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达哪唑衍生物的合成,以期增加母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采用3-酮物(Ia_c)为原料,在甲醇钠催化下与甲酸乙酯反应制得2-羟亚甲基化合物(Ⅱa_c),再与盐酸羟胺环合成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有着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我们选择了Baker-Venkataraman反应合成了6-羟基黄酮和7一羟基黄酮,并以6-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为原料合成了15个以黄酮为母体的新杂环化合物一一噁嗪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β-羟基-γ-氨基酸结构是多种活性天然产物的核心结构,对母体化合物的活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其合成方法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2-氧)-1-吡咯烷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吡咯烷酮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合成了7个(2-氧)-1-吡咯烷乙酰胺衍生物,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理化性质确证。  相似文献   

5.
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吡咯烷酮为母体化合物,设计合成了5个α-乙基-〔(2-氧)-1-〕吡咯烷乙酰胺衍生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理化性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相似文献   

6.
双—β乙基碳酸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某些有机锗化合物在医药上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些报导。据报导,双—β乙基碳酸锗倍半氧化物有明显的降压和抗癌等药理活性,而无毒性。但对有机锗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和实验设备等未提及,国内亦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并检测其体外释放NO的能力和抗炎活性。方法通过酯键和醚键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分别与NO供体结构偶联,利用Griess试剂检测其释放NO的活性,并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初步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合成了6种化合物,其中4种在体外具有良好的NO释放能力,6种化合物均保持有抗炎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MS、^1H-NMR确证,呋咱环型化合物体外能有效释放NO,NO供体结构的引入对其母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一种冰片衍生物.[方法]利用前药原理,对冰片母体进行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个新的冰片酯,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进行确证,并采用单次最大给药耐受性试验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新合成的苯甲酸冰片酯能耐受5 mg/g的剂量,毒性低于冰片.[结论]本研究方法所合成的冰片衍生物可降低冰片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1947年J.Schrader报导了某些磷酸乙烯基酯具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在1954年Perkow,发表了合成磷酸乙烯基酯的简便方法(Perkow反应)促进了这类化合物的广泛研究,目前已报导了上千个这类化合物,最重要的有O.S.2046(Phosdrin),O.S.1836,磷胺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新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根据BM-13505的结构及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合成了BM-13505及其9个类似物,对母体4-(β-氨乙基)-苯乙酸及4-(β-氨乙氧基)-苯甲酸(及其酯)的合成进行了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定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具有较高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物质.【方法】利用生物等排原理和亚结构连接法,对噻二唑母体进行修饰,设计并合成了1个新的噻二唑席夫碱,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加以确证.【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论】所合成的噻二唑席夫碱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氟喹诺酮羧基等排体的优化方法,基于药效团拼合原理,用功能酰腙链作为培氟沙星C-3羧基等排体均三唑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C-3均三唑酰腙硫醚衍生物17个(6a~6q),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并评价其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同时,酰腙修饰基芳香环上带吸电子取代基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供电子基的活性,尤其是苯环带羧酸基的化合物其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这提示等排体修饰基羧基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Ⅱ—7是经对中药“当归芦荟丸”抗癌有效成分靛玉红结构改造而来,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性。本组以Ⅱ—7为母体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这是抗肿瘤药物中一类结构全新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该化合物全部进行了体外细胞毒试验,选用L_(1210)细胞株得到了抑制50%细胞生长的浓度IC_(50),并以log1/I C_(50)作为生物活性指标与化合物理化参数建立了QS AR方程: log1/IC_(50)=6.3200-0.159(±0.082)logP-  相似文献   

14.
以金雀异黄素为母体,取代氨基烷氧基为侧链,设计、合成了20个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其中16个未见文献报道,并检测了其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体外活性,以研究其潜在的雌激素受体调节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a、4b、4d、4e及4f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8 h和72 h的抑制率均大于40...  相似文献   

15.
为发现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方法,用稠杂环噻唑并均三唑酮作为培氟沙星(1)C-3羧基的生物等排体,芳甲叉基为其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12个新的C-3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评价了它们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相当。因此,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含氟苯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硼氢化钠与碘的生成物为还原剂,在四氢呋喃溶剂中还原三氟酰胺类化合物,合成重要有机和药物中间体三氟乙基苯胺衍生物。【方法】在相关献基础上,本作将合成方法确定为一条以苯胺和六氟丙酮为起始原料,经芳香环的亲电加成反应,氨基的三氟乙酰化反应和温和的还原反应共三步合成了的目标化合物。【结果】以四氢铝锂作为还原剂进行的实验证明得不到所需要的化合物,是由于其碱性较强所致,而改进的还原方法却能得到最终产物,且产率满意。【结论】本法较献报导的方法安全,方便,收率高,为三氟乙酰胺类化合物的还原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用于检测细胞、体液及排泄物中酯酶的一种好底物—吲羟醋酸酯的合成。经过质谱、色谱、光谱鉴定和脂肪酶的水解反应,证明该化合物与SIGMA~R公司进口的同种产品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氟喹诺酮C-3羧基的有效生物等排体。[方法]用均三唑并噻二唑稠杂环作为环丙沙星C-3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合成了10个新氟喹诺酮C-3均三唑并噻二唑稠杂环目标化合物(5a~5j),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评价了体外对SMMC-7721、L1210和HL60 3种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目标物对3种试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显著强于母体化合物,其中苯环含有氟原子和羟基的化合物的活性强于其他化合物,其IC50与对照阿霉素相当。[结论]C-3羧基并非是抗肿瘤所必需的药效团,用稠杂环替代可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聚乙二醇诱导的细胞融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细胞融合中,聚乙二醇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其“亲水性”上,更重要的是其“亲脂性”。聚乙二醇分子的亲水,亲脂两性性质在细胞融合的膜变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还以聚乙二醇二羧酸为母体,合成了四种聚乙二醇脂类衍生物,并以艾氏腹水瘤为材料测定了其融合活性。其中化合物聚乙二醇6000二羧酸—胆固醇酯的融合指数是聚乙二醇6000的2.7倍、聚乙醇6000二羧酸—葡萄糖是聚乙二醇的4.3倍。  相似文献   

20.
培氟沙星C-3(绕丹宁不饱和酮)酰胺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发现将抗菌药氟喹诺酮转化为抗肿瘤药的结构修饰新策略,用酰氨基和绕丹宁不饱和酮分别作为培氟沙星(1)C-3羧基的等排体和修饰基,设计合成了12个新的培氟沙星C-3(绕丹宁不饱和酮)酰胺类目标化合物(6a~6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Hep-3B、Capan-1和L1210 3种肿瘤细胞株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培氟沙星,含芳杂环或氟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相当。由此推测酰氨基绕丹宁不饱和酮杂合骨架替代C-3羧基有利于提高氟喹诺酮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