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电温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2月于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法(即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House and Brackmann Facial Grading System,H-B FGS)评分分值、面部残疾指数(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Portmann's Simple Scale,RPA)。[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评分量表、FDI量表分值、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电针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电温针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皮内埋针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2例、治疗A组14例和治疗B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针刺完成后皮内埋针.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以及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肩痛程度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A组和治疗B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疗效优于治疗A组(P<0.05).三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内埋针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止痛效果较好,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周围性面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改善率、痊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改善率、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6)。结论与单纯电针比较,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虽未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治疗时间,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新型撳针埋针治疗贝尔面瘫40例。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本科室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新型撳针埋针;对照组20例,采用穴位注射。连续治疗4周,判定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新型撳针埋针治疗贝尔面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3种电针波型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贝尔面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连续波组、断续波组、疏密波组,各25例。采用华佗牌0.30 mm×40 mm针灸针常规针刺患者面部患侧,选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等穴,运用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1次/d,留针30 min;采用华佗牌SDZ-Ⅱ电针仪,连接阳白(+)和四白(-)、地仓(+)和颊车(-),各组选择相应波型进行电针刺激,以能看到患侧面部表情肌群随电波而颤动或收缩、电针抽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配合TDP照射患侧面部,时间为3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总体评分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1个疗程后H-B量表总体评分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波组总有效率为96%,断续波组为80%,疏密波组为88%,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各波型组间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与波型无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冯晓琳  徐文清  易璐 《右江医学》2022,(11):825-828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58)及对照组(n=5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包括社会功能评分(FDIS)和躯体功能评分(FDIP)]。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FDI中FDIS和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针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可获得较好效果,能有效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降低面部残疾指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风寒外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外袭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 50%、7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FDIP、FD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FDI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5),FD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 0. 05)。结论牵正散加减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外袭型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予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d,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H-B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H-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治疗组H-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疗程后,2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7,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部痉挛3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结果: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痊愈率28.95%,总有效率89.47%,常规针刺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包括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颧小肌、颧大肌)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面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20.98±3.76)d,对照组为(24.36±4.37)d。观察组痊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四穴温针灸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腹四穴温针灸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H-B分级、杨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及杨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66.7%,愈显率分别为64.5%、30%,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四穴温针灸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揿针配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沈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揿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结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血加温针法为主辨证分型治疗亨特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刺血加温针法辨证分型针刺,并结合常规西药和理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和理疗。在治疗后8周,对2组总有效率、痊愈率、疼痛消失及面瘫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组内各证型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痊愈率63.07%,优于对照组的95.08%和44.26%(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和面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刺血加温针法为主辨证分型治疗亨特面瘫,止痛时间及面瘫恢复时间较快,并适宜各种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电针加中药、电针和辨证应用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组及中药组,各40例,各组患者均辨证分型分为风寒袭络、风热灼络、风痰阻络、瘀血阻络4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电针组只用电针治疗;中药组只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电针组、中药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P〈0.005),治疗组与中药组比较(P〈0.001),电针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面神经炎,疗效优于单纯用电针或中药治疗,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组,提示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神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 急性期每日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急性期不予针刺;急性期后两组均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采用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ouse—Brackmann)来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0%(p<0.05);采用改良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Portmann评分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浅刺多捻法”结合耳穴揿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毫针刺法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以温和灸,对照组则不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各治疗7 d后,均改用常规针刺手法,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21 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21 d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的治疗方案,可恢复患侧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浅刺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在急性期均用药无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浅刺法针刺治疗,急性期后则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仅用西药,至急性期之后开始针灸治疗,穴位、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瘫急性期可进行浅刺法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