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vaginosis,BV)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外阴、阴道感染的 40% ~50%。然而,我们对本病的真正认识还是从上世纪 90年代中期才开始,以往因对其病原的认识不同而曾有许多命名,如嗜血杆菌阴道炎 (haemophilusvaginitis)、棒状杆菌阴道炎(corynebacteriumvaginitis)、非特异性阴道炎 (non specificvaginitis)、加德纳菌阴道炎 (gardnerellavaginitis)和厌氧性阴道病(anaerobicvaginosis)等。直至 1984年在瑞典召开的专题国际会议上,一致同意使用细菌性阴道病这个名称。所谓细菌性,是因本病有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性阴道病最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Gardner和Duke在1955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有特征性的线索细胞(clue cell),1984年,本病被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增多为主要微生物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本文介绍当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近年来被确定的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以往由于对它的认识有限,曾报道过很多名称,如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斯德哥尔摩关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国际会议上正式定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加德纳菌的感染与传播和性活动有关,故此将细菌性阴道病列入第三代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阴道病   总被引:136,自引:1,他引:136  
细菌性阴道病一、定义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为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细菌性阴道病曾有许多名称,包括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ginitis),阴道嗜血杆菌性...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100050)陈世红综述靳家玉审校过去,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除外淋病、滴虫及霉菌性阴道炎,都被诊断为“非特异性阴道炎”。自1955年以来,这种疾患先后被命名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阴道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曾有过多种名称,包括非特异性阴道炎,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厌氧性阴道炎等,1984年在瑞典召开的专题国际学术会议上决定使用细菌性阴道病名称。该病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国内资料显示细菌性阴道病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是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远多于阴道滴虫和霉菌感染,即使保守估计,我国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也多达数千万人。  相似文献   

7.
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盲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口麦咪康帕阴道栓为对照药。结果 有效病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2例、细菌性阴道病65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5例,各适应证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实验检查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各适应证的总有效率为90.0%~96.8%,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似(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无影响,仅个别患者有轻微的阴道局部的刺激症状。结论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局部药物。  相似文献   

8.
健康女性阴道内存在以乳杆菌等优势菌为主的微生物菌群,健康的微生物菌群能够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增强局部免疫屏障功能,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并减少女性阴道感染的风险。抗生素和抗真菌类药物在杀灭阴道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阴道正常有益菌的生长,使阴道菌群失调,导致致病菌占优势,从而出现复发率高、耐药性以及继发感染等问题。口服或者阴道内使用乳杆菌活菌制剂能有效防治女性阴道炎的发生,减少疾病复发。从体内和体外研究两方面,综述鼠李糖乳杆菌(GR-1)和罗伊氏乳杆菌(RC-14)菌株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阴道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gandnerella)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曾称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等 ,1984年在国际会议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 BV妇科常见病 ,加德纳菌通过性交传播 ,已列为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 15 %~6 4% ,好发性旺盛期妇女 ,年龄在 15~ 44岁 ,但有少数病例为15岁以下健康女孩 ,其阴道内存在加德纳菌 ,故其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传播。BV与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有关。可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妊娠合并 BV…  相似文献   

10.
阴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3左右,最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及萎缩性阴道炎。临床上约50%以上的阴道炎为混合性感染。规范阴道炎症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阴道炎症的治疗,除选择适当抗生素外,还需注意阴道微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阴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3左右,最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及萎缩性阴道炎.临床上约50%以上的阴道炎为混合性感染.规范阴道炎症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阴道炎症的治疗,除选择适当抗生素外,还需注意阴道微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冯华英邝健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a)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曾称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  相似文献   

13.
阴道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十余种,其中以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最为常见。随着对阴道炎症认识的深入,混合感染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阴道混合感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引起的阴道感染,病原体都可造成异常的局部环境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特征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查的患者30 205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 205例患者中,阴道菌群正常者64.4%(19 460/30 205);菌群抑制2.0%(605/30 205);单纯性阴道炎21.7%(6543/30 205),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需氧性阴道炎(AV)为主(分别占单纯性阴道炎的48.2%和46.9%);混合性阴道炎11.9%(3597/30 205),其中AV+细菌性阴道炎(BV)占混合性阴道炎的62.5%。(2)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单纯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01)。(3)在阴道微生态指标中,pH值异常、菌群密集度异常、乳杆菌减少及白细胞酯酶计数异常均与HPV感染增加相关(均P<0.001)。(4)单纯性VVC、AV以及混合性阴道炎与HPV感染增加相关(均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异常与HP...  相似文献   

15.
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朱青李树仁刘俊霞李开伦王东红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过去多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是最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因其临床症状常较特异性阴道炎轻,又缺乏较明确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阴道炎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除可引起患者外阴阴道不适症状以外,还可导致一系列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常见阴道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阴道毛滴虫病(trichomoniasis)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者白带异常检出率、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明显症状妇女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革兰染色及阴道pH试纸方法检测,同时以问卷方式采集受试者基本资料,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4 025例患者中有2 066例白带检测异常,总检出率为51.33%,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占28.99%,细菌性阴道病占8.57%,滴虫性阴道病为2.03%,混合性阴道炎为0.48%,未定义及未分类的阴道微生态失调为59.92%。阴道微生态失调妇女各年龄构成中<21岁组为2.4%,21~岁组为32.7%,31~岁组为38.2%,41~岁组为21.7%,>50岁组为5.0%。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中位数年龄中除混合性阴道炎位于21~30岁,其他均位于31~40岁。结论: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构成比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均好发于生育期年龄女性。除上述阴道炎症外,尚有大部分阴道微生态失调需要定义。  相似文献   

18.
        引起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常见阴道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滴虫性阴道炎(TV)。2018年欧洲国际性病控制联盟(IUSTI)/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新版阴道分泌物(阴道炎症)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新版指南”),其在2011年旧版阴道分泌物(阴道炎症)管理指南[2](以下简称“欧洲旧版指南”)的基础上,就上述4种阴道炎症的诊治管理进行了修订。本文分别对 BV、AV、VVC 和TV欧洲新版指南进行解读,分析新、旧版指南的变化特点,并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2015年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关于阴道炎症的诊治规范[3](以下简称“美国CDC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规范临床医生诊治管理阴道炎症提供帮助,也为国内修订新版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妇女阴道微生态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小学女教师群体阴道微生态状态及年龄、绝经与否、避孕方式对阴道pH和阴道乳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对1000名贵阳市中小学女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阴道微生态检查方法,将被检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①阴道微生态异常率较高(67.20%);②在30~60岁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平均pH值升高,阴道乳杆菌检出率下降;③与未绝经者相比,绝经者阴道平均pH值升高,阴道乳杆菌检出率下降;④使用避孕套者细菌性阴道病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避孕方式;⑤患细菌性阴道病者,阴道pH值升高,乳杆菌检出率降低.结论: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受年龄、绝经、避孕方式及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妇女阴道炎病原菌进行常规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3月至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325例妇女阴道分泌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盐水常规涂片法进行清洁度、阴道毛滴虫(TV)和真菌的检测,用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炎(BV)的快速检测。结果 325例阴道炎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98例占30.15%,真菌性阴道炎124例占38.15%,滴虫性阴道炎36例占11.08%,其它阴道炎67例占20.62%。结论妇女阴道炎以细菌性和真菌性阴道炎为主,其他病原菌引发的炎症不在少数,应定期对妇女做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各种妇科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