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8例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并感染发热患者38例,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2组,预防组患者18例在粒缺时给予万古霉素(1.0 g,2次/d)联合头孢吡肟(2 g,2次/d)或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2次/d)预防细菌感染;对照组患者20例没有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结果:预防组(59个治疗周期)发热频率低于对照组(0.4 vs 0.9;P0.001),粒细胞缺乏与发热间隔较长(6.4d vs 3.8d;P=0.007),住院时间较短(21.5 d vs 28.5 d;P0.001),肺部感染率较低(38.8%vs 80.0%;P0.001)。1例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出现皮疹,3例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现腹泻,抗生素停药后,这些副作用消退。结论:对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3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发热事件的发生率,其中预防组(n = 18)在粒缺时给予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吡肟(2g,q12h)或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12h)预防细菌感染。对照组患者(n = 20)没有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结果:预防组(59个治疗周期)发热事件频率低于对照组(0.4,0.9; p <0.001),粒细胞缺乏与发热间隔较长(6.4天,3.8天; p = 0.007),住院时间较短(21.5天,28.5天; p <0.001),肺部感染率较低(38.8%,80.0%; p <0.001)。一名应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出现皮疹,3名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患者出现腹泻,抗生素停药后,这些副作用消退。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伴粒细胞缺乏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退热时间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皮疹3例,对照组出现皮疹4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体力状况(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1.0×109/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μg/(kg.d),至连续两次外周血白细胞数>3.5×10/L时停药。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持续时间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未发现与G-CSF相关的恶性细胞增殖现象。提示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肖佩玲  李薇 《山东医药》2010,50(41):66-6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医院感染的疗效及时机。方法选择7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为诱导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并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三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给予G-CSF+抗生素治疗,1组于化疗后24 h予G-CSF,2组于ANC≤0.5×109/L时予rhG-CSF,剂量均为150μg皮下注射,1次/d,至ANC〉1.5×109/L;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短于治疗2组(P〈0.05或〈0.01),治疗2组G-CSF应用天数短于治疗1组(P〈0.05)。三组感染相关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G-CSF能有效缩短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是有效的骨髓抑制期支持治疗手段,化疗后早期应用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非化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化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 (粒缺 )的临床特点 ,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例非放、化疗所致粒缺的临床资料。结果 :粒缺多发生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之后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粒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治疗粒缺可明显缩短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 ,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非泰能组明显缩短。结论 :病原学检查在粒缺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效广谱的抗生素联合G CSF和/或GM CSF对粒缺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粒缺的恢复似乎无明显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SAP患者1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96例和试验组101例。常规组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及炎性指标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依据AIS-APS评分联合PCT检测指导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及C反应蛋白(CRP)〕、抗生素使用时间和费用、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及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抗生素费用少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SAP患者,依据AIS-APS评分联合PCT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抗生素治疗,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费用,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例 1.患者女性 ,5 1岁。因发热、咯血、全身肌肉疼痛 4个月在外院就诊 ,摄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野阴影 ,诊断为肺部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3个月余无效 ,改抗结核治疗 1月无好转 ,复查X线胸片阴影无吸收 ,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于 1999- 0 8- 2 6收入我院。入院后查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 ANCA)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抗体 (- ) ,血肌酐 45 1μmol/L ,尿蛋白 (++) ,血红蛋白 6 6 g/L ,肾活检提示血管炎性新月体肾炎伴急性间质性肾病 ,给予泼尼松 40mg ,每日 1次口服 ,环磷酰胺共输注 1.8g ,甲基泼尼松龙 1 0 g× 3d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全环境保护治疗时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为全环境保护治疗。结果观察组感染的发生率为8%,而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为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5%,而对照组死亡率为30%。结论全环境保护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及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较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40例、对照组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NGAL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NGAL浓度分别为(112.18±20.96)μg/L、(79.02±15.39)μg/L、(64.74±13.20)μg/L,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频繁加重患者血NGAL高于一般患者。AECOPD患者治疗前血NGAL与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天数呈正相关,与肺功能受损程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 AECOPD患者血NGAL在治疗后显著降低,NGAL可作为评估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