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规律,对13个阳性螺点7-11年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情况进行了观察。通过环境抽样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每次查出感染性钉螺后均对螺点进行药物喷洒灭螺。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规律,对13个阳性螺点7-11年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情况进行了观察。通过环境抽样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每次查出感染性钉螺后均对螺点进行药物喷洒灭螺。结果13个螺点中有12个螺点内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的再现,再现时间距首次灭螺后最短为1年,最长11年,平均5年。再现次数最多的4次。结果显示阳性螺点的疫源性可保持相对稳定。在治疗传染源的同时,应主要消灭阳性螺点,灭螺范围以螺点内定点灭螺效果为佳,且对阳性螺点应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3.
1个感染性螺点灭螺后11年的螺情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云南大山区阳性螺点灭螺后螺情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螺情的监测及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南山区1个阳性螺点1次定点灭螺后的螺情进行了11年的考核观察。每次均通过环境抽查设框调查螺情并解剖钉螺以求出钉螺感染血吸虫的自然感染率。结果 11年内共考核10次,结果显示灭螺后3年内查不到活螺,但第4年开始又在原螺点内找到钉螺,至第5年钉螺密度恢复到灭螺前水平,并有感染螺出现,且在未进行第2次灭螺的情况下,其疫源性保持5年未变。结论 阳性螺点的长期监测及消灭对于阻断云南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阳性螺点的监测可每2-3年进行1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南通市有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的原因,验证既往研究结论,为该类地区血吸虫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控制现场试验方法,现场观察人工输入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情况,同时实验室比较观察"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区土壤对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结果除如东县新店镇汤园村(有螺无病)现场光壳螺组外,实验钉螺在"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现场控制环境均可以被血吸虫毛蚴感染。各组光壳钉螺感染率低于肋壳钉螺,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光壳钉螺死亡率高于肋壳钉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新店=135.118,χ~2双甸=122.836,χ~2白蒲=154.436,χ~2丁堰=138.288,χ~2对照=151.923,P均0.01)。"有螺无病"和"有螺有病"区土壤试验组钉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如皋=0.071,χ~2如东=0.216,P均0.05),各组与无土实验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7.148,P0.05)。结论南通地区"有螺无病"区在输入足够数量血吸虫病传染源后有可能形成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必要开展血吸虫病和钉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生物源性杀螺药是指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或者是通过合成具有杀螺活性的仿生药物,对螺类进行控制的一类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源性杀螺药新品种不断出现,其范畴亦不断扩大。按照杀螺有效成分和来源分类,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生物源性杀螺药主要包括植物源性杀螺药、微生物活菌杀螺药、微生物代谢产物杀螺药及动物源性杀螺药。本文就近年来生物源性杀螺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云南省鹤庆县不同类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感染率与感染螺密度之间的关系,给开展疾病监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在坝区和山区各选择10个发现感染螺的有螺环境进行调查观察,并对有关资料作相关分析。1方法1.1选择1996年鹤庆县坝区和山区发现感染螺的各10个有螺环境作为观察点,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查螺,分环境、分框捕捉钉螺,逐框逐只以压碎法鉴别死活螺,镜检发现母胞蛐、子胞迹或尾迹之一者为感染螺。分环境计算钉螺感染率与感染螺密度。1.2按照数理统计的要求「‘’,对钉螺感染率与感染螺密度两项统计指标进…  相似文献   

7.
氯硝柳胺具有高效灭螺作用,效果稳定,在全国血吸虫病疫区广泛使用.现就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目前已确切证明家畜(牛、羊、猪、大)是主要传染源。据文献报道,该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内外已发现家畜以外的宿主,国外从80余种野生动物(包括旱獭)发现布病血清学阳性,国内从10余种野生动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张掖地区在1964~1980年从不同地区(农民、半农半牧区、牧区)、不同宿主(人、羊、牛)的体内分离出l04株布鲁氏菌,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鉴定97株,羊种菌92株(94.85%),其中羊1型29株(29.90%)、羊2型菌63…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有7个县18个村系无病有螺区,其中山区占88.9%,坝区占11.1%.本文对永胜和丽江县无病有螺和有病有螺村的钉螺进行了血吸虫感染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均可感染血吸虫毛蚴.说明无病有螺区潜在血吸虫病流行可能,应定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
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安徽省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与日本血吸虫的相容性,探索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原因.方法 采集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0只.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本省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钉螺群体感染,两组钉螺与毛蚴比例分别为1:20和1:40.以相同方法感染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作为对照.感染后将钉螺置于室内22~24℃温度下饲养90d.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在1:20组和1:40组中,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均未能被日本血吸虫成功感染,而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感染成功.至观察期结束时,无论是自然死亡率还是感染后死亡率,铜陵县的肋壳钉螺均显著低于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钉螺和泾县的光壳钉螺(均P<0.05),而后两地钉螺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当地钉螺与日本血吸虫不相容可能是宁国市有螺无病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巍山县高原峡谷型流行区选择两片独立而相邻的自然环境为观察区,逐月调查土表、土层钉螺和感染性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山区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夏季钉螺感染率较低,秋季则明显升高,以后呈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翌年雨季仍有感染性钉螺存活。感染性螺以土表分布为主,土层内仅占少数。结论:5至6月田间放牧的牛粪污染是产生感染性钉螺的主要原因;提示在春耕栽插之前进行人畜同步化疗可减少感染性钉螺密度;如果改春季查螺为秋季查螺可减少感染性螺点的遗漏。  相似文献   

12.
湖区草滩钉螺的分布及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湖滩钉螺分布的正态性进行讨论,提出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参考。方法1997年3月10日和4月16日连续两次调查钉螺,计算框内活螺数,对其分布特性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每框活螺数不符合正态分布,对其观察值进行对数转换后,其标准差小于均数,偏峰值减小,几何均值与中位数接近,经Shapiro-wilk检验,对数转换后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结论在计算活螺密度时,应将观察值进行对数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Art)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选择4-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村民,随机配对分为Art组和对照组,经查病后,血吸虫卵阳性者1次口服吡喹酮50mg/kg,阴性者服40mg/kg。受试村民于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1剂Art6mg/kg,以后每半个月重复给药1次,共服药4次,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淀粉),末次给药后25-32d作粪检复查。结果:Art组307人的粪检阳性率为4.2%,对照组306人的为15%,差异显著。此外,对照组有4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Art组则无。结论:口服蒿甲醚,对山区感染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并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钩棘单睾吸虫的第一中间螺蛳宿主自然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了一年中该虫尾蚴感染率随季节呈动态变化,10月份瘤拟黑螺感染率高达5.42%。各地瘤拟黑螺与纹沼螺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5%(38/1548)与0.73%(20/2726),表明前者为本吸虫更为适宜的第一中间宿主。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虫尾蚴侵染鱼类宿主后须经25d囊蚴发育完全成熟,而囊蚴感染终未宿主仅4d即可发育为成虫并产卵,其发育迅速为吸虫类所罕见。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高中度流行区非靶人群潜在传染源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流行区非靶人群的血吸虫感染情况及对血吸虫病流行所构成的潜在感染。方法 采用粪检方法对高、中度流行区流行村靶人群及非靶人群感染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高、中度流行村靶人群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8.42%和5.07%。结论 由于现行防治策略对高、中度流 行区非靶人群的血吸虫感染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且非靶人群血吸虫感染已对流行区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对其进行刻不容媛的查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调查并分析了钉螺阳性率及阳性螺密度两个指标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认为钉螺阳性率与滩地污染程度呈正相关;钉螺阳性率与阳性螺密度间无相关性。说明钉螺阳性率是反映滩地污染程度的指标,而阳性螺密度则反映滩地的易感性,两者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7.
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其水体感染性的消长规律,为优化江苏省急性血吸虫感染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一江滩连续12个月用棋盘式系统抽样法逐月采集钉螺,以压碎法鉴别捕获钉螺的感染性;以哨鼠法逐月测定滩内及周围水体的感染性.结果在江滩上12个月份均有感染性钉螺,但以5~10月份钉螺阳性率最高.滩内小型水体4~11月份均具有感染性;外江水体5~9月份具有感染性.结论在长江江苏段感染性钉螺滩块附近接触疫水全年均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其中以5~10月份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别实施“人畜化疗+健康教育”及“江滩综合治理+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表明各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感染度下降了90%以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以上,滩地野粪阳性率显著下降,滩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实施一般防治对策的对照试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耕牛感染率仍较高,滩地污染相当严重,血吸虫病流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