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六经理论,结合脑髓特性及功能,从六经脑髓一体的角度出发阐述慢性脑损伤的病机及防治。指出六经与脑互通共荣,六经失常易损及脑髓,脑损神敝则六经失主。其中,营卫失常贯彻始终,肾虚络痹是重要病机。并以头痛为例阐释从六经论治慢性脑损伤。最后提出干预与防治慢性脑损伤需从六经入手,在慢性脑损伤的治疗中,补肾荣脑、通络怡神是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
吴丽红  何扬子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21-1622
目的:探讨脑髓学说与项针的相关性。方法:从脑髓的生成,脑髓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脑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全方位阐述脑髓学说,并剖析脑髓学说对项针的指导作用。结果:项针能疏通经络以调理脑髓,协调脏腑以濡养脑髓,调理元神以治脑病。结论:脑髓学说可作为项针治疗脑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细辛脑和纳洛酮联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体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气道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其主要并发症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胸、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其中肺性脑病是COPD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肺性脑病是COPD导致呼吸衰竭引起的以脑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病因可能由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从"脑髓阳生阴长"论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学术经验。认为肾与脑髓生发密切相关,其中肾阳的推动至关重要。肾亏髓虚为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基础,阳气为生生之关键,根据脑主神机、气阳主用的特点,提出"脑髓阳生阴长"的观点,并采用益气温阳、益髓通络的方法治疗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正>脑病是由于脑损害而出现的以神志、精神异常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疾病。尽管脑病具有诸多的临床表现,但其病因主要是饮食、六淫以及情志导致肾、肝和脾等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虫类药能够善行走窜,搜风通络,适用于痰瘀顽疾的治疗[1]。现代医学中的各种思维、感觉、情志、记忆、运动等方面失常的一类疾病,均属于中医脑病的范畴[2]。《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脑髓纯者灵,杂者钝",恢复脑神清纯灵动之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脑病多为年老久病,肝肾不足、精气耗损,髓海不足,无法充足滋养,脑髓精血不足,复因风、火、痰、瘀、虚、毒邪等而致病。益髓填精法是中医治疗脑病基础,有效填充髓海,补肝肾,滋养脑髓;治疗中风病、痴呆证、颤证、痿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2022,(7):701-705+714
以“六经钤百病”为根据阐述脑病六经辨证原理。从简述脑的功能及生理特性切入,继而阐述脑与六经在生理病理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六经统营卫而通脑、养脑,是脑为元神之府的生理基础,又脑髓通联六经,其神机统帅六经,如此脑与六经共成一体。六经病变势必从不同方面影响脑髓,引发脑病,故将六经辨证方法引入脑病临床证治过程中,是为六经救脑,从而建立脑病六经辨证体系,立足六经以救脑是脑病临床之本。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怡  张跃明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7-868
糖尿病脑病是以获得性认知行为缺陷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应归属中医消渴病合并呆病、健忘的范畴,肾气亏虚,湿痰、瘀血、浊毒互结是糖尿病脑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临床治疗上应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活血化瘀改善血供以治标,标本兼治,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可能作用机理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强海马LTP效应,改善突触可塑性,防治神经元退变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9.
李萍  李琳  胡亚男  赵树明  赵建军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5+1097-1085,1097
分析《黄帝内经》中有关脑髓的理论,脑髓的概念、相互关系、生理、病理等均有论述,说明《黄帝内经》中脑髓理论已初步成形,后世以此为基础探讨脑病病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可以提高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韩文刚 《中医临床研究》2012,4(2):69+71-69,71
"毒伤脑髓"皆可引起脑病,而中风又是脑病的常见病,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本文试图从"毒伤脑髓"引起脑中风的"毒邪"进行探究和论治,以期丰富中医对脑中风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系统阐述人迎脉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因病机与证治。卫气失常,火热灼脉,损伤脉络,以致痰瘀结滞于人迎脉,终成斑块,名曰人迎脉积。饮食失节、吸烟饮酒、运动不足、情志失调、烦劳无度、久病损伤血脉,痰浊瘀血遁入血脉,日久成积,为主要病因病机。年老体虚,阳明脉衰,脏腑渐损,气化衰减,卫外不固,营虚瘀积,血脉易损,是人迎脉积发病基础。营卫失常是人迎脉积发病的基本病机,痰瘀遁脉,痹阻人迎脉是发病的核心环节。根据其结块性质,硬斑名癥积,软斑曰痈积。本病发病隐匿,全身正虚为本,局部邪结为标;危害多端,防治皆难。立足整体,着眼局部,干预脉积,预防中风是防治本病的原则与目的。治分标本,治标当祛邪散结,用清火、化痰、活血、散结、消积法;治本需补虚扶正,调和营卫,固护腠理。列举火热灼脉、痰热壅滞、阴虚火灼、瘀阻阳明、卫郁营滞、气虚血瘀、厥阴阴虚证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发病与临床损害特征,提出其中医病名为"脑损神敝病",并初步总结出"脑损神敝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病位在脑,肾虚邪结、脑髓受损、元神伤败为其病机关键;同时,脏腑亏虚、血脉受损、脉不通血不流也是其常见病机;虚处留邪,痰浊瘀血留滞,邪滞脑髓,痹阻清窍,则是邪实的主要所在。本病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以肾虚精亏、髓减脑空为本,临床可分为6种证型,总体治则是补肾填精生髓固本,化痰活血、祛瘀通脉治标,兼以生髓充脑怡神。用药以补肾强技为主,兼顾养阴、化痰、潜阳、息风、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创伤,元神受损致气泄、气虚、气脱,正气大量耗伤则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运化无力则津液停滞、痰浊凝聚,致清窍蒙蔽.而且创伤性脑损伤(TBI)突发而至,出现气机逆乱,进而气行失常,血不循经;气行失常,血不循经则血瘀.故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脑窍闭阻.据此病机,拟订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治疗大法为补气化瘀开窍法.  相似文献   

14.
杜娟  阮志忠 《河南中医》2021,41(1):76-78
针灸治病强调调神治神,常取心经之原穴神门调补心神,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祛邪安神;取头部督脉之百会、神庭、四神聪穴通调督脉,健脑益髓.在针刺调神的同时重视调气,常取合谷、太冲穴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合谷、太冲穴等调神导气止痛.治疗颈腰椎疾病,取百会、神庭等督脉穴调神导气止痛;治疗带状疱疹时,取百会、四...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临证对鼾症(睡眠呼吸障碍)病因病机与诊疗思路及方法进行探讨.睡眠打鼾是为鼾症,本病发生主要与生活方式以及禀赋、情志、年龄增长、体脂增多、鼻与咽喉局部形态异常等因素关系密切.各种因素导致脏腑失调,气化失常,营卫失和,膏脂堆积,形体失塑,或致痰结血瘀,壅阻气机,壅滞肺系,气道受阻,呼吸不畅为基本病机.病性分虚实,大致可...  相似文献   

16.
王珍  贾奎  刘彩莉  任伟华 《河南中医》2020,40(4):518-52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上升太过,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甚至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发为脑出血;情绪控制不当,致使肝阳暴亢,气血逆乱,犯于癫顶,脑脉痹阻,发为卒中。气血的生成需要依靠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呈以荣养脑窍,则出现气虚乏力、头晕耳鸣、寡言少语、心慌、胸闷、纳差、腹胀,甚至晕厥等症状。气机调畅才能保证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运行。反之,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衡无序,机体则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痹阻脑脉,而发为中风。气升则精血上输以化生脑髓,充养脑窍,气降则制约肝气过度升发,并调畅呼吸,通调水道。升降不及,脏腑精微不能上荣于脑,神明不能下降统领脏腑,则会出现耳目昏聩、反应迟钝、焦虑抑郁等病症。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有通上彻下、升清降浊之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是调畅全身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也是治疗PSD的核心。脾胃健则五脏功能健全,诸虚易补,补而不滞;脾胃运则痰瘀得消,气机得调。  相似文献   

17.
总结探讨姜良铎教授运用从状态辨治“湿毒疫”的方法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理论及经验。探讨疫毒损伤正气、气不摄津、化生湿浊、湿毒化热、痰瘀凝滞、阻络痹肺等基本病机以及疫毒循三焦膜系袭染他脏的转化病机特点,结合患者胸部CT辨识疫毒盛衰、肺部实阻程度,结合外周淋巴细胞辨识肺卫功能强弱,结合氧合指数辨识宗气盛衰,结合舌脉辨识病情进退,结合其他脏腑传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辨识脏腑功能,综合分析患者当前病机,总结当前状态并施治,注重时时固护正气、扶正祛邪,才能及时截断病势取效。对于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可从邪弱正盛或正虚邪恋的状态来辨治。从状态辨治开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绍华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喜用药性平和之品,避免大甘大苦,大甘生湿,大苦伤脾,处方用药忌过量,否则重伤脾胃,加重本就虚弱的脾胃,治疗本病时,须时时处处顾护胃气。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病在气,久病则入络伤血,故治疗中注意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始终。血瘀又有气虚与气滞之分,气虚而血瘀者,常用健脾益气之补中益气汤升降气机,但补药多味甘,有生满壅滞之疑,故当清补,赵师临床喜用太子参、党参等,佐以丹参、降香等兼调气血。因气滞而血瘀者,往往在行气药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但活血药物不宜过服、久服,临证时要中病即止,否则伤正气。另外,由于本病诱发因素有情绪波动、劳逸不当、寒温失宜等,故在治疗调养过程中,赵师常叮嘱患者注意舒畅情志、劳逸结合、四时寒温适宜等。  相似文献   

19.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段文慧  史大卓 《世界中医药》2013,8(12):1381-1383
心血管病患者多伴发紧张、焦虑、惊恐、悲伤和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二者共存于一个个体,现代医学称之为"双心疾病"。目前西医一般采用心血管病药物和抗焦虑、抗抑郁药联合治疗,但因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患者依从性差,往往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作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双心疾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理气血为主。在此基础上,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和兼夹病邪的不同属性,施以不同的扶正祛邪、调和气血方药,随证治之,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