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建芳  朱新英  杨丽 《武警医学》1998,9(8):486-487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烧伤科李建芳朱新英杨丽(天津300162)关键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创面细菌的污染和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及屏障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治愈37例,死亡1例(败血症),平均住院时间28 d。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中正确氧疗,参考Park land公式补液,早期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9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5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创面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合理氧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积极有效地处理是成功救治吸入性损伤的关键。自2003年以来,我科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共3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思翔  彭本刚  王欣  苗旭涛  李文军 《武警医学》2009,20(12):1073-1074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患行气管切开观察其预后.结果 96例气管切开成功抢救91例,死亡5例,发生并发症18例(18.75%).烧伤后6 h内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按照烧伤程度由重到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7.3%、15.0%.结论 头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原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有明显的低氧血症。高原地区具有低氧、低温、低湿度、高气流、强紫外线辐射等特点,伤者更易发生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其治疗难度明显高于内地。199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船员大面积烧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由于交通不便,烧伤船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处于延迟复苏状态,并发症多,以肺部并发症为主,救治难度大[1]。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26例,经综合治疗取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治愈氢氟酸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愈氢氟酸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毒1例075000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雷芝瑞胡安军刘新民李建华李正平卢青军关键词烧伤,吸入性;烧伤,化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患者,男性,44岁,因设备故障氢氟酸气体喷出致面、颈、右前臂、双手烧伤。伤后局部剧痛伴...  相似文献   

10.
吸入性损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休克和烧伤脓毒症的治疗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烧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吸入性损伤所致的烧伤患者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且众多研究学者认为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的缺乏以及预后评价手段的不足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吸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及提高吸入性损伤预后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我科1996年—2001年6年中收治1058例烧伤患者,分析吸入性损伤病例,总结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病例按烧伤面积分成五个组别,对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与烧伤面积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上升,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改变与烧伤面积的变化不明显,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各烧伤面积组病死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加而上升。结论:近年来我科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伤后吸入高浓度的氧甚至纯氧;预防性气管切死伤后早期进行小量反复的气道灌洗;早期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性通气;调整休克期补液量和防治感染等治疗,使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12例患者采用低潮气量、低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小时、1、3、7天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本组行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PaO2和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除1例肺大泡患者出现气胸外,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93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治疗的 117例烧伤合并MOF作出分析。结果 吸入性损伤、休克、全身性感染是烧伤后导致MOF的常见诱因 ,烧伤合并MOF后果严重、死亡率极高。结论 抓住休克、感染的预防 ,是减少MOF发生率、降低烧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吸入性损伤246例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0年5月-2004年5月对246例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群发性大面积烧伤集中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群发性大面积烧伤后早期集中气管切开及气道管理在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进行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并对气管切开的时机、手术指征及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进行讨论。结果除1例极重度烧伤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伤员于伤后48h死亡,其余伤员均成功度过休克期及感染期。结论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及正确的气道管理,有效降低呼吸道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为烧伤伤员的成功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20.12%,直接死于感染者占34.33%,58.21%有感染参与,结论: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成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休克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批收治严重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休克期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我科在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后,一次性收治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1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13例。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气管切开,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CRRT治疗,创面给予简单清创治疗。结果 15例中除1例因烧伤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4例均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后续成功救治奠定了基础。结论大面积烧伤、特别是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抗休克治疗除常规计算补液量外,要增加输液量,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肺动脉压等,对正确指导抗休克十分重要。早期确诊并行气管切开及相应的综合治疗对平稳度过休克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60~1995年,我院共收治烧伤15907例,合并吸入性损伤1539例,占9.7%。吸入性损伤后易致全身感染而致菌血症,甚至死亡。为此,我们对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539例中,男1152例,女387例;年龄14~83岁,平均251岁。烧伤总面积38.6士25.3%,Ⅲ度烧伤面积174士21.2%。根据解剖位置分度法,诊断为轻度吸入性损伤1080例(70.2%),中度33O例(21.4%),重度129例(8.4%)。1.2方法(1)计算吸入性与非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胡志红  王庆明 《人民军医》1997,40(3):144-145
我院1989年9月~1995年6月共收治体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64例,治愈55例,治愈率85.94%;死亡9例,死亡率14.O6%。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4例,男43例,女问例;年龄4~对岁,平均27.6岁。烧伤总面积11%~98%,其中11%~30%27例,31%~50%16例,大于50%ZI例,且度面积为l%~82%。64例均为烧伤合并火焰或烟雾吸入性损伤,其中37例发生在密闭的室内。本组均为伤后3h内入院。根据吸入性损伤分类标准’“,轻度ZI例,中度29例,重度14例。1.2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立即进行防治烧伤休克、常规吸氧、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对合并…  相似文献   

20.
喉部烧伤多数是吸入热气体烟雾所致,同时伴面颈部烧伤者居多。它又和吸入性损伤紧密相连,即吸入性损伤愈重。喉部损伤也愈重。我科1995~2003年,共收治吸入性喉损伤123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