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检测和诊断皮肤癌时,获取能够用于皮肤癌诊断的图像特征值。方法:应用差分盒子技术方法,提取色素痣、基底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的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的二维分形维数。结果:从光学相干断层图像中提取出的二维分形维数能够有效地区分色素痣、基底细胞癌及黑色素瘤,色素痣和基底细胞癌的分形维数较黑色素痣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本方法计算的二维分形维数可以用于皮肤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癌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肺癌图像的纹理分形维数特征.材料与方法:选取得到病理证实的180例病变组织(良性或恶性),在小扫描野高分辨率条件下获取CT图像电子数据,应用盒维数方法计算病变组织纹理的分维数值.结果:良性病变组织分维数值大约在2.35左右,恶性病变其分维数值在2.50以上.结论:分维数值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组织的纹理特征信息,有望通过CT图像的纹理分形维数的分析对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局部分形维的黑色素瘤轮廓不对称性和不规则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计算机辅助早期诊断黑色素瘤中皮肤肿瘤轮廓的结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检测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多尺度局部分形维算法.在不断去除轮廓纹理不规则部分的同时提取多尺度下轮廓不规则程度的特征量,建立了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结构不规则性度量的新方法;同时提出基于局部分形维描述轮廓不对称的特征度量.试验表明所提取的特征较全局分形维和基于轮廓空间不规则性度量的方法在多尺度上具有显著的不规则性信息;轮廓不对称度量使用局部分形维能显著地表现出黑色素瘤轮廓的不对称程度,可提供多种不对称信息描述,增强了基于轮廓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特征鉴别黑色素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皮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种类较多,如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FX)、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SCC)、梭形细胞/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DFSP)和平滑肌肉瘤等,这些恶性梭形细胞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有时比较困难.一般来说,AFX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是根据免疫标记CK和S-100蛋白表达阴性,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表达阳性而做出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朱燕玲 《解剖与临床》1998,3(3):172-172
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成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口腔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牙龈和腭部,来自粘膜黑斑和色素痣;约有30%的粘膜黑斑可发生恶变。临床特点是肿瘤呈蓝黑色,为扁平结节状或乳突状的肿块,生长迅速,向四周扩散,并浸润至粘膜及骨组织内引起牙槽突及颌骨破坏,使牙齿发生松动,故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不难诊断。但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甚少  相似文献   

6.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结合组织形态学结构和免疫组化,对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0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59.8岁.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均表达HMB-45、S-100蛋白、vimentin.结论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为其它鼻腔原发性肿瘤,导致临床处理不当,延误治疗,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皮肤癌为皮肤恶性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冻、激光、电烧灼、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通常为治疗皮肤癌的理想疗法,但由于病灶数量、大小、部位不定,患者耐受情况不一和疾病复发率问题,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结合红细胞的随机运动及聚集体的不规则特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定量评价红细胞聚集的方法。首先介绍提取分形维数的实验方法,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红细胞聚集的模拟实验,以证明分形维数与聚集能存在相关性。结果说明以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指标是可行的。最后对这一新方法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结合红细胞的随机运动及聚集体的不规则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定量评价红细胞聚集的方法.首先介绍提取分形维数的实验方法,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红细胞聚集的模拟实验,以证明分形维数与聚集能存在相关性.结果说明以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指标是可行的.最后对这一新方法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以前被称为泄殖腔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关于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形态学变化谱系的数据资料较少,因此容易导致误诊。作者回顾性评估以往诊断为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病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修正并重新评估1994~2013年的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标本。经回顾性研究后,有10例(27%)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被重新分类,包括基底细胞癌6例、黑色素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最终确诊27例  相似文献   

11.
具有上皮—间叶性分化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病理诊断中具有双向分化的恶性肿瘤较为常见 ,一般指同一种肿瘤组织中 ,可见二个胚层或二种组织成分 ,或同属一个胚层或一种组织成分伴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分化。双向分化肿瘤可以分为上皮 间叶、上皮 上皮、间叶 间叶、神经 非神经等组织分化〔1〕。上皮 间叶组织分化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主要表现为肉瘤样癌或癌肉瘤 ,上皮性癌成分可以为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未分化癌 ,间叶性肉瘤成分常为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 ,还可为骨肉瘤、软骨肉瘤等 ,两种成分可以完全分开 ,也可以是互相移行无分界的混杂结构。这类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的表达,探讨VEGF-C和VEGFR-3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取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48例(石蜡标本30例,术后新鲜组织1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技术,观察VEGF-C和VEGFR-3蛋白及mRNA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计数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淋巴管数密度.结果 VEGF-C和VEGFR-3蛋白主要表达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浆内,在肿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皮上也可见VEGFR-3蛋白表达,VEGF-C和VEGFR-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18例新鲜恶性黑色素瘤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YVE-1表达于肿瘤间质内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LMVD)为9.845±2.454,无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淋巴管数密度为6.534±2.193,淋巴结转移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的淋巴管数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VEGF-C表达明显增高,并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3.
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皮肤癌之一。临床上,皮肤镜检查是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常规手段。但是人工检查费力、费时,并且高度依赖于皮肤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因此,研究出自动识别皮肤镜图像中的黑色素瘤算法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一种皮肤镜图像自动评估的新框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使其在有限的训练数据下产生更具区分性的特征。具体来说,首先在大规模自然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一个深度为152层的残差神经网络(Res-152),用来提取皮肤病变图像的深度卷积层特征,并对其使用均值池化得到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提取的黑色素瘤特征进行分类。在公开的皮肤病变图像ISBI 2016挑战数据集中,用所提出的方法对248幅黑色素瘤图像和1 031幅非黑色素瘤图像进行评估,达到86.28%的准确率及84.18%的AUC值。同时,为论证神经网络深度对分类结果的影响,比较不同深度的模型框架。与现有使用传统手工特征的研究(如基于密集采样SIFT描述符的词袋模型)相比,或仅从深层神经网络的全连接层提取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相比,新方法能够产生区分性能更强的特征表达,可以在有限的训练数据下解决黑色素瘤的类内差异大、黑色素瘤与非黑素瘤之间的类间差异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贻平  粟占三  周文 《医学信息》2010,23(4):943-945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对32例鼻腔黑色素瘤进行临床和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资料观察.结果 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鼻塞和或鼻衄,6例伴有轻重不等的头痛.12例临床诊断为鼻息肉、鼻窦炎,16例诊断为鼻肿瘤,4例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为手术加放、化疗综合手段.生存时间为3-65个月.组织学特征为:黑色素瘤组织结构既有象癌的组织像,又有似肉瘤的组织像,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部分病例瘤细胞内外可见粗大的黑色素颗粒.4例电镜检查各种瘤细胞胞浆内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素小体.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HMB4590.6%、S-100100%、Vim71.9%、CK21.1%、EMA8.3%,LCA及Actin不表达.结论 鼻腔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生存期短,恶性度高.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下特征,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前,癌症仍然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探索新型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癌症的十个主要生物学特征,介绍了纳秒脉冲靶向癌症生物学特征的肿瘤消融的独特优点:包括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破坏肿瘤微环境等,并重点综述了纳秒脉冲肿瘤消融在皮肤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肝细胞癌以及其他肿瘤中的研究应用。最后对纳秒脉冲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几个角质化(KC)肿瘤和炎性皮肤疾病中bcl-2蛋白表达,研究良性和恶性皮肤肿瘤发展中bcl-2的作用。 方法:用抗-bcl-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染色检查72例冰冻组织标本,取自炎性KC增殖患者(慢性皮肤病[CD])和普通银屑病[PV],皮脂溢角质化病[SK]和原发性KC肿瘤病(急性角质化病[AK]和Bowen's病[BD]),基底细胞癌(BCC)和扁平细胞癌(SCC),2株SCC细胞系,以及20例正常皮肤细胞。 结果:正常的KC、CD、PR组织和SK组织呈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M带小波变换多重分形的胰腺内镜超声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胰腺内镜超声图像分形特征的提取与分类方法,用于胰腺内镜超声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以提高胰腺癌内镜超声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通过改进基于分形维数的M带小波变换分形特征,引入多重分形维数并进行特征筛选,获得M带小波变换多重分形的特征矢量,采用贝叶斯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等三种不同的分类器进行胰腺内镜超声图像的分类研究。实验表明:基于本研究分形特征矢量的分类,在运行时间和分类准确率上均优于基于传统分形特征的分类。此分类方法对胰腺内镜超声图像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有望为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肿瘤位于肝脏右叶,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见少量黑色素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Melan-A呈强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35%,肿瘤细胞不表达CKpan、EMA、CEA、低分子量CK、高分子量CK、CK7、CK8、CK19、CD34、AFP、CD45、ALK、CD117、Dog-1、actin、α-SMA、h-caldesmon、CD68、CD163、Syn、CgA.病理诊断: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结论 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均要与转移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肝脏低分化癌、转移癌、淋巴瘤等相鉴别,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ki67、CyclinD1和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CyclinD1和E-cad在3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ki67、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ki67与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ki67与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CyclinD1与E-ca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 ki67和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上调;ki67、CyclinD1和E-cad均与肿瘤分级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皮肤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