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黄某,女,50岁,工人。1986年8月5日诊。半年前开始舌痛,前医曾按清疏肝胃之热、清心泻火、养阴清热等法服药125剂,症状日渐加重。刻诊:舌体疼痛,如破裂之感,畏于言谈,咀嚼吞咽不利,纳谷不香,脘腹痞胀隐痛,嗳气,食后尤甚。大便溏薄,神疲乏力。查:面色萎黄无华,舌体淡红偏白,较胖大,舌苔白腻,有细裂纹,无糜烂或疮疡。脉 相似文献
2.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阴平阳秘是健康的基本前提,若因六淫、七情、房室、劳倦等损伤阴液导致阴液亏虚,阴阳失衡,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笔者在临床上深刻地体会到阴虚的内涵,正确识别阴虚证的各种复杂表现,合理应用补阴之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盘坐是气功修炼的一种常用方法。对初学者来说,盘坐中碰上的最头痛而又常见的是坐下不久便出现双足酸、麻、胀、痛等,从而使精神难以集中,影响练习。笔者是气功爱好者,也是初学者,一有空也学学单盘,可惜一直受这一现象困扰。偶然中编得一解决方法,在以后多次盘坐(我是用单盘)中试验,觉得对消除两足不适颇为有效。故今整理出,以供大家参考。当盘坐出现双足酸麻痛胀等不舒服,难以忍受时,盘腿不变,身体慢慢前俯低头,如叩拜状。此时可觉全身发胀。稍停一会,慢慢抬起,恢复原来坐姿。这样一俯一仰,会觉得双足麻胀更甚,但难受之… 相似文献
4.
患者,纪淑华,女,22岁。于82年4月7日来诊。前天自觉有尿意,初则点滴不爽,渐至欲排不下。小腹胀满,隐痛,有下坠感。舌质淡,脉沉细。证属肾阳虛,气化失权,无力排泄。治从温肾利水,用茯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九条:“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故短气而极也。”综观古今不少注(?)解释本条,均谓“前”字系指关前寸部,“后”字系指关后足部(六部脉法的尺寸),如尤在泾说:“前谓 相似文献
6.
吾师顾小癡主任,治哮喘症,尝云: 哮喘病因:大抵始于外感风寒之邪,失于表散;或由居湿涉水,邪蓄于肺;或由形寒飲冷,肺失敷布;或由痰热內蒸;或由中土不运;或由腎家亏損。总之,哮喘一証,不离肺、脾、腎三藏。临床辨証,辨別虛实。倘能把握虚实,则不致芒然无主。凡发病之机、呼吸之势、痰涎之状三者,尤为辨别虛实之着眼处。遇劳即发,得暖緩解,时作时止者为虛;发作喘急,持續难解,得药餌少减,减后仍气粗痰盛者为实。同时参講其 相似文献
7.
医学一得荣汝棻巫君玉校点拟治霍乱方霍乱一症,不特暑天有之,初夏亦有,则知非必暑热之毒矣,大约邪秽不正之气,与夫蛇虫毒气,以及传染转辗微生物所遇之厉气,其气由呼吸入肺,由肺入血,血因而凝滞不通,血中之水液渗泄而出,或径由胃中微丝血管、二肠中吸液管、倒流... 相似文献
8.
四诊之中,问诊最为重要,因为“望”、“闻”和“切”,只能辨出患者的当前情况,通过“问”才能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经过,推知病患之来龙去脉。故医者在诊断时应不厌其烦,多方了解,使患者或其家人谈出发病的具体细节,来启发医者打开思路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现举两则病例示之。 相似文献
9.
医学一得荣汝棻巫君玉校点玉仙丹治妇人赤白带下干姜、香附、白芍各一两,生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黑龙散治血崩经水过多不止者,尤效:黑驴皮粪,烧存性,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七十丸,黄酒送下。治小儿泄泻方(小儿科方四则)于葛一钱五分、车前子一钱五分。煎服立... 相似文献
10.
水肿病,亦称“水”、“肿”、“肿胀”、“水气”等,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记载:“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曰:“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气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 相似文献
11.
生在太行,长在燕山,至今年近花甲,几乎没有离开过山。幼年,上山挖野菜,砍茅柴,捉蝈蝈;步入青年,报名参军,赶上“山、散、洞”年代,住山沟,打山洞,修山路;之后,几经调动,忽而冀南,忽而塞外,忽而京西,始终在山里转悠。山是故乡,因而爱山。爱山,也爱爬山。当年砍柴种地要爬山;从戎后,训练施工要爬山;六十年代调到西山八刹之后,特别是近年退休赋闲之后,积习难改,仍然爬山不止。每天清晨五点, 相似文献
12.
痿证,为中医常见疾患,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然仍有许多精义还值得进一步发掘,有些问题还需要重新认识或深化,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一、瘘证评说什么是痿证?得从几个方面来说。我们知道,有关痿证的较为系统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内经》称痿又叫“痿噼”。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躃,指下肢软弱无力,不任步履,这就是痿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学生时代,曾抄过一本《眼科奇书》。卷首序云“清光绪十二年孙奉铭抄于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处”。首先我觉得此书出处神奇,效必不凡。当抄到“凡外障不论如何红肿,总是陈寒外束所致,用发散药,寒去则火自退”时,更觉所论新奇,它对外障证候的归属,完全与刊行的眼科著作相反,一般均把红肿痛热归属于阳证、热证、实证,治法不外散风清热,散风活血,清热解毒等。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眼科总括中说:“外障无寒一句了,五轮变赤火因生”,把外障统归热与火,所以都用菊花通圣散、银翘散之类加减施 相似文献
14.
吴××,男,55岁,于1987年12月5日就诊。患高血压5年余,血压经常波动在230~200/180~160mmHg 之间,须长期服用多种西药维持。近日来症情加重,服西药无效,乃求中医诊治。诊见:头痛眩晕,心烦少寐,腰膝酸软,面色红赤,口苦,乏力,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血压250/175mmHg,心率88次/分,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予天麻钩藤饮加夏枯草,生龙牡各30克,2剂水煎服,日1剂。方中钩藤45克另包后 相似文献
15.
问诊乃四诊之一,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病情,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然而在临床中如何把握好问诊一关,询问得法,抓住要害,切中病情,又确非易事。它不仅仅反映一个医生的服务态度,更能体现出一个医生的诊疗水平。因此它与临床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是业医者的一门基本功和学 相似文献
16.
“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这是古代医家流传至今感人肺腑的格言.上句讲的是“医道”,要理明旨邃,精益求精;下句讲的是“医德”,要宅心仁谨.予临证六十余年,所遇疑难复杂似是而非的病证不胜枚举,辨证施治,下笔处方,煞费心思.有的阳证而四肢厥冷,有的阴证而烦热躁狂,有大实而表现羸弱,有至虚而反呈盛侯,判断差误,危亡立见.所以,万绪纷然,“治病必求于本”.《素问》所谓“审察病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一遇病证,便当求其所属之有无,责其有无之间辨析虚实而论治.“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意思是说“用寒药治热病而热反增,非火有余,乃阴不足,阴不足则火亢,故当补阴则阳自退;用热药治寒病而寒反增,非寒有余,乃阳不足,阳不足则阴盛,故当补水中之火则寒自消”(《内经知要·治则》).这就说明求责所属受病之本时,无论任何疑难复杂的病证,只有从现象去探索本质,才能了解病证的根本.尽管症状千变万化,必可得其要领. 相似文献
17.
少腹逐瘀汤一方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载:“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 相似文献
18.
胆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文所及,系指“胆囊炎”、“胆石症”范畴。愚在临证时,不拘于一味攻下,而审势利导,以小柴胡场化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胆腑居六腑之首,具有六腑的特点:传化物而不藏,其所传的化物是所盛的“精汁”。同时,其又隶属“奇恒之腑”,具有“奇恒之腑”的特点:“藏而不泄”。其在肝之短叶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盛精汁三合。由此,确定了胆腑的特殊生理功能;汇集肝之余气,聚而成精,贮存精汁,以及传导精汁。因此,胆腑具有既泄也藏的生理功能。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胆囊具有贮存、浓缩、排空胆汁的生… 相似文献
19.
乳香来源于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 Birdw.或鲍达乳香树B.bhaw-dajianaBirdw.及野乳香树B.neglecta M.Moore皮部渗出的干燥胶树脂,乳香可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主产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具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闭经、产后瘀阻、疒徵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辨证论治固属重要,然而偏方验方的运用亦不可忽视。俗话说:“偏方气死名医”,确非虚言。我在临床多有体验,兹举一例如下。 刘某,男,32岁,1988年8月10日就诊。患慢性双侧上颌窦炎5年余,经常感冒,且缠绵难愈。这次加重已有20余天,曾服中、西药物,仍不能缓解头痛、鼻塞,颇为痛苦。又加农活较忙,服中药不便。笔者见范其云老师报道了治疗慢性鼻窦炎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