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 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HPV检测在宫颈癌预警和筛查中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宫颈癌筛查中HPVDNA的检测方法和HPV感染的病毒学、血清学追踪调查、宫颈癌前、癌变相关分子标志的研究进展,以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HPV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子。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不断提高,使宫颈癌的发病明显下降。目前许多国家推荐应用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尽管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在临床上显示了明显优势,但由于HPV感染到发展为癌症要经过几十年的潜伏期,即使有HPV感染也不一定发展为宫颈癌。而滥用HPV DNA检测导致的错误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额外的开支、过度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子.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不断提高,使宫颈癌的发病明显下降.目前许多国家推荐应用HPV 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尽管HPV DNA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在临床上显示了明显优势,但由于HPV感染到发展为癌症要经过几十年的潜伏期,即使有HPV感染也不一定发展为宫颈癌.而滥用HPV DNA检测导致的错误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焦虑、额外的开支、过度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宫颈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HPV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使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随着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预防策略的引入,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未来必将导致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发生重大转变。现行的筛查策略正在受到挑战,新的筛查指南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福州地区8175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已发现有200多种HPV亚型,其中15种高危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几乎所有宫颈癌组织均可检测到HPV感染,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已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将LCT筛查和HPV检测列入自己的年度体检表。各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该病毒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警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99%以上的宫颈癌有HPV感染,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8月引进美国HC2HPV-DNA检测系统,已为547例患者进行了宫颈癌的筛查,现将我院临床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 DNA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后,再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分析比较单一HPV感染及多重HPV感染型别分别与宫颈癌发病风险,其中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2 195名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年龄是宫颈癌发病风险之一,TCT检测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易发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和浸润癌,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患者间宫颈癌发病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16型的感染率较高,无论患者是否为单一与多重感染,HPV16型都为宫颈癌发病风险,其OR值为6.27。结论需要重视38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加,HPV单一感染率与多重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且宫颈鳞癌HPV感染倾向于单一高危型HPV16型。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妇科肿瘤中的第二大常见肿瘤,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但并非所有HPV感染都会导致宫颈癌。HPV L1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其表达与HPV的复制及其早期感染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在目前细胞学基础上检测病变组织HPV L1蛋白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及预测病变进展的准确度,预防宫颈病变的过度诊治。综述HPV L1在预测宫颈病变的发展及预后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以寻找更加合理的筛查流程,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老年女性出现了HPV感染的第2次高峰,老年女性仍具有相当的罹患宫颈癌的风险。然而老年女性的宫颈癌筛查情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容乐观,同时目前全球针对老年女性宫颈癌的筛查建议,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证据的支持,如何平衡筛查-保护的效益,选择何时作为终止筛查的年龄,还需更多大样本足够长时间的RCT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制定卫生保健政策。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患者的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发病率较高,需针对该特殊人群制定相应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和HPV疫苗接种方案.本文对器官移植患者的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统计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HPV 16型、18型及其他12种HPV亚型的阳性率,计算高危型HPV阳性转诊阴道镜人群中发生CINⅡ及以上(CINⅡ~+)的比率及CINⅡ~+人群中HPV的感染构成情况。结果: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19.0%,HPV 16阳性率为5.0%,HPV 18阳性率为1.6%,其他12种HPV阳性率为15.2%。HPV 16阳性、HPV 18阳性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分流检测≥ASCUS者均转诊阴道镜病理活检,其发生CINⅡ~+的比率依次为55.2%、35.5%及38.9%;发生CINⅢ及以上(CINⅢ~+)的比率依次为25.3%、7.7%及6.9%。CINⅡ~+中45.0%为其他12种HPV感染、46.3%为HPV16感染、8.7%为HPV 18感染,其余病例为HPV阴性。结论: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CINⅡ~+患者HPV 18阳性所占比率较低,其他12种HPV阳性所占比率高。需对各亚型阳性率进行细致分型以协助评估发病风险。转诊阴道镜人群中,HPV 18阳性者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检查为ASCUS/LSIL者发生CINⅡ~+风险相对较低,可考虑通过行分流检测以提高筛查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临床应用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HPV检测有效地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但由于HPV检测方法众多,各种检测方法的设计、原理以及临床阳性阈值设定存在差异等因素,临床应用中容易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7种型别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22234例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感染率及亚型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22234例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子宫颈癌筛查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及感染亚型。结果:22234例接受子宫颈癌筛查患者中,一种或以上高危型HPV阳性者3574例(16.1%),其中HPV16或(和)HPV18阳性者703例(3.2%)。在3574例高危型HPV阳性女性中,最常见的高危HPV感染是HPV52(24.4%),其次为HPV58(16.5%)、HPV16(14.0%)、HPV53(12.6%)和HPV39(8.6%)。与HPV16阴性患者相比,在HPV16阳性的患者中,除HPV31、HPV35、HPV45、HPV26和HPV82以外的12种高危型HPV的感染风险均显著降低约2~5倍(OR 0.169~0.530,P<0.05);与HPV18阴性患者相比,HPV18阳性的患者中HPV16、HPV33、HPV39、HPV51、HPV52、HPV58和HPV53的感染风险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最常见的高危型HPV是HPV52和HPV58感染,并且HPV16、18感染对多个其他型别高危型HPV感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HPV,但HPV感染中的大多数是一过性的,一般在2年内,HPV会被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如果HPV感染持续存在2年或以上,称为HPV持续感染.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并且不同HPV型别的致病能力也存在差异,高危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对于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将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已逐渐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深圳及周边10000名女性宫颈癌筛查基础上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各项检测结果齐全者8556例,平均年龄38.9岁。高载量HPV感染及HPV-16、58、31、18、33和HPV-52亚型感染患癌风险高;45~59岁年龄段、人工流产≥3次、经阴道分娩≥3次,有家中分娩史者为患CIN2+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高、初潮年龄小、与现在性伴侣性生活时间长、使用避孕套避孕和曾在医院体检为保护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仅HPV感染和曾在医院体检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HPV病毒载量及某些高危亚型具有更强致癌性;定期筛查HPV感染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及阻断病变的进展是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目前对HPV感染型别及数量的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对预测肿瘤的恶性化程度及预后作用不大[1]。高危型HPV的持  相似文献   

18.
HPV的检测方法及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HPV在人群中的流行与宫颈癌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从HPV感染到宫颈癌,一般需要10~20年。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70%~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至少感染1次HPV,但HPV感染中的大多数是一过性的。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尤其是高危型HPV(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官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目前,HPV检测已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常因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进展而来,患者早期症状常不显著,仅在宫颈癌晚期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通过接种疫苗和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HPV E6E7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活检是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检测手段,本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TCT、HPV E6E7检测和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筛中的应用,以期为推进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