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在IVF-ET过程中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应用常规促排卵方案进行112个IVF周期治疗失败后改用微刺激方案的201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这2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结局,同时比较微刺激方案中使用与未使用GnRH-拮抗剂的临床数据与治疗结局。结果:112个常规促排卵周期中6个周期取消。106个周期取卵,95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3.7±1.5个。共91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均未获得妊娠。201个微刺激周期中17个周期取消,184个取卵周期中163个周期获得卵母细胞,平均获卵数3.4±1.4个。共160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临床妊娠18例,双胎妊娠2例,流产3例,胚胎种植率为5.9%(20/336),起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9.8%(18/184),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3%(18/160),累计继续妊娠率为26.8%(15/56)。比较前、后2种方案,常规促排卵方案中刺激时间为12.0±1.4 d,Gn使用总量为3 780±1 350 IU,远多于微刺激方案中的8.0±1.2 d和650±120 IU(P<0.05),而hCG注射日E2值(860±36 pg/ml vs 756±28 pg/ml)、平均获卵数(3.7±1.5 vs 3.4±1.4)、受精率(68.5%vs 64.5%)、优质胚胎率(56.7%vs 47.7%)2种方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刺激周期中使用拮抗剂组较未使用拮抗剂组周期取消率降低(4.5%vs 22.0%),hCG注射日LH值降低(2.3±1.1 U vs 7.8±2.4 U)(P<0.05),优质胚胎率(53.7%vs 25.7%)、胚胎着床率(6.5%vs3.9%)及临床妊娠率(12.3%vs 6.7%)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具有简便、疗程短、患者心理负担轻、医疗风险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并建议联合拮抗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刘国艳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3)
子宫内膜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统计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手术分期的比例在提高。然而对于中危病例(深肌层浸润、组织学中/低分化、腹腔细胞学阳性、宫颈受侵)术后是否给予辅助治疗尚有争议。为评价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全面的手术分期后不接受辅助治疗的临床结局,回顾性分析了1993~1998年间在Alabama大学医院计算机存档资料中所有初次手术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删除高危组织类型(浆液性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非上皮性肿瘤及术前行放疗的病例。手术分期包括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相似文献
4.
随着癌症发病的年轻化,患有子宫内膜癌的育龄期女性越来越多。为了保留生育能力,大部分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故而众多研究者提出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方案,并在临床上进行了小样本研究。传统治疗以口服大剂量孕激素为主,然而多数口服孕激素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通过局部作用于子宫内膜,可减少大量孕激素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宫腔镜能够精准切除病灶,保护正常子宫内膜,相对降低了发生不孕、流产风险。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能增加孕激素的有效率。通过综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各种保守治疗后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妊娠结局,为临床上在治疗前对每位患者的自身因素及疾病特点进行评估,以采取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及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生殖与避孕》2015,(10)
年轻内膜癌患者中尚未生育的比例高达70%,孕激素及含孕激素宫内节育器(IUD)治疗后的缓解率均较满意(76%~88%),但复发率也较高,为20%~38%。不同孕激素制剂治疗缓解后的妊娠率为33%~83%,特别是在使用了辅助生殖技术(ART)之后,妊娠率高于等待自然妊娠。在使用ART技术的内膜癌患者中,复发率并未增加。为减少刮宫对内膜的损伤,可6个月诊断性刮宫1次,如果2次内膜正常,则可试孕。复发的中位时间跨度较大,为4~102个月,多报道为24个月。为争取在复发前尽早妊娠,主张积极助孕。完成生育后是否切除子宫,仍有争议。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同时注重IR的评估和改善,这对防止内膜癌复发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患者,23岁,G0P0,因月经量增多1年,发现下腹部包块10天,于2002年4月25日收入院。B超检查示子宫形态正常,其内见类似圆形偏强回声影,约5.3 cm×3.6 cm×4.4 cm大,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欠清,诊为子宫肌瘤。妇科检查示外阴(-),阴道(-),子宫前位,约妊娠50天大小,宫底偏右触及一结节状突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7,(6)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女,61岁,因隐匿性肾炎、尿毒症行肾透析2 年。2003年因尿毒症行肾移植术(非亲属供肾,捐赠肾源),移植后间断口服新赛斯平170 mg,Q12 h;依木兰片一日1次;百令胶囊5片,一日3次;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周,皮下注射。因"无诱因出现间断阴道少量出血2个月",于2016年4月30日在当地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病理回报:子宫内膜样腺癌;就诊于本院后,病理会诊示:子宫内膜样腺癌Ⅲ级。于2016年6月14日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全部胚胎冷冻保存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刺激方案IVF-ET共483个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为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275个周期)和B组[全部胚胎冷冻保存首次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FET)组,208个周期],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扳机日优势卵泡数目、内膜厚度、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结果:A组扳机日内膜厚度和获卵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基础FSH、Gn总量、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E2)和孕酮(P)值、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周期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全部胚胎冻存择期进行FET可以改善其助孕结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一、病例摘要
病例1:患者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余”于2009年10月5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10年,血糖控制尚可。入院后先行宫腔镜检查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Ⅰ期。 相似文献
16.
GnRH拮抗剂配伍HMG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IVF—ET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配伍HMG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超排卵的效果,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前次IVF—ET治疗失败,证明是卵巢低反应,要求再次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GnRH拮抗剂+HMG方案,共21个周期,对照组使用GnRH激动剂短方案,共23个周期。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FSH水平、Gn使用天数和剂量、hCG日血清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不孕年限、与前次IVF—ET间隔时间、周期取消率、Gn使用天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方式、受精率,胚胎移植数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拮抗剂组与激动剂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7.7±3.3)岁和(35.9±4.1)岁;平均基础FSH分别为:(14.21±6.76)μ/L和(10.04±4.60)μ/L。平均Gn使用量:拮抗剂组为(32.3±17.8)支,激动剂组为(39.8±12.2)支。拮抗剂组与激动剂组的临床妊娠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2.1%vs10.5%)和(25.7%vs5.0%),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FSH、平均Gn用量、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GnRH拮抗剂与HMG配伍,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超排卵治疗方案,可以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7.
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补充治疗及晚期患者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但放疗及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重点就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后的补充治疗及晚期患者的非手术治疗选择和实施原则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56岁,因子宫内膜癌术后1年余,病情未控治疗后于2021年2月18日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20余年前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予药物治疗后闭经。生育史:G2P1,1988年剖宫产一男活婴,1990年行人工流产1次。1年余前因绝经后少量阴道流血于2019年10月21日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宫腔刮出物为子宫内膜样癌,Ⅱ~Ⅲ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R(90%+++),PR(6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子宫畸形组)的临床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bFSH、bLH、促排卵天数、FSH使用总剂量、hCG注射日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子宫畸形组的分娩孕周、活婴体质量、早产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均未观察到畸形。结论:要重视子宫畸形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处理,建议患者在获得多胎妊娠后减为单胎,同时加强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护,以期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于我院诊断CSP患者,5例使用氨甲喋呤-四氢叶酸(MTX-CF)药物保守治疗,两例因刮宫子宫穿孔患者剖腹探查清除病灶,保留子宫,局部注射氨甲喋呤的临床诊断治疗经过。结果:7例患者中,5例单纯应用MTX-CF保守治疗全部成功,2例因刮宫子宫穿孔患者行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加子宫修补术治疗,保留子宫,并局部注射氨甲喋呤治疗成功。结论:CSP是少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CSP治疗宜采用个体化原则。氨甲喋呤-四氢叶酸药物保守治疗CSP,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有效地避免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