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健脾益气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JPYQR)抑制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造成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检测血浆及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变化,并对胃组织细胞HSPs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用中药JPYQR和西药丽珠得乐预处理的大鼠,溃疡指数小于模型组(P〈0.001),而JPYQR组又小于丽珠得乐组(P〈0.01);预处理两组血浆及胃组织中HSP70水平相反明显高于模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6,(6):692-694
目的:观察并评价益气行水汤与常规疗法联用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臀部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1d1次,每次0.5mg,辅以膀胱区穴位按摩、听水流声诱导、心理疏导,术后治疗3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自拟益气行水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膀胱残存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膀胱残存尿量、自行排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行水汤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尿潴留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入院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将60例符合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嘱患者用热毛巾敷下腹部,按摩,听流水声诱导排尿。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艾灸关元、气海、中极穴等治疗方法,解除尿潴留。观察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二组经过艾灸治疗之后,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观察组的恢复时间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艾灸的温热及药物效应刺激局部穴位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该研究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无创伤的自然疗法。  相似文献   

4.
孔祥运 《光明中医》2014,29(2):280-281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热贴”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硬膏热贴”治疗术后尿潴留,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下腹部及诱导排尿治疗;比较两组排尿时间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排尿时间提前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硬膏热贴”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指患者在完成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直肠肛管疾病术后,由于惧怕切口疼痛(疼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逼尿肌收缩无力而使尿液潴留在膀胱内,疼痛也可使肛门及尿道括约肌痉挛发生尿潴留)、心理因素、麻药等因素引起的小便淋漓不尽或点滴不畅,不能自主排尿,尿液留于膀胱,尿潴留可并发尿路感染,重者可并发继发返流性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中以针灸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热奄包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复方热奄包加热外敷脐部及脐周的神阙穴、中级穴区域并联合予新斯的明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1予热水袋加热外敷脐部及脐周的神阙穴、中级穴区域治疗,对照2组予新斯的明行臀部肌内注射治...  相似文献   

7.
肛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需手术治疗。而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将降低患者的术后满意度,甚则造成永久性的逼尿肌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属于中医学癃闭的范畴,多由浊瘀体虚、情志内伤、外邪侵袭造成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中医外治法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临床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松节油热按摩解除肛肠术后尿潴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求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松节油热按摩组和常规治疗组 (n =40 )。结果 热按摩组总有效率为 95% ,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3 % ,两组比较 ,热按摩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结论 松节油热按摩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0%~15%,多发生于手术当日,亦有持续几日者,它是肛肠病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引起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很多,如因手术刺激和局部麻醉引起的肛门括约肌痉挛,局部切口疼痛,肛管填塞敷料过多等,应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尿潴留给予适当的护理,使其尽早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我院2007年1-6月共收治640例肛肠病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96例,现将其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腧穴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每组10只。均先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60 min,测定正常状态下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继予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合谷组、中髎(次髎)组进行针刺。观察灌注期间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间隔时间、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基线相比,模型组大鼠基础膀胱内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明显升高(P < 0.01),排尿阈值压亦上升(P < 0.05),排尿时膀胱最大压力下降(P < 0.01),排尿间隔时间延长(P < 0.05),但其膀胱收缩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针刺干预后,三阴交组、中髎(次髎)组与针刺前相比,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P < 0.01),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P < 0.01),排尿阈值压未见显著差异(P >0.05),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P < 0.05),排尿间隔时间缩短(P < 0.01);两组组间比较,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 > 0.05);合谷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阈值压、收缩后膀胱内压、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排尿间隔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 > 0.05)。结论:针刺治疗AUR大鼠主要是通过刺激相关神经节段腧穴中髎(次髎)、三阴交从而使AUR大鼠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升高、收缩后膀胱内压减少、排尿时膀胱收缩时间增加、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膀胱湿热证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膀胱湿热证患儿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八正散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利湿方内服加外洗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和病原学疗效、中医证候评...  相似文献   

12.
龙庆  李艳  闻永  何彬  李远志  岳朝驰  杜位良  万川  李俊 《河南中医》2020,40(7):1034-1037
目的:探讨耳-体穴电针疗法对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耳-体穴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3组均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建立大鼠急性尿潴留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耳-体穴电针组及非穴位电针组均在造模前1 h电针干预,耳-体穴电针组取双侧膀胱(耳穴)和关元穴(体穴);非穴位电针组在双侧膀胱(耳穴)和关元穴(体穴)旁开约0.5 cm处作为对照电针刺激。比较各组大鼠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及逼尿肌细胞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耳-体穴电针组及非穴位电针组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均低于造模前,且耳-体穴电针组造模后膀胱容量及最大逼尿肌收缩压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体穴电针组逼尿肌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及非穴位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电针组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体穴电针疗法有助于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气道功能和炎性反应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布地奈德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定期随访6个月。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气道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变化,随访期间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 18%,较对照组的77. 2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鼻甲肿大积分及血清IL-6、IL-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血清IL-10水平及观察组FEV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温阳方可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并提升其气道功能,有效防止复发且全性良好,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对小鼠细胞凋亡率及相关蛋白c-myc、survivin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NOD-SCID小鼠经60Co照射后,尾静脉注射KG1a细胞1×106个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全方组、扶正组、祛邪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淋巴结c-myc、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优于扶正组和祛邪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通过降低c-myc、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辅助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21 d为1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健脾方,于化疗周期首日开始连续口服2周。2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乏力、胃纳差、便溏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MMP-9、VEGF、胃泌素、血红蛋白(HGB)、总蛋白、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2组治疗后1、2年总生存率、转移率及复发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EA、CA199、MMP-9、VEGF水平明显降低,胃泌素、HGB、总蛋白、PA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EA、CA199、MMP-9、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泌素、HGB、总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乏力、胃纳差、便溏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观察组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转移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外周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Ⅲ~Ⅳ级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FOLFOX4化疗方案基础上辅以益气健脾方对于胃癌术后脾胃虚弱证患者有重要意义,可抑制新生血管再生,改善营养状态,预防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方法: 将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给予抗慢性心衰标准疗法,口服呋塞米片,20 mg ·d-1,1次/d;口服盐酸那普利片,10 mg ·d-1,1次/d;无禁忌证者服用地高辛片,0.125 mg ·d-1,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超指标,BN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多时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医证候、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HSP-70的动态变化与疾病发展和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脑分水岭梗死发病72 h以内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益气活血汤。发病3 d内、第7,14天记录NIHSS评分,进行中医证候评价。采集HSP-70,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虚和血瘀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发病3~7 d,治疗组HSP-70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病7~14 d,治疗组HSP-70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个时点HSP-70与NIHSS,气虚,血瘀均成负相关(P0.05)。发病3 d内、第7天NIHSS与气虚、血瘀均成显著正相关(P0.01)。发病第14天NIHSS与气虚成正相关(P0.05),与血瘀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有助于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气虚血瘀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益气活血汤可能有利于HSP-70发挥细胞保护功能。因其高度相关性,发病后HSP-70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与关联能够从微观角度反映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规律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培哚普利片4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如无禁忌症则连续使用,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人参10 g黄芪15 g制附子5 g毛冬青30 g益母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各100 mL,连用10天,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在发病3周末QRS记分法预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 LVED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 WMS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第5天和第10天,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48.26±5.74和34.18±6.70),明显高于入院即刻(20.33±6.01),也高于同时刻对照组(分别为22.45±5.31和19.8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天,治疗组QRS积分(2.68±0.41)和梗死面积(22.54±2.49)%比对照组〔分别为3.96±0.34; (29.38±2.59)%〕为低,LVEF(0.59±0.07)比对照组(0.50±0.07)显著升高,治疗组LVESVI (27.47±7.86)、LVEDVI(68. 92±11.52)和WMSI(2.10±0.11)与对照组(分别为36.71±8.85; 78.46±13.16; 2.9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干细胞动员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