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种证型胃镜像和病理学表现,探讨其与浊毒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的311例CAG患者辨证分为6个证型:浊毒内蕴证(62例)、肝胃不和证(84例)、脾胃虚弱证(37例)、脾胃湿热证(75例)、胃络瘀阻证(23例)、胃阴不足证(30例).由专职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记录其内镜下形态学表现,比较不同证型胃镜像与病理学表现.结果 浊毒内蕴证与其他5种证型胃镜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浊毒内蕴证比较,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病理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各证型在胃镜像形态学、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存在着特异性,浊毒内蕴证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结节、糜烂、黏膜粗糙,病理多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80-1182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胃镜像及其病理学表现,探讨浊毒证胃镜像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患者99例,由专职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记录其内镜下形态学表现,比较其胃镜像与病理学表现。结果胃镜下的各种表现对应病理诊断的各种比较,在统计学方面没有意义(P>0.05),因此胃镜下的所有表现对应的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我们不认为有区别。本研究发现对病理学诊断有萎缩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结节状,为60.50%;对病理学诊断有肠上皮化生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黏膜粗糙,为89.43%;对病理学诊断有异型增生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结节状为64.31%。结论:胃镜和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CAG的最好方法,CAG浊毒证在胃镜下有多样的表现,胃镜下的任何一种表现都不能肯定或否定CAG浊毒证在病理学诊断中的任何一项,病理检查的微观辨病、胃镜表现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当出现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的诊断中的一项,或兼而有之时,可决定CAG的诊断,所以当发现结节状改变在胃镜下出现时和(或者)黏膜粗糙时,对诊断CAG浊毒证有着重大意义,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54-15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E-cad)、Snail1、Twist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8例CEG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口服阿拉坦五味丸,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及胃粘膜EMT相关蛋白E-cad、Snail1、Twist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胃粘膜Snail1蛋白、Twis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下调Snail1、Twist蛋白,阻止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PTE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PTE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提高PTEN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及胃黏膜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HGF受体(c-Met)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分为浊毒内蕴证和肝胃不和证组,检测两组血清HGF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分析胃黏膜组织HGF、c-Met相关性及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相关性。结果浊毒内蕴组HGF、c-M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胃不和组(P0.05);胃黏膜组织中HGF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血清HGF水平和胃黏膜组织中H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与HGF、c-Me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86-18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一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HGF、c-Met的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58-46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个中医证型患者的胃镜象和病理象特点,探讨CAG中医证型与胃镜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从而为CAG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64例经确诊为CAG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以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资料分类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64例CAG患者中,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证型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则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不同腺体萎缩程度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肠上皮化生阳性者35例,阴性29例,总体阳性率54.69%,各证型肠化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阳性22例,阴性42例,总体阳性率34.38%,各证型不典型增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络瘀阻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胃镜下黏膜白相在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血管透见以脾胃虚弱型检出率最高,而黏膜粗糙和颗粒增生均以胃络瘀阻型检出率最高。2胃黏膜轻度萎缩以肝胃不和型多见,中度萎缩以脾胃虚弱型多见,重度萎缩以胃阴不足型多见。3肠上皮化生阳性率、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以胃络瘀阻型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5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中医分型患者的胃黏膜病理表现,中医分型与胃黏膜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多见,其次依次为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频率最低的为胃络瘀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在不同中医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病理表现与中医分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口服化浊解毒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电子胃镜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兼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镜像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CNAG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Hp感染情况、胃镜下胃黏膜表现、病理学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证型与Hp感染、胃镜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脾胃湿热证患者Hp感染率最高。98例患者不同证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患者伴糜烂及黏膜水肿、渗出检出率最高,肝胃不和证患者伴胆汁反流、黏膜红斑检出率最高。98例患者胃镜下伴糜烂、伴胆汁反流、黏膜红斑及黏膜水肿、渗出4种胃镜像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证患者活动性百分率最高,脾气虚证患者慢性炎症百分率最高。98例患者病理结果中,活动性及慢性炎症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AG不同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镜像、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通过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析,观察胆汁反流与Hp感染;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胆汁反流与Hp感染呈负相关;青年人群证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中年人群证型以湿热中阻为主,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探讨胃脘痛中医证型与病理形态改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虚气滞组溃疡病及粘膜急性炎与其他证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肠化程度重,粘膜异型增生和早期癌较多,粘膜内淋巴滤泡均数较少,因此提示证型与疾病和病变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口服胃萎宁胶囊,4粒,每日3次,疗程为60 d,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临床证侯疗效有效率为95.6%(P<0.01);肠上皮化生转化率为48.5%(P<0.01).结论:中药制刑胃萎宁胶囊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糜烂性胃炎患者4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胃镜观察炎症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糜烂性胃炎,能明显减轻对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穴位敷贴外治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糜烂性胃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与微观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嘉岗  卢林耿  段艳霞 《中医杂志》2000,41(8):490-491,493
通过电子胃镜技术,着重观察分析慢性胃炎与男粘膜微观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⑴GLM分析和DUNCAN法两两比较,脾胃虚弱型年龄明显大于腺胃湿热型(P〈0.05),后者又明显小于胃络瘀血型(P〈0.05)。提示慢性胃炎微观辨证分型与年龄增长有明显相关性。⑵对应分析及散点图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微观辨证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与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或胃阴不足型有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9,(12):1153-1156
目的:研究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填写,收集泰国曼谷、呵叻府、孔敬、春武里、清迈5个地区不寐患者的相关信息及病情资料,运用频数描述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探究、总结泰国不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的数据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泰国不寐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以及痰热扰心证,在全部证型中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占比最大,分别为31.48%和27.78%;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肾不交证者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由大到小依次为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和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痰热扰心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患者的PSQI略高于实证患者,分别为(13.19±2.48)和(12.22±1.97),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泰国部分地区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以心肾不交证和肝火扰心证最多,其睡眠质量心肾不交证者最差,总体上虚证者与实证者的睡眠质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统计170例CAG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0例CAG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2∶1;以45岁以上中老年为主;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胃脘痛、纳呆、泛酸、烧心等;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各证型中,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分布及病程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常见,其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范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胃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P相关胃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不同分为脾胃湿热证组(n=23)、脾胃不和证组(n=18)和肝胃不和证组(n=17)。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疾病组HP感染率,不同疾病组和对照组胃黏膜炎症程度、MMP-2和TIMP-1表达水平,分析MMP-2和TIMP-1表达水平与HP感染、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肝胃不和证组>脾胃不和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胃黏膜MM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表达水平:脾胃不和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表达水平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r=-0.085,P>0.05),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呈负相关(r=-0.201,P<0.05)。TIMP-1表达水平与HP感染呈正相关(r=0.182,P<0.05),与胃黏膜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r=0.268,P<0.05)。结论: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胃黏膜MMP-2、TIMP-1平衡紊乱有关,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胃黏膜TIMP-1表达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寇媛  闻新丽  薛峰 《陕西中医》2021,(9):1233-1235,1298
目的:观察养胃清热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养胃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改善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汤治疗CAG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