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熟悉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的特征。方法介绍1例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男,41岁,全身多关节疼痛伴跛行2年余。脊椎后突,肋外翻。血磷0.31mmol/L,血碱性磷酸酶255U/L;全身PET/CT:双侧多根肋骨、骶骨、双侧髋骨骨折;左侧股骨头低密度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肿瘤性病变可能。髋关节MRI:左侧股骨颈局限性骨质缺损,大小约1.0×1.5cm,为良性骨病,肿瘤样病变不除外。区域组织麻醉下行左股骨颈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间叶源性肿瘤,联系临床考虑考虑为尿磷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术后第7天复查血磷升至0.76mmol/L,碱性磷酸酶降至215U/L,24h尿磷降至8.4mmol/24h。术后一月随访骨痛症状及近端肌肉无力症状均有好转。本例最后诊断肿瘤源性骨软化(TIO)。结论成年发生的无家族史低磷性骨软化症应排除TIO,全身PET/CT功能显像和局部MRI解剖显像可确定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TIO)临床及病例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1例TIO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全身骨痛、病理性骨折、血磷减少、尿磷增高,骨质疏松,人院后经鼻窦CT检查诊断左侧鼻腔内血管瘤可能性大,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报告证实为血管球周皮细胞瘤,术后3天复查血磷开始升高,尿磷下降,术后1个月血磷正常,患者全身疼痛改善,双下肢乏力缓解,活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结论 对表现为乏力、骨痛、低血磷、高尿磷,骨质疏松或多发性骨折患者,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有占位或肿瘤时,应首先考虑TIO。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10年3月11例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4~66岁,平均39岁.9例有间断发作的用力排尿后的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及晕厥,11例均有出冷汗、头痛及头晕等症状.11例均行24 h尿儿茶酚胺水平测定,5例行甲襞微循环监测;11例均行B超、CT和(或)MRI检查;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显像阳性4例,奥曲肽显像阳性7例,PET-CT阳性发现者1例.UICC膀胱肿瘤分期T11例、T25例、T34例、T41例.结果 1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腹腔镜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等手术治疗,1例术后接受131I-MIBG治疗.在内镜下切除肿瘤时血压升高8例.术后儿茶酚胺水平恢复正常10例.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性为巢状细胞排列成"细胞球",周围包绕血窦.有盆腔淋巴结及肝、结肠转移1例.11例随访3~291个月,平均45个月.复发3例,再次切除,1例接受MIBG治疗;多发浸润及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 40岁以下患者有头痛及排尿性晕厥、冷汗、心悸和血尿典型四联症的表现,应高度考虑膀胱副神经节瘤可能.131I-MIBG和奥曲肽显像有助于定位诊断.进展性T3以上、多灶性肿瘤以及CgA阳性表达是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肿瘤无法切除者用化疗药物和131I-MIBG治疗可控制高血压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
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10年3月11例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4~66岁,平均39岁.9例有间断发作的用力排尿后的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及晕厥,11例均有出冷汗、头痛及头晕等症状.11例均行24 h尿儿茶酚胺水平测定,5例行甲襞微循环监测;11例均行B超、CT和(或)MRI检查;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显像阳性4例,奥曲肽显像阳性7例,PET-CT阳性发现者1例.UICC膀胱肿瘤分期T11例、T25例、T34例、T41例.结果 1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腹腔镜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等手术治疗,1例术后接受131I-MIBG治疗.在内镜下切除肿瘤时血压升高8例.术后儿茶酚胺水平恢复正常10例.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性为巢状细胞排列成"细胞球",周围包绕血窦.有盆腔淋巴结及肝、结肠转移1例.11例随访3~291个月,平均45个月.复发3例,再次切除,1例接受MIBG治疗;多发浸润及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 40岁以下患者有头痛及排尿性晕厥、冷汗、心悸和血尿典型四联症的表现,应高度考虑膀胱副神经节瘤可能.131I-MIBG和奥曲肽显像有助于定位诊断.进展性T3以上、多灶性肿瘤以及CgA阳性表达是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肿瘤无法切除者用化疗药物和131I-MIBG治疗可控制高血压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一例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hypophosphorus osteomalacia,TIO),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该TIO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检查和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病例支持成人低血磷骨软化症诊断,手术切除右下腹包块,病理符合良性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进一步行FGF-23组化染色,显示FGF-23(+)。术后患者血磷快速恢复正常,尿磷降低;给予适当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治疗,随访12周,患者全身疼痛完全缓解,步态恢复正常;随访至24周,患者的骨转换指标、血钙磷基本维持正常;随访36周时骨密度恢复正常,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对于无家族史成人发病的低血磷骨软化症应考虑肿瘤相关性骨软化症的可能,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FGF-23染色阳性证实了对TIO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 女10例;年龄(56.4±11.4)岁。无症状10例, 血尿2例, 腰疼3例, 下肢疼痛1例。12例术前行增强CT检查, 6例行超声检查, 3例行MRI检查, 1例行骨扫描检查。影像学表现:肿物为圆形或类圆形, 有明显边界;其中2例合并出血, 3例合并钙化;5例表现为外生性生长, 10例部分外生性, 1例完全内生性;肿瘤最大径为(65.7±27.4)mm。病变位于左肾11例, 右肾5例。增强CT检查示肿瘤为轻度延迟强化;MRI检查示肿瘤呈长/短T1信号混杂长/短T2信号, DWI弥散受限高信号;超声检查肿瘤表现为低回声包块, 无明显血流信号。术前诊断:12例为肾占位性病变, 2例为乏血供肾肿瘤, 1例为肾肿瘤破裂出血;1例骨扫描提示胸椎、骨盆转移, 诊断为转移性肾肿瘤, 行肾穿刺术明确诊断。1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其中2例术后分别予培唑帕尼、舒尼替尼辅助治疗;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未行手术, 予...  相似文献   

7.
SPECT显像在脑损伤后症候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查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CT、MRI脑显像在脑损伤后症候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有脑损伤后症候群的患者均用99mTc-ECD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同时,其中80例行CT显像,其余46例行MRI显像.结果 126例患者中,SPECT检查阳性113例,阳性率为89.7%;CT和MRI检查阳性52例,阳性率为41.3%,二者差异明显P<0.01.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脑损伤后症候群的灵敏度高于CT或MRI,而CT或MRI 在定位和微小病灶探查上优于SPECT,临床运用中应进行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6~2009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30例患者,30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扫描,并分析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 30例共计35个病灶,其中23个位于股骨下干骺,8个位于胫骨上端,4个位于腓骨上端。单骨单发25例,单骨双发1例,双骨双发4例。结论 X线、CT及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B超检查;25例行CT扫描;7例行MRI扫描;15例行IVP检查;2例行DSA检查。2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远大于4cm,行肾切除术;7例因肾破裂出血而争诊手术切除病肾;2例肾破裂出血者病情稳定,于次日明确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术中快速切片确定为肾错构瘤后行肿瘤剜除术;另4例作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肾错构瘤,未发现有肿瘤恶变者。27例手术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和MRI是肾错构瘤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肿瘤直径>4cm且逐渐增大伴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医学显像在诊断不明性质颈痛中的价值.方法 70例不明性质颈痛患者,X线、CT或MRI结果提示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拟手术治疗入院.为明确诊断,行99m 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像后1周内行手术或病灶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10例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了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肿瘤代谢显像.结果 骨显像阳性62例.33例颈部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瘤6例,良性病变23例.29例为多发病灶,其中转移瘤24例.25例患者骨显像后改变了治疗方案.10例转移瘤患者中的7例18F-FDG肿瘤代谢显像找到了原发病灶.结论 全身骨显像应作为诊断不明性质颈痛的重要辅助手段.18F-FDG肿瘤代谢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应用对于不明性质颈痛的明确诊断,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对下肢线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我院CT与MR诊断线状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30例行CT检查(做CT三维重建),10例MR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所选病例外伤X线首次平片均未显示明确骨折线,30例行CT检查,其中26例均清楚显示骨折线及小骨片;3例未见骨折,1例见线状影,骨折不明确。10例MRI检查,显示骨挫伤9例、骨折9例;1例CT见线状影,MR表现正常。结论:骨外伤影像诊断中,CT与MRI对X线平片不易发现下肢线状骨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病理确诊的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37~62岁.临床表现:高血压3例,其中伴有阵发性心悸1例;血压正常1例.B超、CT检查提示肿瘤均为单发,直径分别2.5、3.8、6.3、15.0 cm.行131Ⅰ-间位碘代苄胍显像检查2例,均为阳性;99Tcm-奥曲肽显像检查2例,阳性1例.24 h尿儿茶酚胺检查,去甲肾上腺素(196.1±92.2)nmol/24 h,肾上腺素(26.6±8.9)nmol/24 h,多巴胺(1957.9±913.5)nmol/24 h,其中轻度升高2例,正常2例.术前α受体阻滞剂准备2~4周.结果 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病理报告: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4例随访15~38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未见复发、转移;3例高血压患者中2例血压正常.结论 肾上腺组合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儿茶酚胺稍升高,无恶性倾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颈髓肿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对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85~2001年收治的74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X线摄片,12例行椎管碘油造影,17例行CT检查,45例行MRI检查。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颈椎管内肿瘤早期采用椎管碘油造影、CT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或误诊,采用MRI检查者均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74例中行肿瘤全切除58例(78.4%),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1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61例,病情加重或无改善10例,死亡3例。结论:MRI对颈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制定手术方案也有指导意义。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的颈椎管内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应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显微手术具有解剖层次分明、肿瘤切除完全、对脊髓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Castleman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7例患者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例患者肿瘤无法切除,取部分组织做病理检查,病理均提示为Castleman病。结论腹部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明确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检测,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院42例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为奥曲肽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量,中转手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奥曲肽组腹胀、腹痛缓解率78.3%(18/23)较常规组36.8%(7/19)有明显改善(χ2=7.409,P=0.006);奥曲肽组胃肠引流量(409.1±32.4)ml显著少于常规组(605.7±45.9)ml(t=-16.237,P=0.000);奥曲肽组中转手术率21.7%(5/23)显著低于常规组63.2%(12/19)(χ2=7.409,P=0.006);治疗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奥曲肽组(4.1±1.3)d显著短于常规组(6.5±2.7)d(t=3.773,P=0.000);治疗后奥曲肽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KPS评分为(61.2±7.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45.1±7.8)分(t=4.910,P=0.000)。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改善胃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转手术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胰岛素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8例胰岛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48例;年龄15~74岁,平均46.5岁.结果 B超、增强CT、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磁共振成像、奥曲肽显像、超声内镜、腹腔镜超声和术中超声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19.3%(17/88)、52.4%(11/21)、95.5%(64/67)、1/6、30.0%(6/20)、83.9%(26/31)、8/8和5/5.其中8例多发胰岛素瘤患者共切除肿瘤31个,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术中超声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8.4%(15/31)和100%(14/14).结论 目前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已进入无创检查时代,应首选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对于多发性胰岛素瘤的患者,术中超声在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IVU检查,13例行B超检查,4例行CT和MRI检查;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行IVU检查者仅提示4例有占位性变病,13例行B超检查者仅显示2例有占位性病变,4例行CT或MRI检查者均提示有肿瘤改变。近50%的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术前诊断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方法为CT和MRI,其治疗方法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5年收治的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治疗均采用椎板减压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4例病人中,3例疼痛症状消失,1例缓解。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有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109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具有典型儿茶酚胺症临床表现者104例,24h尿VMA定性检查106例,99例增高,阳性率为90.8%,B超、CT及MRI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9.0%、92.7%及100%。106例经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行后腹腔镜肿瘤切除术。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102例(93.6%),恶性7例(6.4%),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40例,年龄52 ~ 78岁,平均67岁.其中T24例,T316例,T420例.行18F-FDG PET/CT及99Tcm-MDPECT骨显像检查,统计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对比分析PET/CT显像及99Tcm-MDPECT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 40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前列腺局部结节状放射性浓聚17例,对原发灶诊断敏感性为43%.17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T检查发现8例,18F-FDG PET/CT检查发现15例,诊断敏感性为88%,其中5例患者因PET/CT检查改变了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与99Tcm-MDP骨显像相近,但特异性(95%)和准确率(96%)均明显高于99Tcm-MDP骨显像,其中6例患者因PET/CT检查改变了临床分期,2例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对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前列腺的分期具有特殊优势,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