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及苏拉明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 (N组 )、低O2 高CO2 4wk组 (F组 )、低O2 高CO2 4wk +苏拉明组 (S组 ) ,采用ELISA法、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 ,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血清和肺组织VEGF含量、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组织VEGF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F组大鼠mPAP、RV/LV +S、血清和肺组织VEGF的含量高于N组 (P <0 0 1) ,S组大鼠mPAP、RV/LV +S、血清VEGF低于F组 ,(P <0 0 1) ,而肺组织VEGF的含量也低于F组 ,(P <0 0 5 )。②F组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较N组增多 ,S组较F组则减轻。③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F组大鼠肺细小动脉VEGF及其mRNA与N组比较增加 (P <0 0 1) ,而S组与F组比较 ,则降低 (P <0 0 5 ,P <0 0 1)。结论 VEGF参与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苏拉明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而有效地降低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管壁c-Jun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O2高CO2组、低O2高CO2+姜黄素组(简称姜黄组).采用图像分析、免疫组化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压力、血管显微结构及肺动脉管壁原癌基因c-Jun和c-Fos表达影响.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姜黄素组mPAP较低O2高CO2组明显降低(P<0.01),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光镜下姜黄素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管腔狭窄程度均明显轻于低O2高CO2组.电镜下姜黄素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较轻,胶原少见;外膜胶原纤维较低O2高CO2大鼠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法发现肺细小动脉c-Jun和c-Fos平均吸光度值低O2高CO2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姜黄素组明显低于低O2高CO2组(P<0.01);原位杂交法显示肺细小动脉管壁c-Jun mRNA平均吸光度值姜黄素组显著低于低O2高CO2 组(P<0.01).结论:姜黄素有抑制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和改善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下调c-Fos、c-Jun及其基因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SISA法测定肺癌患者、良性肺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VEGF水平,并评价对肺癌转移和死亡的诊断效率。结果肺癌组、良性组的VEGF水平[(115.3±43.5)ng/L、(92.7±31.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45.9±20.3)ng/L]。肺癌组的VEGF水平高于良性组,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良性组经治疗后的VEGF水平明显降低。肺癌组VEGF水平升高的阳性率为76%。在肺癌组VEGF水平升高组中,6个月内转移率为65%,死亡率为19%;在肺癌组VEGF水平正常组中,6个月内转移率为10%,死亡率为10%(与升高组比较,P<0.01,P<0.05);VEGF水平升高对肺癌转移和死亡的诊断效率为83%。结论血浆VEGF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肺癌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子,其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反之提示患者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就世界平均水平,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肺血管重塑在COPD进展到肺动脉高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endostar)是一种特异性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5/6肾切除后引起慢性肾衰,进而诱发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随病程的进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及内皮祖细胞标志物在血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行5/6肾切除术制作大鼠血管活性损伤模型,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体外灌流法测定胸主动脉舒张活性,real ti me PCR法测定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随病程进展显著升高,慢性肾衰形成;6周时乙酰胆碱刺激引起的血管舒张活性显著下降,提示血管内皮损伤,10周和14周时损伤进一步加重;血管中CD34,CD133,VEGFR2,VEGFa表达下调。结论 5/6肾切除可引起大鼠慢性肾衰,诱发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调,内皮祖细胞减少可能是血管随病程持续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介眉  吴辉  王小波 《医药导报》2009,28(4):424-426
目的 探讨搏通胶囊对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验证通阳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科学性. 方法 老年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7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博通大剂量组、博通小剂量组、博通加麝香大剂量组、博通加麝香小剂量组、尼莫地平组.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脑缺血模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监测局部脑血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 结果 MCAO引起局部脑血流显著下降,搏通大剂量组脑血流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大. 模型组血清中VEGF的含量明显降低,而搏通大剂量组血清VE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结论 大剂量搏通胶囊能增加局部脑血流,且能调节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的表达。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门脉高压胃病组(实验组)16只与对照组12只,应用八道生理记录仪测量门静脉压力(PVP),中性红清除率方法测量胃黏膜血流量(GMBF),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PVP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MBF增加(P〈0.05);实验组VEGF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GF在PHG大鼠中表达明显增高,VEGF可能参与门脉高压大鼠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液)、高糖对照组(2.5%葡萄糖)和高糖(2.5%葡萄糖)加辛伐他汀(浓度分别为2.5,5,10μmol/L)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VEGF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质水平,用二喹啉甲酸蛋白检测法测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高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增加,辛伐他汀各组与高糖组相比VEGF表达明显减少,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量效关系。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减少高糖刺激下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可能延缓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在高糖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每组设3个样本):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液)、高糖对照组(2.5%葡萄糖)和高糖(2.5%葡萄糖)加川芎嗪(浓度依次为10,20,40 mg/L)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VEGF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蛋白质水平,用二喹啉甲酸蛋白检测法测定细胞中蛋白质含量,用以校正ELISA结果。结果川芎嗪能显著降低高糖所致的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P<0.01);两者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均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可以减少高糖刺激下人腹膜间皮细胞VEGF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腺苷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氨茶碱的拮抗作用。方法 从大鼠肺动脉内注入腺苷溶液。氨茶碱组大鼠预先注入氨茶碱进行处理。结果  2 5 μg·kg-1·min-1组 (T组 ) ,5 0 μg·kg-1·min-1组 (F组) ,10 0 μg·kg-1·min-1组 (H组 )用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降低 18 5 %± 9 9% ,2 7 1%± 4 5 % ,37 2 %± 7 2 % ,明显低于用药前 (P均 <0 0 1) ,而NO水平则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P <0 0 1)。T组 ,F组用药后mPAP/mSAP(平均体循环压 )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P<0 0 5 ) ,H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氨茶碱组用药后mPAP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腺苷剂量依赖性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高压 ,其机制可能部分依赖于内皮细胞NO的释放。小剂量腺苷对肺循环具有良好选择性。氨茶碱能拮抗腺苷舒张肺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auricine (Dau) o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induced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MCF-7). Methods: Serum-starved MCF-7 cells were pretreated for 1 h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au, followed by incubation with IGF-Ⅰ for 6 h. HIF-1α and VEGF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ELISA, respectively. HIF-1α and VEGF mRNA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In vitro angiogenesis was observed via the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tube formation assay. An in vitro invasion assay on HUVECs was performed. Results: Dau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GF-Ⅰ-induced HIF-1α protein expression but had no effect on HIF-1α mRNA expression. However, Dau remarkably suppressed VEGF expression at both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in response to IGF-Ⅰ. Mechanistically, Dau suppressed IGF-Ⅰ-induced HIF-1α and VEGF protein expression mainly by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addition, Dau reduced IGF-Ⅰ-induced HIF-1α protein accumulation by inhibiting its synthesis as well as by promoting its degradation. Functionally, Dau inhibited angiogenesis in vitro. Moreover, Dau had a direct effect on IGF-Ⅰ-induced invasion of HUVECs. Conclusion: Dau inhibits human breast cancer angiogenesis expression, which may provide a novel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by suppressing HIF-1α protein accumulation and VEGF the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Dau in human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3.
MK、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张丽娟  范秀华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0):1202-120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子宫内膜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K和VEGF蛋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K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MK蛋白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显著(r=1.55,P〈0.01;r=1.11,P〈0.05),MK与VEGF 蛋白表达阳性者VEGF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呈正相关(r=1.76,P〈0.05).结论 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与VEGF相关.  相似文献   

14.
梁栋  赵翰林 《江苏医药》2005,31(12):883-885,F0002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胆管癌标本和6例正常胆管标本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 COX-2及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82.3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0%和50.0%(P〈0.01)。COX-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 COX-2与VEGF均与胆管癌的转移有关,COX-2表达与VEGF表达可能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胆管癌的生长、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作用的影响 ,考察正常和缺氧状态下VEGF对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脂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VEGF及Egb76 1加入BAEC共孵育 ,用SN 6 95型液闪计数器测 [12 5I]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12 5I]OxLDL)通过BAEC的百分率。结果 :VEGF可显著增强BAEC对 [12 5I]OxLDL的通透性 (P <0 .0 1) ,这种增加具有浓度依赖性。缺氧 3h可促进VEGF所致的的通透性增加。Egb76 1能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通透性升高 (P <0 .0 1)。结论 :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Egb76 1对VEGF诱导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部位、体积、预后的关系,及其与微血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脑星形细胞瘤的VEGF及微血管数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结果:脑星形细胞瘤中VEGF高表达,并与微血管相关,VEGF的表达强度及微血管数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生存率及某些部位有相关性,而与肿瘤的体积无相关性。结论: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数均可做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EGF- D)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88例胃癌手术病例,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0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38例;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和两组胃癌标本VEGF- D表达.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VEGF- D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 VEGF-D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有VEGF- D阳性高表达,VEGF- 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VEGF—C、VEGFRG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67.4%(60/89)、55.1%(49/89)和66.3%(59/89),癌旁组织:22.6%(12/53)、20.8%(11/53)、11.3%(6/53),正常组织:13.2%(7/53)、11.3%(6/53)、0,P〈0.05]。DukesB、C和D期的大肠癌P53阳性率[分别为:61.1%(11/18)、76.2%(16/21)、87.1%(27/31)]均高于DukesA期[26.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ukesD期高于DukesB期(P〈0.05)。大肠高分化腺癌P53阳性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7%(16/35)比78.3%(18/23)、81.1%(25/31),P〈0.05],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P53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大肠癌中60例有淋巴结转移,VEGF—C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6.7%(46例)和63.3%(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9例,VEGF-C和VEGFRG阳性率分别为48.3%(14例)和37.9%(1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VEGF—C和VEGFR-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C在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2/24)、67.6%(25/37)和82.1%(23/28),黏膜下层阳性率与浆膜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的阳性率分别为29.2%(7/24)、54.1%(20/37)和78.6%(22/28),浆膜层阳性表达率高于黏膜下层和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低、中、高分化腺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69.6%(16/23)、51.4%(18/35),VEGFR-3阳性率分别为77.4%(24/31)、56.5%(13/23)、34.3%(12/35),VEGF-C和VEGFR-3在低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癌组织中VEGF—C及VEGFR~、P53的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评价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