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内镜胃黏膜活检标本和切除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活检组织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9例出现淋巴上皮病变,3例出现可疑淋巴上皮病变;10例伴有炎症渗出坏死和组织挤压损伤。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活检诊断的主要特征;活检组织中可能不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常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黏膜活检病例临床病理诊断特点。方法: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个别病例行IgH/L基因重排检查。结果:活检组织中均见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32例中有19例出现淋巴上皮病变或可疑淋巴上皮病变;15例出现炎症渗出坏死和组织挤压损伤等伴发病变。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活检诊断的主要特征,活检组织中可能不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常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内窥镜下多块、深部取检,结合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胃MALT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所有标本均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所有组织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主要的组织学特征,并伴有其它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汪亮  杨华胜  张平  高际平 《安徽医学》2009,30(8):855-858
目的探讨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涎腺肿大,病变局限于腺体,无眼外肌肥大;16例病理标本检查均未发现上皮-肌上皮岛结构,16例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呈多克隆性增生浸润,病理检查排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经过2个月到9年的观察及随访,除1例患者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能并不具有上皮-肌上皮岛结构。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腺体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即泪腺合并大的涎腺肿大;②无眼干及全身结缔组织疾病;③病理标本检查腺体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浸润,排除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及其他引起泪腺肿大的疾病;④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5.
56例食管癌切除标本应用S-100蛋白抗体对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癌组织中DC浸润密度同淋巴细胞反应强度有关,癌细胞分化较好者组织中DC浸润较多,在淋巴结转移癌灶和正常淋巴组织之间常见到一条高密度DC浸润率,提示DC与机体局部抗肿瘤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及其恶变中上皮性成分,探讨其发生、发展及诊断等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上皮岛构成细胞大部分HHF35呈阴性,仅在外周可见少许HH35阳性细胞。而AE1/AE3抗体在上皮岛构成细胞中大部分呈阳性。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癌巢内AE1/AE3抗体呈弥漫阳性,HHF35抗体主要分布在癌巢外周细胞。结论:BLEL起源于增生的导管,上皮岛构成细胞主要是导管上皮细胞,BLEL恶性发展成MLEL时,导管上皮增生,外周肌上皮细胞也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MALT淋巴瘤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多发生于胃,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镜下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可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样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α,部分病例表达CIM3和bcl-2。结论胃肠道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 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结构尚未分化形成,上皮为复层柱状,间充质内有单个淋巴细胞散在分布;ll周上皮内偶见单个淋巴细胞浸润,间充质内淋巴细胞较前略多;13~15周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初级淋巴小结雏形形成;16~20周管壁内初级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明显;21~28周淋巴小结初级数量增多,尤以28周明显.免疫组化染色:9周间充质内出现少量IgM阳性细胞;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15周IgM阳性反应细胞聚集开始形成淋巴小结,小结内CD3阳件反应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淋巴小结数量增多,IgM阳性反应细胞和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P<0.01,P<0.05).结论 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发生的过程中,9周即有B细胞迁入,而T细胞在11周迁入,B细胞的发育早于T细胞.随胎龄增加,T、B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患者的病理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标记和分子重排以及临床观察和HE染色等方法对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的病理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病理科于2015年6月收治的一名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为男性,年龄50岁,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其肝右叶占位而入院接受治疗。进行组织学病理检查,发现患者的肝内小胆管出现增生,背景中富于淋巴组织;部分区域的小胆管的增生非常明显,细胞核出现增大,并且细胞核的分裂较为活跃,在背景中发现淋巴组织开始明显的减少,出现纤维组织的增生。通过免疫组化标记的提示,在背景当中的淋巴组织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混合性增生,基因重排结果表没有提示B细胞出现克隆性的增生。结论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的结果很容易和外边缘的淋巴瘤以及米库利奇产生混淆,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标记和分子重排等方式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收集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2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石蜡切片、HE、CD35、CD20、CD3、CD45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22例来自B细胞,2例来自T细胞。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弥漫浸润肠黏膜,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伴有残存淋巴滤泡和浆细胞浸润,易误诊为淋巴组织增生。该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瘤4例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回顾诊治的4例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瘤的病人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瘤的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4例均具有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症状,均经鼻内镜行肿块部分切除活检术,组织切片经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见小淋巴瘤细胞广泛弥漫分布,浸润腺上皮组织。所有4例患者术后均行化疗和放疗,随访6~24个月,1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鼻咽部黏膜相关淋巴瘤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发现可疑者应尽早切除送病理检查;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样细胞弥漫性浸润,伴特征性淋巴上皮病变;术后应结合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轻链限制在鉴别HT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30例HT的石蜡标本和2例MALT淋巴瘤,分别用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20、CD3、lgκ、lgλ和细胞角蛋白,评价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淋巴上皮病变(lymphoepithelial lesion,LEL),轻链限制用于鉴别甲状腺早期淋巴瘤和HT。2例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所有HT标本均显示HT特征性的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了形态不显著的LEL,其中B细胞少见,而T细胞大量增生。轻链限制检测显示浆细胞多克隆性增生。2例MALT淋巴瘤显示破坏性淋巴上皮病变、B细胞免疫表型,其中浆细胞样细胞群中显示lgκ轻链限制。结论 HT与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显著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7例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20、CD79α、CD45RO、CD3、CD23、CD43、CK以及Ki-67。结果 27例淋巴瘤中胃17例(62.96%),回盲部5例(18.52%),乙状结肠3例(11.11%),空肠2例(7.40%)。组织学特点:瘤细胞为边缘区B细胞、单核样B细胞、多少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转化的大细胞。淋巴上皮病变18例(66.67%),滤泡克隆化9例(33.33%)。LCA(+)、CD20(+)、CD79α(+)27例,Ki-67(+)25例,CD43(+)9例,CK腺上皮(+)27例,CD45RO(-)、CD3(-)、CD23(-)27例。结论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瘤为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主要基于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0年1月~2010年8月29例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9例MALT淋巴瘤中,发生于胃肠道共25例,占86.21%,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疾病非特异性症状,其中13例胃MALT淋巴瘤中,HP感染10例,感染率为76.92%;发生于眼眶3例,甲状腺1例。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淋巴细胞组成,部分病例伴有少量大细胞和淋巴上皮病变。瘤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免疫标记CD20和CD79a,CD5和CD10无表达。结论:胃肠道是MALT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不同部位的MALT淋巴瘤具有共同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是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部位,其原发淋巴瘤罕见。本文报导和分析了1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患者年龄范围为26岁 ̄67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症状和体征除有乳腺肿块外,无其它特异性的阳性发现。病变部位包括左侧乳腺8例,右侧6例。组织学上均为弥漫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0个病例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9例(90.0%)为B细胞来源:1例(10.0%)为T细胞来源。9个病例在组织学  相似文献   

16.
应用HE、甲基绿-派若宁(MGP)及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法(PAP)对50例原发性消化道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功能分类。研究发现消化道B淋巴瘤的比例偏高,预后亦较结内淋巴瘤为好。认为消化道淋巴组织可能为周围淋巴器官。在消化道淋巴瘤中观察到“淋巴上皮性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消化道未分化癌。MGP染色与PAP染色的符合率达96.8%,两种染色方法作为诊断B淋巴瘤的指标同样可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ALT-MZL的临床资料,HE光镜特点,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CD20、CD45RO、CD3、CD5、CDl0、CD23、bcl-2以及bcl-10。结果 患以中老年居多,平均51.2岁。临床症状以腹部胀痛为主(占88.9%)。病变粘膜呈脑回状或结节状(50%)、溃疡(43.3%),活检弹性差(93.3%)。组织学特点:瘤细胞为边缘区B细胞、单核样B细胞.多少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转化的大细胞;淋巴上皮病变19例;滤泡克隆化14例。22例免疫组化中,瘤细胞均表达CD20,10例bcl-2 ,均不表达CD45RO、CD3、CD5、CDl0、CD23。16例bcl-10中,5例胞核阳性,11例阴性病例中9例出现胞质着色。12例获得随访资料,1例死于化疗后4年,11例均健在。结论 胃肠道MALT-MZL为低度恶性淋巴瘤,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病理以HE形态学为要点,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Secondary hematologic changes seen in 192 case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3,620 cases of malig. nant lymphoma were analyzed. In the former anemia was encountered in 12% and leucocytosis in 10% ; and in the latter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were 20% and 17% respectively. Of 127 cases of smal{ celllung cancer, 11.7% had infiltration of tumor cells into the bone marrow in the localu:ed stage, and 333% in the extensive stage. Leukemia develop ed in 3.7% of the 3,620 malignant lymphoma cases in the years 195&1983, and in 7.3% of 751 malignant lymphoma cases seen in the years 1976-1983. Its incidence in lymphosarcoma was 9.3% and 17.9% and in reticulum cell sarcoma 2.3To and 9.9% respectively in the 2 periods. The total number of acute lymphoid leukemia was 102 and that of chronic lymphoid leukemia 28.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bone marrow ex amination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 mechan ism of leukemic conversion in various types of malig- nant lymphom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