问准确。双瞳孔同圆等大,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充分,眼震(-).右鼻唇沟略浅,伸舌居中,两耳听力正常.心肺听诊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像、血液生化学检查正常,血糖80mg%,全血、血浆比粘度各为6.39,1.78。红细胞压积52%。眼底:双乳头境界清,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压迹。头部CT 检查:示双壳核部及左侧脑室体旁斑片状低密度灶。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双壳核部梗塞。给予20%甘露醇25ml,  相似文献   

2.
3.
一侧大脑半球多源多发性肿瘤一例邹庆贵,邹咏文,高奉寻患者女性,50岁。因左下肢无力、头痛,呕吐1月于1993年3月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侧Babinsk’s(+)Chaddock’s(+)。头颅CT示...  相似文献   

4.
患有大脑病变的病人常出现精神症状。近年来有人报导空间定向力障碍、重复性记忆错乱及 Cap-gras 综合症与右大脑半球损害有密切关系。但右半球损害的病人不一定都出现精神症状,故作者将出现精神症状和无精神症状的右半球梗塞病人进行了比较研究。九名有精神症状和十六名无精神症状病人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他们于1980~1982年患右半球梗塞;急性期进行 CT 检查(低密度区或无限局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1996年5月30日11时患者被飞溅的铁屑击中右胸,形成1cm×1cm大小表皮伤,约10分钟后感头晕,随即“昏倒”,但意识清楚,半小时后来我院急诊。检查: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厥冷,测血压左上肢60/0kPa,右上肢...  相似文献   

6.
7.
大脑半球切除或切开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所有接受癫痫外科治疗的患者中,其疗效最好。这不仅体现在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手术前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改变。作者对1例顽固性癫痫伴偏瘫的病例进行术前、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观察,并长期随访,结合文献讨  相似文献   

8.
枕叶一侧出血另侧梗塞致皮质盲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男,70岁,92—09—11入院。病人入院前4小时大便后觉头晕、后颈不适,继之双目失明,无头痛及肢体瘫痪。平素体健。查体:BP21/13kPa,神清语明,双瞳孔等大4mm,光反射良,双眼底视乳头色正常边缘清晰,双眼无光感。余神经系统无异常。3天后头颅CT检查左枕叶1.5×3.5cm高密度区CT值73Hu,右枕叶1.5×3.0cm低密度区CT值18Hu,右侧侧脑室较大。诊断:左枕叶出血、右枕叶脑梗塞。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 讨论 基底动脉末端或大脑后动脉闭塞,枕叶出血、外  相似文献   

9.
双侧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脑肌病、甲状腺眼肌病和脑干病变等多种疾病,大脑半球病变致双侧眼睑下垂罕见.本文报道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双眼脸下垂及上视麻痹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现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大脑半球切除术用于婴儿痉挛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以来,该术式在神经外科领域得以不断运用及发展,本文对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大脑半球切除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脑半球切除术,实际上应该是“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有关该手术的基本知识和详尽内容许多著作、文献已有介绍[1,2]。然而,大脑半球切除术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为什么婴儿半球切除后仍能基本恢复功能?这些问题在解剖上又是如何解释?随着功能性影像学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相似文献   

12.
双枕叶梗塞致皮质盲8例报告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056002)张俊亭邯郸中煤三十一处医院内科李长江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50—69岁,平均57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3例。临床表现;神志清楚7例,浅昏迷3小时1例,头晕8例,头...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一例椎动脉夹层和脊髓前动脉分水岭梗塞致双上肢远端肌萎缩。 男,39岁,卧位大量吸烟后突发旋转感伴呕 吐,2小时后因左臂严重压榨烧灼样疼痛惊醒,疼痛越过胸向右上肢放射,持续5分钟,三小时后双上肢不能移动。走路右倾。几小时后肩部肌力渐恢复,但手仍无力,渐出现肌肉萎缩。查体:血压154/109mmHg。颅神经(一),双上肢握力弱,手指伸及  相似文献   

14.
一侧大脑后动脉区梗塞的临床表现及分型(附3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侧大脑后动脉区梗塞的临床表现及分型(附33例报告)张锦辉张玉芹楼小琳作者单位:118000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神经内科(张锦辉张玉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楼小琳)总结33例一侧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梗塞的临床表现及CT、MRI所见,根据其特点分...  相似文献   

15.
枕叶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但双枕叶同时梗塞致皮层盲较少见,现将此例报告如下。宋××,男,56岁,2人。因双目失明6天于1987年9月20日入院。该患入院前6天休息时突然头晕,继之双目失明,无头痛、呕吐及肢体瘫痪。曾在眼科就诊,除外眼科疾患。既往健康。查体:血压19/12kpa,神清语明,双眼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双瞳孔等大,光反射正常。视乳头边界清楚,无视神经萎缩,动脉稍细。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正  相似文献   

16.
1.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7—32岁,平均22岁,3例为钝器伤,1例为高处坠落伤,1例为车祸致外伤,其中4例伤及左顶部,1例伤及右顶部,临床表现GCS评分12—15分2例,9~11分2例,3—8分1例,5例均有轻重不等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和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5例均表现为双侧顶部沿颅板下方的梭形高密度影,CT值等同于血肿CT值,有3例着力点对侧顶叶脑组织有挫裂伤伴散在性出血,骨窗位提示着力点侧顶骨均有骨折并伴有头皮血肿。  相似文献   

17.
大脑半球胆脂瘤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41岁。因车祸致额部外伤、嗜睡3h,于2002年11月28日入院。既往无确切头痛史。查体:嗜睡状,GCS评分14分,BP16/11kPa(120/82mmHg),顶部头皮有挫裂伤,双眼睑青紫;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脑CT提示:左额颞顶星月形等密度占位,有钙化,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右移位;MRI提示:左额颞顶星月形占位,T1、T2加权像均为稍高信号。入院诊断:左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以前,一直认为大脑两半球不论在功能上或在形态上都是对称的.可是,于1865年Dax及Broca提出"失语症病人的脑部损伤是在左侧大脑半球"这一伟大论断,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认为大脑半球对称的想法,从而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纪元.目前,有关大脑半球形态学的非对称性研究集中于颞叶及枕叶的左右差问题.基于这种形态上  相似文献   

19.
外伤后大脑半球肿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520例严重头部外伤后数小时内经CT检查的病人中,发现有伤侧大脑半球肿胀者55例(10.5%).本文着重分析其临床经过和颅内压(ICP)的改变.55例中交通事故41例,跌落摔伤9例,殴打伤5例.全部病人均有昏迷,经Glasgow昏迷评分(GCS)鉴定.病人于入院24小时内行CT扫描,除19例迅速死亡外,36例每2~3天复查一次CT至中线恢复正常或死亡为止.除12例少量硬膜下积液外,  相似文献   

20.
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半球语言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运用术前及术中语言功能定位技术有利于在尽可能保护正常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功能障碍。本文即对近年来采用的大脑半球语言功能定位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