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第14天使用西米替丁1.2g/d;对照组不使用西米替丁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7天及第14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活性的变化,并于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e,TIL)反应。结果:实验组术第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比值,IL-2及IFN-γ活性比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TIL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年,5年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西米替丁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缩短其术后免疫抑制周期,并可提高TIL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及半乳糖抗CD3单克隆体-TIL复合物(Gal-Anti-CD3-McAb-TIL)体外及体内的趋肝性。方法 (1)对30例HCC患者术后进行了TIL和重组白介素-2(rIL-2)治疗。(2)制备半乳糖基抗CD3单克隆抗体-TIL(McAb-TIL)复合物。将TIL和McAb-TIL分别与小鼠肝细胞置CO2孵箱中孵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趋肝性。将^125I-TIL和^125I-McAb-TIL分别经小鼠尾静脉注入,观察示踪剂在脏器中的分布。结果 TIL治疗后,30例患者外周rIL-2、T细胞亚群均有上升。2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访60-48个月无复发。McAb-TIL与细胞有明显粘附,给小鼠静脉注射后,TIL和McAb-TIL主要在肺中积聚,在肝内浓度较低。结论 TIL治疗可能提高HCC患者术后抗钟瘤细胞免疫功能。TIL与半乳糖抗CD3单克隆抗体结合物体内肝靶向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探讨门静脉血微转移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5例大肠癌门静脉血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结果 55例患者门静脉血中检出基因突变阳性22例(4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显著相关。随访发现门静脉血基因突变阳性者,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加。结论 门静脉血内微转移癌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对早期诊断或预测大肠癌肝脏微小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32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前后不同时期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能力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NKCF)活性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大肠癌患者SIL-2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SIL-2R随肿瘤分期增高而逐渐升高;大肠癌患者IL-2产生能力、NKCF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术后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呈现从一暂时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与大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根治术后2周进行免疫治疗,应用大剂量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联合治疗,观察术后生存率。结果32例患者免疫治疗1~4个疗程,3年生存率为93.8%(30/32),5年生存率87.5%(28/32)。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肾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大剂量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联合免疫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消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应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联合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Dukes B及DukesC期大肠癌患者于大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一组44例,术后使用自身航rIL-2联合-5氟脲嘧淀及丝裂霉素C治疗;另一组40例,术后单纯采用相同方案的化疗。随访3年。结果 TIL及rIL-2联合化疗组患者3年内局部复发率为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6  
Luo C  Li S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4):214-215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管癌细胞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非核素RT-PCR方法,对54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结肠癌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角质蛋白20(CK20)进行了检测。结果 54例中,41例门静脉血中检出CK20阳性表达,阳性率75.9%,CK20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肝转移存在显著性相关,随着Dukes分期的进展CK20阳性率显著增加,随访发现,门静脉血CK20扩增阳性者,术后发生肝转移机会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伴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67例大肠癌伴肝转移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全肝多个转移灶病人行原发病灶切除加门静脉化疗泵植入术,余54例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本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61/67)、71.6%(48/67)和40.3%(27/67)。生存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0.2个月。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辅以局部及全身化疗,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 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 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 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CD3AK细胞输往对大肠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5例大肠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CD3AK细胞治疗,共2个周期。B组12例,未用CD3AK细胞治疗。另以大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C、IL-2R、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体液免疫指标(sIL-2R、TNF-α)在术后第1周开始迅速恢复且维持在高水平状态(P<0.05),而B组术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后第一周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B两组术后同期同指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布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在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比A、B组高。结论应用CD3AK细胞治疗可纠正、恢复及提高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以改进提高远期疗效的措施。 方法:对52例手术治疗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11例生存5年以上与41例生存5年以内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8%和21.2%。影响患者愈后的因素主要有:原发癌病理类型、肝转移病灶数目、手术方式及时机选择,术后治疗(均P<0.05)。结论:根治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组织及转移瘤的微血管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与转移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结果平均血管密度(MVD)值大肠癌组织(56.17±8.31)和肝转移瘤(94.26±10.46)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1.36±5.20)(P均<0.01),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90.27±7.16)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56.17±8.31)(P<0.01)。结论大肠癌的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重视提高大肠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复习近年来的文献并结合我国大肠癌外科治疗的实际情况。评述改善治疗效果的有关问题。结果 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在根治性切除率、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吻合口漏发生以及生存率等方面,各医院和不同的外科医生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别。手术技术、医生的学识和经验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辅助放化疗已证明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新的抗癌药物和其它药物的停顿同可增加肝转移癌的切除机会,并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结论 加强外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强调标准的辅助治疗是提高大肠癌以及其它恶性肿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肝转移:附6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5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大肠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收治大肠癌325例,并同时性肝转移者66例,发生率203%。16例行肝切除,50例行微波固化。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625%;固化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22%。结论虽然微波固化的效果比肝切除差,但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性肝癌微波固化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与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是否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小于 40岁、经手术治疗、有病理资料、详细的家系调查、并有随访结果的患者分成有家族遗传背景和无家族遗传背景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4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 ,有家族遗传背景组 (A组 ) 12例 ,无家族遗传背景组 (B组 ) 3 2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3 0 % ( 10 /12 )和 5 9.3 8% ( 19/3 2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 χ2 =5 .64 ,P <0 .0 5 )。A组分化较好和分化较差的癌分别为 8例和 4例 ;B组分别为 19例和 13例。按病理类型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4.0 9% ( 3 7/4 4)和 5 9.0 9% ( 2 6/4 4) ( χ2 =6.68,P <0 .0 5 )。Dukes分期 :A组B期 9例 ,C期 3例 ;B组B期 14例 ,C期 18例。按Dukes分期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8.64 % ( 3 9/4 4)和 63 .64 % ( 2 8/4 4) ( χ2 =6.5 8,P <0 .0 5 )。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可能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有必要综合国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病例 ,与散发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大肠癌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比较 ,以对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经验,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年来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同时癌9例,异时癌5例。14例共37个癌灶,分布部位:乙状结肠8个,脾曲6个,横结肠6个,肝曲5个,升结肠3个,降结肠2个,直肠4个,盲肠3个。病理类型:腺癌19个,管状腺癌7个,黏液腺癌7个,乳头状腺癌2个,未分化癌1个,息肉恶变1个。Dukes分期:B期26个,C期10个,D期1个。14例中21例次手术,半结肠切除11例次,扩大左半结肠切除5例次,结肠次全切除2例次,全结肠切除2例次,姑息性切除1例次;无手术死亡。14例均随访1~19年,3例死于脑出血或自然死亡,11例至今生存4~17年。结论:多原发性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手术,预后好,异时癌比同时癌效果好。术式选择以半结肠或扩大半结肠切除为主,必要时才考虑全结肠切除。术后应定期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对胃、大肠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对150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α1AG,α1AT,CRP)浓度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50例胃癌、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1),其中102例行根治术的术后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48例行姑息术的术后下降更为明显(P<0.01)。102例根治手术后随访,34例术后复发者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未复发者明显升高(P<0.001)。结论血清α1AG,α1AT,CRP可作为胃癌和大肠癌的负荷指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对了解胃癌和大肠癌转移程度,手术疗效评价以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109例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前误诊率高(38.5%),并存病多(89.0%),肿瘤切除率为89.6%,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2%。结论 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最佳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收治的 2 1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 ;术前正确诊断率76.2 %,B超 ,CT ,MRI ,ERCP和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 14 .3 %,9.5 %,14 . 3 %,71.4%和10 0 %。行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 10例 ,肝癌切除加肝外胆管切除术 5例 ,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加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 3例 ,胆管癌栓清除加肝动脉灌注 (HIA ) 3例。术后 3年生存率 44 .4%,5年生存率 2 8.6%。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断应选择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CK20 m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7例Dukes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及肝转移病人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K20 mRNA的表达;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K20mRNA表达;Dukes B,C,D期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