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佃贵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以浊毒理论为纲领,具体运用泻热、化湿、理气、补虚等方法,并将化浊解毒通腑法贯穿始终。用药特点如下:性味相合,清热通腑,化浊解毒,临证时常选用大黄、石膏、海藻、昆布等药;燥化相用,祛湿通腑,化浊解毒,善将白术、苍术、藿香相伍为用;升降相行,调气通腑,化浊解毒,临证时常选用木香、沉香、枳实、杏仁等药;阴阳相顾,补虚扶正,化浊解毒,常用玄参、沙参等药以增水行舟,同时配合火麻仁、郁李仁、瓜蒌仁等润肠通便。  相似文献   

2.
刘宇  李斯  刘时乔  韩雪  刘宁 《西部医学》2020,51(6):61-63,75
王彦刚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继承和发展"浊毒"理论,并在"化浊解毒"法指导下,灵活运用虫类药治疗脾胃病。他认为"浊毒"的湿热属性与虫类药的寒凉之性较为对应,"浊毒"上炎上亢的趋势与虫类药多咸寒质重的特点亦较为对应,且针对"浊毒"的祛湿、散瘀、通滞、化积、解毒、消痈"六位一体"综合性治疗网络,也与大部分虫类药的主要功用基本吻合。在虫类药具体使用上,其善用全蝎止痛化浊攻毒,斑蝥滑窍泄浊排毒,虫理血散浊解毒,刺猬皮行气降浊去毒,海螵蛸敛疮和浊消毒,并注重与平肝熄风、通腑泻热、温阳逐寒、补虚扶正等药配伍,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药学教材、积邪学说理论,分别从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上分析探讨临床常用解毒化浊之中药,对其进行总结归类,从药性方面归纳出了温热类、寒凉类、平和类解毒化浊药;从药物归经上导出归上焦经脉、中焦经脉、下焦经脉类解毒化浊药;从功效层面分出了行气化浊类、清热解毒类、化痰降浊类、利湿化浊类、消食化浊类、化瘀解毒类、杀虫解毒类、祛腐解毒类、辟秽化浊类。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药学教材、积邪学说理论,分别从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上分析探讨临床常用解毒化浊之中药,对其进行总结归类,从药性方面归纳出了温热类、寒凉类、平和类解毒化浊药;从药物归经上导出归上焦经脉、中焦经脉、下焦经脉类解毒化浊药;从功效层面分出了行气化浊类、清热解毒类、化痰降浊类、利湿化浊类、消食化浊类、化瘀解毒类、杀虫解毒类、祛腐解毒类、辟秽化浊类。  相似文献   

5.
文中基于临床,对浊毒的概念和病机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浊毒作为一个中医学的术语,有外浊毒和内浊毒之分,而外浊毒又可分为天之浊毒和地之浊毒,内浊毒即人之浊毒。并从芳香苦寒水煮肉、不喜补脾喜健脾、以通为用善通下和寒因寒用化浊毒四个方面阐述了李佃贵教授基于浊毒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列举了6对李教授临床常用的对药,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难治病之一,属于胃癌前病变,病情多受情志变化影响。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或肝郁化火、肝胆湿热、肝血不足等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浊毒内蕴而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以化浊解毒调肝为基本大法,具体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之不同,以化浊解毒为主,或兼以疏肝理气,或兼以疏肝通腑泄热,或兼以养血柔肝和胃,或兼以抑肝扶脾等灵活遣方用药。临床表明依据本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可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截断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从临床一派湿邪表现,考虑"内湿"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主要病因,结合武汉地理位置,气候阴雨湿气重考虑"外湿"病因所在,内外湿邪相合而发病。"湿浊疠气"导致的壅滞闭塞是COVID-19主要的病理机制。治疗以"解毒祛邪"为主,总的治疗原则是"疏表透邪,宣肺肃降,升清降逆,通腑泻浊,理气活血"之"通"法。在COVID-19的不同阶段、不同病证,选择不同治疗法则和方药,"扶正祛邪"应贯穿始终。"扶正"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人参、党参、黄芪等剂量宜大;"祛邪"降低疫疠之气的损害,使之逐出、透出体外,有益于机体正气的恢复,麻黄、大黄、半夏等方中常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脂代谢紊乱,针对初始阶段、浊瘀血分,持续阶段、有浊生毒,并发症阶段、浊毒分伤之病机,采用血脂异常早期当化浊行瘀以断毒之源,中期化浊解毒以阻消浊毒内蕴,晚期扶正以化浊解毒等法,运用中药、针刺和固定中药剂型等综合疗法,疗效肯定。但在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和疗效判定诸方面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1 临床应用 1.1 通腑泻浊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大黄有攻积导滞之功,所以凡食滞肠胃腹胀便秘皆可用之。近年来用大黄通腑泻浊的作用在治疗急腹症、肾功衰竭等方面的报道愈来愈多。焦东海等用精制大黄片治疗消化道6种急腹症1300例取得确切疗效。其中胰腺炎76例,不做胃肠减压处理,大黄片组与西药常规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浊毒理论归纳烟草燃烧所产生烟气的属性,认为其可分为体用两端,其在"用"为燥热毒邪,进入肺脏损害直接迅速;在"体"为湿重浊邪,进入肺脏损害积重缓迟。探讨吸烟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病机,认为其病机初期以燥毒犯肺为主,日久毒邪内积化浊,并基于肺脏络脉的生理特点探讨了烟草浊毒进入肺脏,引发COPD的病理过程。探讨了吸烟引发的COPD的治疗方法,认为其基本治疗原则为化浊解毒,根据病情所处阶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病程初期,可选用清燥透浊解毒之法以清润透表祛邪;病程中后期,浊邪之象尽显,应选用芳香化浊解毒法及祛湿化浊解毒;病程终末期,痰瘀与浊毒互结,则需选用化瘀散浊解毒法。  相似文献   

11.
寒热并用的组方策略首见于《黄帝内经》,主要应用于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孙冰认为脾胃病的重要病机是寒热错杂,核心病机为脾寒胃热。脾为太阴,其气易虚,虚则有寒;胃为阳明,受邪易实,实则易热,因而治疗以寒热并用为基本大法,选方宜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乌梅丸等具有寒热平调作用的方剂为基本方,药物多以黄连、黄芩配伍干姜、吴茱萸、附子,同时强调治疗时应注意脾胃的生理特点,配合健脾益气、疏肝行气、养阴生津的党参、白术、柴胡、玉竹、麦冬、沙参、生地黄等药物,从而达到寒热并用以调阴阳,辛降并进以顺其升降的目的,无论是指导脾胃病的临床治疗,还是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李佃贵教授在治疗便秘病证属浊毒内蕴证的证候、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佃贵教授门诊治疗便秘病的经验处方,通过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依次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探索并分析便秘病证属浊毒内蕴证的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90首处方中,最为常用的药物为枳实、大黄、厚朴、当归、川芎、瓜蒌、石膏、知母、乌药、藿香;药性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大肠经;主要证候为大便偏干或黏腻不爽,胃脘部胀满,腹部隐痛,口干、口苦,心烦,乏力,纳少或纳呆,夜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腻。结论李佃贵教授治疗浊毒内蕴证的便秘病,治则为清热化湿、化浊解毒,具体以行气、化湿、清热、活血化瘀药组成,用药特色以辛开苦降为主,化湿与活血化瘀药为辅,两者相结合以祛浊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植物皮类中药入手,分析其药性及应用特点,探析"以皮治皮"理论内涵。方法:对《中华本草》进行逐条筛选,梳理出此部分药物在"皮病"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其药性特点,分析此类药物用于"皮病"的用药思想。结果:可用治疮疡、跌打肿痛、水肿、虫蛇咬伤、烧烫伤、刀枪伤等的"皮病"植物药有450味,占比74.5%;其中以用于外科病证、伤科中的跌打肿痛以及内科中的水肿者为最多。用治疮疡的药物多性寒凉、味苦,清热解毒、通利血脉而疗疮痈;用治跌打损伤者,多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功效;治疗水肿的药物寒热属性相当,味辛、苦居多,既能温中行气、清热除湿,又能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结论:用于治疗"皮病"的多为树皮、枝皮、根皮等草木皮,治疗的"皮病"主要有疮疡、跌打损伤和水肿。"以皮治皮"不只是对病位的界定,亦可指对标本治疗效果的界定,植物皮药大多作用于外在、初期,即对"标"的治疗,之后仍需配伍补虚药物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李东垣治疗癥积的用药特色。方法:从《李东垣医学全书》所收录的571首方剂中筛选出治疗癥积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癥积的用药特色。结果:获得治疗癥积的方剂共11首(包括10首丸剂、1首汤剂),涉及药味62种,用药频次≥3的有20味,厚朴、黄连出现频次最高;使用药物中温性药物频次最高,寒性药物次之;辛味药物频次最高,苦味药物次之;归脾经药物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次之;温里药、清热燥湿药和化湿药是常用药。获得治疗癥积的常用药对及组合25个,厚朴-黄连药对频次最高。结论:以辛温药物为主、佐以苦寒、重视调节脾胃气机是李东垣治疗癥积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屈杰  陈丽名 《中医学报》2021,36(1):110-113
国医大师周信有治疗慢性胃炎常用对药:白术、鸡内金伍用,白术益气健脾主升,脾气升则运化有权,鸡内金健胃消食主降,胃气降则收纳有功,二药相伍,有利于脾胃升降纳运功能的恢复;陈皮、砂仁伍用,陈皮长于燥湿健脾,砂仁善于化湿醒脾,一燥一化,使湿邪除而脾运;黄连、半夏伍用,半夏辛、温,功能健脾燥湿、消痞散结,又可化痰降逆,黄连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治疗脾胃病用药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旴江医家危氏治疗脾胃病用药特点。方法:选用Excel软件建立中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23.0"、"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频数、关联分析。结果:按纳入标准后获418首方剂,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补益药(24%),理气药(13%),温里药(11%),解表药(11%),温性药所占比例达43%。药味以辛(36%)、甘(24%)、苦(23%)为主,药物归经排名前三的是脾(24%),胃(19%),肺(16%)。置信度在90%以上的关联药物组合模式有大枣、甘草+生姜;厚朴、陈皮+甘草;白术、人参+甘草。结论:危亦林治疗脾胃病重视补虚、散寒、除湿、理气。用药以补气药为主,常用理气药、解表药、化湿药。性味多辛甘苦而温。归经重脏轻腑,突出脾胃肺经。常用药组功效偏于调和脾胃、理气和中、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8-2007年2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胃癌临床文献涉及的药方中使用频率居前的中药功效、单药及这些单药的性味归经进行分析。将文献分为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中药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中药配合化疗增效减毒3类。在此3类文献中,治疗胃癌最常用的药物均为白术、黄芪、党参、甘草、人参等补气药,其次为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消肿药,陈皮、木香等理气药及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重楼等清热解毒药。温、寒、平性药物,甘、苦、辛味药物及归脾、肝经的药物在胃癌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处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国家及各省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疫情确立的中医药诊疗方案,以及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整理其中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药,运用关联规则、药物复杂网络关系和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和K-Means算法进行药物聚类,分析组方核心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 纳入治疗方剂共639首,共涉及单味中药237味。频繁项集结果显示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甘草、杏仁、麻黄、石膏、黄芩、半夏、藿香、茯苓、陈皮、苍术、厚朴、连翘等,主要为宣降肺气药、清肺解毒药、芳香化湿药等,并形成支持度较高的药对、药组如麻黄、杏仁、石膏、黄芩配伍,茯苓、半夏、藿香、陈皮配伍等;频繁且相关结果显示,有些药对支持度不高但关联紧密,如附子、山茱萸、人参,草果、槟榔等组成的药对;复杂网络结果显示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黄芩为核心,与厚朴、苍术、草果、槟榔、茯苓、连翘、半夏、藿香、陈皮等形成紧密关系;聚类分析获得6类药物社团,具有清肺解毒、芳香化湿、辟秽化浊、通腑解毒祛瘀、回阳救逆、补气养阴等配伍特征。结论 结合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从不同层面反映COVID-19用药与配伍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疫病提供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玄府郁闭贯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始终,病机特点主要为湿、毒,兼杂寒、热、瘀、虚,故应以开通玄府为治疗要点.临证以辛药开通玄府、宣通气液、推陈出新.针对相应致病因素如水湿、湿热、瘀血等,可灵活采用清热开玄、理气开玄、活血开玄、运水开玄等法.观察期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水、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临床治疗期(轻...  相似文献   

20.
夏律  李铁浪 《中医学报》2022,37(1):54-58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