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李天望教授从"中焦湿热"论治脾胃病的经验.中焦湿热证涉及临床疾病广泛,其中以脾胃病居首,是导致脾胃病日趋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湿热证病情缠绵、日久迁延,愈后极易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李教授认为此证有偏湿、偏热、湿热并重之不同,治疗关键在于审证求本,应注意扶正祛邪并举,酌情兼以调肝、活血,随证调整用药,使湿去热化,脾胃功能健运,气机通畅,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2.
姜伟  李润东 《光明中医》2021,36(2):195-197
李润东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肝胆脾胃疾病方面,理论扎实,实践成效显著。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李教授认为肝胃不和、湿热蕴结是其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胆,与肝、胃有关,临床以肝胃不和兼湿热蕴结肝胆为多发,胆、肝、胃均位于中焦,中焦之病,以疏通气机、利湿清热为主。文章论述李润东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自拟"五金利胆排石汤"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主要功效是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王有鹏教授认为湿热之邪致病广泛,湿热侵犯上焦,则咽喉肿痛、口渴、头晕、头痛;湿热交争中焦,则胸闷、腹胀、恶心;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大便黏,甚或泄泻、淋浊;湿热之邪弥漫,则四肢酸痛、重着。甘露消毒丹适用的疾病临床表现虽各有不同,但基本病机为湿热为患,根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王有鹏教授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了持续低热、水痘、感冒的患儿,临床疗效颇佳。文章旨在通过验案举隅的方式,总结王教授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郭选贤  孙林  谢世平 《新中医》2007,39(5):101-102
薛生白“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是其“湿热三焦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薛氏的代表作《湿热病篇》中。这部著作是论述湿热病的专著,在温病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湿热三焦辨证是薛生白对湿热病进行辨证时,按邪在三焦不同部位而分别立法、用药的辨证方法,它体现了湿热病的一般演变规律,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是不同的。而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所涉及仅是针对湿热病邪在气分时的一种辨证分治的方法。中焦气分湿热辨证足湿热三焦辨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笔者对此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冉大伟 《江苏中医药》2016,48(10):95-97
三焦辨证由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创立,对湿热病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立法用药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肺在上焦,脾、大肠在中焦,肝肾在下焦,若按照肺系疾病发生与传变的机理与三焦辨证的特点及精髓不谋而合,故肺系疾病可运用三焦辨证。三焦问诊指的是按照三焦的顺序,即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问诊,并以肺系问诊内容为核心。治疗肺系疾病,需以顾护中焦为先,以中焦为轴,方可做到攻守自如。  相似文献   

6.
2 治疗中焦病,遵"治中焦如衡"法则 "治中焦如衡",概括了中焦脾胃肠病证治疗时所遵循的原则.脾胃居中,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因而治疗中焦病证要做到"如衡",其"衡"之意:第一,湿热病邪易侵犯中焦,故选方用药当权衡湿热的多少,分别予以祛湿和清热;第二,与"治上焦如羽"相对,选药质地不轻不重,药味不多不少,煎煮时间不长不短等;第三,要做到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平衡,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用药符合升降平衡特点.  相似文献   

7.
温病湿热犯肺的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包括湿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疠气,尚有部分温毒病邪,本文所论限于湿热病邪和暑湿病邪。湿热之邪由表人里多侵于中焦脾胃,故中焦脾胃证候多且繁杂,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然温邪始上焦,终下焦,在感邪之初,亦可有肺脏受邪者,为多数医家所忽略。纵观诸多温病研究文献,对于湿热诸邪犯肺则很少提及,此类证治的研究报道亦较少。从现代医学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研究来看,外感湿邪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有直接关系,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多见有湿证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万春教授在治疗前列腺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颇佳,现笔者通过整理四则医案,从病因病机(脾虚湿盛、中焦湿热,肝郁脾虚,脾肾两虚)来分析王万春教授从脾入手论治前列腺疾病的经验,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探析饶向荣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经验。饶教授认为,早期DKD患者长期饮食失节,嗜食肥甘醇酒,辛辣香燥之品,使中焦壅实,燥火桀骜,湿热壅滞,进而导致损伤脾肾,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等,病机以中焦燥热为核心,并提出"治下消必治中消"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0.
黄聪丽  牛元起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04-1406
湿热病是以外感湿热邪气为外因,内伤脾土为内因,又与饮食、劳倦等诱因有密切关系的一类疾病.湿热病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外感湿热,内困中焦,还是脾湿素蕴,复感外邪,总属内外合邪而致病.如仅有外感而无内伤,或仅有内伤而无外感,则皆不易发病.故薛生白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11.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缓解期重视扶正,病后期则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12.
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经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四清 《新中医》2004,36(2):7-9
介绍周仲瑛教授从癌毒辨治肿瘤的经验。周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既可直接外客,亦可因脏腑机能失调而内生。癌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并耗气伤阴。因此,治疗肿瘤,早、中、晚三期均应贯穿攻邪消癌法的运用,并立足辨证,结合脏腑、经络、生理、病理机制灵活选择药物,或选消癌解毒法、化痰散结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利湿泄浊法、益气消癌法、养阴消癌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辨治述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仲瑛 《新中医》2002,34(3):3-6
重症肝炎是因急剧而广泛的肝坏死,肝功能严重损害所致的一种危重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势重,变症多,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等特点,本病以黄疸为突出的主症,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急黄”范畴,病机为湿热壅盛,内蕴中焦,由脾胃熏蒸肝胆,疫毒炽盛者,内陷心肝,充斥三焦,多脏受累,且可因热毒内陷,阴气耗竭,邪闭正脱,中医疗法中,辨证论治仍占主导地位,故从清热祛湿,治有主次,清热解毒,当分气血,腑实热结,主以通泄,瘀热相搏,凉血化瘀,利水逐水,缓急有别,热毒内陷,开闭防脱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6.
周福生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转输,达到水消胀减,同时不忘补肾: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则痞块、腹水自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属脾虚或脾肾两虚以健脾益气或健脾益肾之法以扶正培本,兼以祛邪;属气滞水湿,湿热蕴结为主,侧重于攻,行气、利湿、清热是常用之法,并佐以扶正。  相似文献   

17.
贝赫切特综合征既往称之为白塞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一种难治之疾。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湿热毒瘀伤脉损络,临床上湿热阻络、毒瘀痹阻为其基本证候。临证主张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瘀为主且随证加减,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应选用一些对本病治疗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并提出在药物配伍中亦应用药对以增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热、瘀、虚,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消瘀、养阴宁络、健脾补虚为治则,清热止血为第一要法,活血消瘀以防复发,养阴宁络以防血复动,健脾益气摄血以善后收功,且活血消瘀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证治充分验证了唐容川的止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临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故治血四法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具...  相似文献   

19.
依据温病学理论,手足口病发病正值夏季,湿热当令,湿热之体,外感邪毒,内外合邪,湿热壅盛,熏蒸肌表,伤及营血,其病乃成。其病因主要为湿热毒邪,病机为湿热瘀毒,熏蒸肌表,病机转变的关键在于瘀毒,治疗当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笔者仅就临床运用温病学说指导手足口病的治疗浅谈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0.
肺癌西医病位在肺,中医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机为气、痰、湿、血、阴、阳、毒等相互交织,辨证分型以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阴虚型4类为主,配合西医的分型可初步将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腺癌与阴虚毒热证及气滞血瘀证相结合;小细胞肺癌与气滞血瘀证相结合;肺泡细胞癌与痰湿蕴肺证及气血两虚证相结合,形成相对应关系,相互借鉴参考,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