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2月运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42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5例,女17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11例,B1型7例,B2型12例,C1型3例,C2型4例。经肩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在肱骨大结节顶端下1.5 cm左右,做一3 cm左右横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不同时期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及术后1年Neer评分。[结果]42例均在小切口中完成手术,初期和后期病例切口长度分别为(4.5±1.0)cm和(4.0±0.7)cm;手术时间为(60±14.1)min和(45.4±8.7)min;出血量为(100±20.6)ml和(70.2±16.8)ml;Neer评分为(80.2±5.4)分和(86.0±6.0)分,达到影像学的解剖复位分别为6、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以上几项指标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技巧,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可以很好的完成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2017年5月,采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41例。术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1例内固定位置偏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征。本组手术操作时间55~11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50~130 mL,平均80 mL;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为90.2%。结论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显露直接、手术创伤小、内固定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首先考虑的手术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通过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6月间共治疗17例肱骨近端骨折,Neer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自肩峰前1.5cm处向下切开皮肤,长6cm,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间接复位,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肌层深面向远端插入钢板,近端用锁定螺钉固定,远端经皮引入固定螺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28±35)min,术中平均出血(65±19)mL,平均住院时间4d,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得到平均6.1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连接,平均愈合时间15.7周。肩关节外展80°~150°,前屈80°~160°,上臂外侧皮肤感觉正常。结论经肩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简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腋神经损伤及肩关节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经肩峰前外侧小切口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伤后平均3 d内进行手术,术后早期开始行肩关节被动锻炼,定期门诊复查,骨折达骨性愈合后开始关节主动活动练习,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肱骨头缺血坏死及其他并发症情况,评估腋神经损伤情况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5±3.5)个月。该入路手术时间(55.6±15.3)min,出血量(50.5±10.0)mL,无伤口不良愈合病例。31例(96.9%)复查X线提示骨折达到满意复位,没有患者出现腋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功能障碍和前部三角肌麻痹,术后12个月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6.5±8.2)分。结论经肩峰前外侧微创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腋神经功能没有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0~76岁,平均61.5岁;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的患者22例,其余20例采用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使用VAS评分评估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程度,使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评估肩关节术后3个月及6个月以上肩关节功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至少14个月的随访。两组比较,手术时间(P=0.003)、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住院天数(P=0.013)、术后1周肩关节疼痛VAS评分(P=0.026)、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P=0.01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临床愈合时间(P=0.462)、术后6个月以上Constant评分(P=0.204),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组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断裂的情况。结论:应用肩峰下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2、3部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2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结合小切口 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未出现相关损伤,术后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自2003年2月~2007年6月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LPHP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其中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 随访时间6~48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6~12周,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结论 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降低对软组织和骨折残留血运的破坏,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减少关节周围瘢痕的形成,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其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对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34±9.19)min,术中出血量为(83.12±11.10)m L。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52±2.24)周。随访期间未发生畸形愈合、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与折断及肩关节撞击症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00%(46/50)。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轻,固定坚强,愈合快,可早期实施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评价经肩部外侧小切口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肩部外侧小切口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型钢板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3例。结果 19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均无腋神经损伤发生。结论经肩部外侧小切口入路应用锁定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手术简单、血运破坏少、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5±2.0)周,采用Neer评分标准: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采用PHILOS接骨板经T形小切口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56.2岁。致伤原因:跌伤28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3例,斗殴致伤1例。按照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6例,4部分骨折7例。手术经肱骨近端前外侧切口即经三角肌前中束间进入,克氏针作为操纵杆操控肱骨头复位,锁定钢板固定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肩关节功能、患者疼痛、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8~190 min,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出血量100~350mL,平均约185 mL。38例获得随访(6~18个月),Co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71.1%;37例获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6周(12~21周)。感染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肩部前外侧切口显露肱骨近端创伤小,结合操纵杆技术控制肱骨头有利于肱骨头复位,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11年5月应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不同时间肩关节活动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获得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74.58±9.8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26.11)ml;术后均无腋神经损伤症状发生。骨折复位均满意,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周。术后3个月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0.08±6.42)分。结论采用肩峰下劈三角肌扩展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着操作简单、损伤小、组织剥离少、暴露清楚、方便钢板放置和固定操作、对肱骨头血运影响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朱新红  黄飞  陶德刚  陈冰 《骨科》2014,5(3):154-157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微创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经肩关节前外侧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根据Neer分型:Ⅱ型20例,Ⅲ型24例,Ⅳ型4例。经肩前外侧三角肌自肩峰下1.5 cm纵向切开皮肤3.0-5.0cm,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直接或间接复位,在肌层表面向远端插入钢板,近远端分别置入锁钉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无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7 d,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Neer功能评分:优42例,良4例,可2例。无一例出现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峰撞击综合征以及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外展、前屈功能好。结论经小切口三角肌入路复位微创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经三角肌入路施术,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施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2 h时VAS评分及术后1、3个月时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6个月时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微创复位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经肩关节前外侧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4例,根据Neer分型,Ⅱ型16例,Ⅲ型24例,Ⅳ型4例。经肩前外侧三角肌自肩峰下1.5 cm处纵向切开皮肤3.0~5.0 cm,沿肌纤维方向劈开三角肌,显露骨折,直视下直接或间接复位,在肌层表面或肌层下向远端插入钢板,近远端分别置入锁钉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无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7 d,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Neer功能评分:优36例,良6例,可2例。无一例出现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峰撞击综合征以及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外展、内收功能好。结论经小切口三角肌入路复位微创固定肱骨近端骨折具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60岁以上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5(17±6.2)个月。ASES评分为77~91(87.1±5.8)分。肩关节活动度为:主动前屈上举95°~148°(130°±22.1°),主动体侧内旋角度T8~L5水平,主动体侧外旋角度25°~42°(35.2°±5.5°)。无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大结节再次移位。1例伴肩关节前脱位者(Neer四部分骨折)游离脱位肱骨头取出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并增加了术中出血。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有效方法,经三角肌前外侧入路具有暴露直接、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对于伴有肩关节脱位的骨折,利用此切口有一定局限性,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在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49例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肩峰前外侧入路组22例,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7.6)岁;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7例,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9±7.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2年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及患肩疼痛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4.5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68.20±7.04) min]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75.81±13.70) min]短,术中出血量[(151.30±20.57) ml]少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242.10±37.25) ml],骨折愈合时间[(10.88±4.90)周]短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13.60±2.45)周].术后3个月,肩峰前外侧入路组Constant-Murley评分88.32±5.45,肩关节疼痛VAS评分0.41±0.63,均优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63.53±8.31)vs(1.65±1.02)].但术后1年及2年,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肱骨头高度丢失,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组另有l例肩峰下撞击、l例螺钉松动及2例骨折延迟愈合.两组均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肩峰前外侧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Neer 2、3部分骨折最终均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前者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3.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1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上述观察指标较术后1周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26例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与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优23例,良2例,差1例。结论前外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OTAⅡB型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经扩大的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7例,其中22例资料完整.自肩峰向下,于肩关节外侧正中作8~10 cm的纵形切口(自肩峰至三角肌附丽点),钝性劈开三角肌至三角肌肱骨止点,在肩峰下5 cm处显露并保护腋神经,显露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固定.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8 ~34个月),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1周.疗效评定按Neer评分:优10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7%.无腋神经损伤的患者.结论 经三角肌正中纵切口显露肱骨近端,游离并保护腋神经,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