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对及对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IL-6、TNF-α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血清IL-1、IL-6、TNF-α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降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IL-1、IL-6、TNF-α的水平,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性分析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炎症因子谱的改变,解析当归拈痛汤治疗RA的可能机制,探讨当归拈痛汤组方的科学性。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当归拈痛汤祛邪组、当归拈痛汤扶正组,8只/组。处理28d后采用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谱改变,包括:IL-1α、IL-1β、IL-4、IL-6、IL-10、TNF-α、IFN-γ、RANTES、MIP-1α、MCP-1。结果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RANTES水平;两种拆方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NF-α、RANTES水平。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滑膜组织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两种拆方组可显著降低组织中TNF-α水平,但对IL-4、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通过抑制TNF-α、增加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归拈痛汤组方合理,其祛邪与扶正成分必须联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IL-1、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口服,对照组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关节肿痛指数、血IL-1、IL-8、TNF-α等指标变化和临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治疗后两组关节肿痛指数、血IL-1、IL-8、TNF-α下降程度相近;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IL-8、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IL-1、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麝香乌龙丸联合甲氨蝶呤能降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IL-1、IL-6、TNF-α的水平,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测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出大鼠AA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甲氨蝶呤MTX+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组)、对照组(甲氨蝶呤MTX+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等,外敷18天后取血液,离心取血清,-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17的水平。结果:各组致炎后不同时间关节肿胀度、疼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组血清TNF-α、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后,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组的TNF-α、IL-17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7的异常分泌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评价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等;在灌服当归拈痛汤18 d后,用ELIA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致炎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关节肿胀度、疼痛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0.01)。结论当归拈痛汤可抑制R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能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从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IL-1β,IL-6,IL-8,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9. 37%(50/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24%(60/6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的治疗后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活动受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UA),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与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更优,并且更有效地降低IL-1β,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中药汤刑当归拈痛汤加减,水煎口服,连续口服2个月,同时服用中成药制剂热痹清和着痹畅片,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有效率84%。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患者TNF-α及IL-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活动期肝胃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TNF-α和IL-1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微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剂组(传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主要观察患者疾病疗效、胃镜疗效和血清中TNF-α、IL-1含量的变化。结果:三组疾病疗效和胃镜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含量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微肝胃百合汤对活动期肝胃气滞型胃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治疗机理可能与通过干预TNF-α和IL-1的生成,从而达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加味益肾强骨汤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1L-1、IL-6、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市广益德中医医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加味益肾强骨汤日1剂.2组均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I、L-6及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I、L-6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I、L-6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藤二草汤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5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硫酸羟氯喹片200 m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藤二草汤,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于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治疗后关节疼痛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评分、医生评估优于治疗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例。结论五藤二草汤治疗活动期RA疗效显著,且能下调IL-6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续  郑洁  赵莉平  安荣  何宇  邸晓洁 《陕西中医》2022,43(6):691-695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通过调控IL-17/NF-κB信号通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和双醋瑞因组,采用关节腔注射碘乙酸钠溶液建立KOA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药物干预30 d,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NF-κB激活剂1(AC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独活寄生汤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稍不平整,软骨细胞数量减少,排列较规则,软骨基质轻染。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7、TNF-α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组大鼠血清IL-17、TNF-α表达下降(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AF6 mRNA表达升高,NF-κB p65、ACT1 mRNA表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组NF-κB p65、ACT1、TRAF6 mRNA表达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NF-κB p65、TRAF6和AC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组大鼠软骨NF-κB p65、TRAF6、ACT1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通过调节IL-17/NF-κB信号通路,降低IL-17、TNF-α促炎因子表达,有效缓解KOA模型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66-968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及IL-2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UC大肠湿热兼肺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口服荆芥连翘汤加减及美沙拉嗪肠溶片,西药对照组28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3个月后对比两组血清TNF-α、IL-2含量的变化。结果:荆芥连翘汤加减能使UC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IL-2含量明显升高,其调节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芥连翘汤加减能明显调节溃疡性结肠炎TNF-α及IL-2水平,并使其趋向正常,发挥减轻炎症、调节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袁慧  吴茜  楚曼  徐军建  白艳荣 《陕西中医》2021,(12):1684-1687
目的:观察虎威通痹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28 d后,比较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血清IL-23、IL-17、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增加,关节滑膜损伤明显,血清IL-23、IL-17、IL-6、TNF-α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减轻,滑膜损伤改善,血清IL-6、TNF-α、IL-17、IL-23水平下调。与甲氨蝶呤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血清IL-23、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虎威通痹汤可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炎症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瘀化浊汤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盐饲料喂养,制造MS大鼠模型。30只MS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及血清CRP、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结果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血糖、总胆固醇和血压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其中体质量和血压中药治疗组下降程度均高于西药对照组(P均<0.05),中药治疗组对血脂的调节程度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P<0.05)。2个治疗组血清CRP、TNF-α及IL-6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中药治疗组IL-6下降程度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化痰活血作用的清瘀化浊汤对防治MS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