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灸临床证实,对于急重症痛证的治疗,必须有多种针具针法的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疗效.经过十余年的经验总结,创立针灸治痛的新疗法"三重法",即"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该法适用于各种痛证的治疗,其即刻止痛显愈率达91.8%.文章介绍了"三重法"的内容、操作,临床具体应用,治痛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三重法良好的治痛效果需与其它治痛法如,大椎穴合谷针刺法、毫针治痛法、火罐治痛法、三棱针治痛法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Liu J 《中国针灸》2011,31(9):807-809
谢继光老师家传针灸谢氏关刺法治疗各种痛证、痹症,多能应手而效.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4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8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须配合关刺近取.虚证关刺宜补法浅刺,多取健侧,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  相似文献   

3.
苏妆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79-479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属中医“眉棱痛”(第1支)、“面颊痛”(第2、3支)范畴。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居多。因疼痛剧烈,患者痛苦不堪,多数病人靠长期服用止痛药物控制,一旦停药,痛即复作。笔者与老师在临床中应用“调神止痛针刺法”治疗本病2例,止痛效果迅速而持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齐刺法治疗痛症85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钟颖主题词针刺镇痛,刺法,@齐刺“齐刺”法又名“三刺”,是一种针刺止痛的方法。本法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曰:“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而深...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其病因虽十分复杂,但病机不外乎邪气干犯、气血运行不畅之不通而痛,以及气血津液亏虚、脏腑经脉失养之不濡而痛。由于临床上实邪致痛者较为多见,故后世有“诸痛为实”、“痛无补法”之说。事实上因虚致痛者并不鲜见,早在《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把补虚止痛作为治疗痛证的重要方法,本方特就此探讨如下。1补中益气法用于因气虚鼓动无力而致的疼痛。此类疼痛的特点为痛势悠悠,时作时止,遇劳则甚,痛处按之柔软,喜温熨。例如胸痹,心中痞,按之虚软者,仲景以人参汤治之。《医宗金鉴》云:“人参汤即理中汤,是…  相似文献   

6.
桔梗止痛的临床应用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桔梗止痛,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谓: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后世医家用桔梗止痛者颇多,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桔梗止痛的临床应用《本经》桔梗止痛,主要用治胸胁疼痛,而后世将其应用范围扩大至胸胁脘腹作痛。1 1 治胸痛 胸为心肺所居之地,气血汇聚之所,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心肺受病,气血受伤,血脉不畅,皆可致痛。桔梗辛苦平,善行上焦,而“能治上焦之胸痛”(《本草崇原》)。如,《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三之桔梗散治“  相似文献   

7.
古代称放血疗法为“启脉”、“刺络”,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放血针具刺破患者身上的一定穴位或体表脉络,放出一定量的血液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是止痛作用。如《素问·刺疟论》“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足胫疼痛者,先刺足阴阳十指间出血”,“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附髓疾,以鑱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同时又强调了“必先问其病所先发者,先刺之。”以及《灵枢·热病》“心疝暴痛,刺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等。疼痛证多由于经络卒然受伤或外邪侵袭,或积累性损伤造成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8.
刺络放血法治疗痛症应用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刺络放血法是通过点刺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病的效果,适应范围广,可治多种热证、实证、痛症及皮肤疾患等。痛症泛指全身各部位疼痛的症状。用药物治疗痛症,通常副作用大,显效慢,而且疗效不稳定,易反复。而采用刺络放血法治疗痛症,独具特色,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刺络放血法治疗痛症的机理是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1];出恶血,通血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2]。近年来,应用该法治疗痛症,并从现代医学角度阐述其机理有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临床应用周厚强等[3]以刺络…  相似文献   

9.
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按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口服药物止痛并配合中医外治,对照组只用"三阶梯药物止痛法",1周后判定癌性疼痛改善情况,观察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癌性疼痛缓解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便秘、恶心呕吐、纳呆、头昏等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WHO制定了癌性疼痛解除计划,即三级药物阶梯止痛法,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患者止痛效果欠佳。我院采用止痛散外敷治疗癌痛,将药物直接敷于疼痛部位,有效成分穿透皮肤、黏膜,经透皮吸收而起效,外敷于疼痛部位或肿块局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痛处,对癌痛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止痛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94-896
钱先认为,干燥综合征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虚当责之为气血阴阳亏虚,尤以阴虚为本,实当责之燥毒、瘀血、络痹。病位多在肺、脾胃、肝、肾。治疗总以养阴生津为先,配以解毒、化瘀、通络等法。药对组合灵活精妙,临证运用获效颇佳,更能适应本病错综复杂的病情需要。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07-809
介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弱智、遗尿等疾病的验案。小儿多动症是阴阳失调现象,阳盛阴衰,治疗时要重视调理气血阴阳,安神宁志;小儿弱智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治疗要补益先天后天为主,辅以益智开窍醒神;小儿遗尿多属肾气虚弱,故治以温补肾元为主。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哮病"。中医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但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气管炎症过度、气道痉挛和痰液高分泌等肺实的表现,还存在以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为代表的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之类肾虚的表现;缓解期不仅存在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等肾虚的表现,还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肺实的表现。结合上述关于"肺气实"和"肾气虚"内涵的研究,我们认为肾虚为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哮喘患者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症,皆存在"隐匿性肾虚"证。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肺实",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肾虚";哮喘缓解期不仅存在"肾虚",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肺实"。在哮喘发作期采用清肺平喘结合补肾益气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肺平喘法;而在哮喘缓解期采用补肾益气法结合清肺平喘等治法,可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气道重塑等得以减轻。哮喘的治则不能单纯地"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而应推行"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盛青云  吴清明 《河南中医》2021,41(2):279-283
《针灸大成》中记载的关于后溪穴的操作方法有针刺、艾灸、刺血与推拿四种,补泻手法以泻法居多,但须辨别虚实。后溪穴临床适用于痛证、神志疾病、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疾病、肢体疾病、儿科疾病等,其中,以痛证、神志疾病以及头面五官疾病运用较广泛,可单独使用,也可配伍其他腧穴。《针灸大成》中虽未直接言明后溪穴补泻,但根据该穴"火"属性及其主治病症不难推测出,后溪多用泻法,泻后溪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安神醒脑、熄风止痉之效。但在治疗"脾寒发疟"之证时,多施以灸法。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6):500-502
黄石玺教授擅以毫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毫火针的高温可以直接杀死疱疹病毒,外泄火毒,作用强而持久;灸法以温通为主,既可以促进疱疹结痂,又能消炎止痛;火罐可以直接拔出疱疹周围的致毒物质及毒素,达到驱毒止痛的作用,同时又可以祛瘀生新,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温针灸结合了针和灸的作用,既具有针刺通经络的作用,又具有艾灸温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董莉 《河南中医》2021,41(1):44-48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被医家称为"增益正气之门",在临床上多采用灸法或针刺法进行治疗.膏肓穴用灸法,侧重于补虚,具有补益虚损、敛肺止咳、补火驱寒、固本防疫、散寒通经等功效.针刺膏肓穴可补虚泻实,调和阴阳.膏肓穴点刺放血,以疏散风热、泻火解暑、熄风止痉、凉血醒神、祛邪外出.通过按揉或是叩拍膏肓穴,引导经气运行,外可放松肩...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多属肝、肾两经病变,兼及于脾,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以肝风、肝火最为急迫。本病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在治疗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亦可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肾健脾柔肝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相结合。日常应注意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8.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若一身之气不调,则百病由生。汗证是指无明显诱因以全身或局部异常出汗为表现的病证。国家级名老中医杜怀棠教授从"百病生于气"入手,认为"气虚"为汗证之关键,在治疗中擅长使用益气法治疗该病,效果明显。现对其"百病生于气"的理论、汗证病因病机、治疗经验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并整理两则典型临床医案简要介绍其学术特色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颈部的推拿及牵引治疗42例颈性高血压疗效满意。本病由颈椎退行性改变所引起,其病理表现为颈椎间盘变性、突出、骨赘、无菌性炎症。其发作,往往因局部水肿,导致后关节不稳,错缝、椎间孔缩小刺激出椎间孔的神经根出现疼痛,同时无菌性炎症亦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血压异常及增高。手法治疗本病,功能舒筋通络、消炎止痛。舒筋者,即能缓解肌肉痉挛而能通络,通络者即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消除水肿。同时手法亦可增宽椎间隙、纠正后关节紊乱,改变骨赘物、神经和血管的相对位置,缓解临床症状,故在发作时治疗尤为适宜,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国华教授秉承海派中医朱氏妇科的学术观点,认为产后身痛的根本病机是产后多虚,邪气入里所致,常运用朱氏妇科"通、涩、清、养"四法中的"通""养"二法论治本病。患者产后气血亏虚,百脉空虚,筋脉失养即本虚,此时又因外邪入侵,产褥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即标实,针对产褥期特殊的生理病理以及气血亏虚、外邪内侵的发病机制,胡国华教授提出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法。胡国华教授用药灵活,精而不杂,善用药对,丝丝入扣,强调疾病有其共性,但亦须重视个体的动态变化,还非常重视患者心理调摄,除言语劝导外可根据临床症状酌加疏肝宁心之品,临床往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