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单号干预组60例,双号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再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未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负性情绪,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的发作情况(AF)和心绞痛的稳定状态(A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应对技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 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癌患者治疗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疗效,是一种科学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正念干预对成人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成人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念干预,观察8周.干预前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评定两组强迫症状情况,采用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及语义流畅性测验...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6-4597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82例,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于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质量。 相似文献
6.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中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体检的高中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宣教;观察组在常规的宣教方法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干预后2组对象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高中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负性情绪,帮助其矫正不良认知,重塑健康行为,保持乐观自信的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狂犬疫苗接种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狂犬疫苗接种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狂犬疫苗接种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对患者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完成全程接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种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完成全程接种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狂犬疫苗接种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接种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gative emotional impact of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as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who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respectively ). The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hods, while those in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6 months postintervention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DS score were lower after 6 months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 P < 0. 05 ). The SAS, SDS score reduced much more in experiment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Conclusions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help them correct the negative perception, reshape health behavior, self-confident optimism and a good personality. 相似文献
11.
术前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给予系统心理行为干预,非心理干预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分别于入院3d内、住院10d、出院前1d完成负性情绪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或抑郁、不满意,负性情绪检出率为100%。住院10d及出院前负性情绪的评定显示,干预组发生负性情绪的人数明显少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心理行为干预,提高心理护理效果,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反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以及促进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伴有负性情绪的CA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24 h内和出院前24 h内分别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或缓解CAHD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2例住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患者采常规护理。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5周后对照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人际关系、偏执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6例EM 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及躯体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EMs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接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住院的1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组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使用自我接纳量表(SA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表(HAMA),观察整个治疗过程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功能的改善和抑郁症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相对于本组干预前,自我接纳因子评分和总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自我接纳总分和自我接纳因子升高(P0.05);2组较干预前,HAMD和HAMA评分降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接纳的能力,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对于抑郁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减轻宫颈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宫颈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宫颈癌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对2组干预前后焦虑恐惧、抑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增加手术耐受能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CBT。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能促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身体康复,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负性情绪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负性情绪及性功能.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性功能各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术后的性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