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血流丰富、使用寿命长、并发症低、对患者生活影响少等优点.我院有80%患者选择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而血管通路内血栓形成是影响内瘘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和护理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预防内瘘血栓形成造成闭塞尤为重要.本文就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57例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I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道。但由于每年至少100次以上的反复穿刺,加之尿毒症患者自身存在的凝血、纤溶异常,所以,内瘘狭窄和闭塞难以避免。有资料表明,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1]。因此,治疗和预防血管的血栓形成,是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1999年11月~2000年7月对7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各1例。所有内瘘均为直接动静脉内瘘(DAVF)。血管…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它有着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共有20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其中有38例次患者先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通路是血透病人的生命线,目前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动静脉内痿作为血管通路的比例占79.1%.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为病人做透析治疗行内瘘穿刺时,病人常需将衣袖拉至肘关节处,多数病人往往因袖口处口径相对较小而对前臂造成不同程度地束紧,而且肘关节处衣物折叠较厚,影响了病人的舒适度. 我院2010年9月~2012年5月对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病人衣服作了改进,经95例患者临床应用,病人自觉肘关节处不再有紧束感,舒适度较前提高,内瘘闭塞发生率4.2%.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华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66-5066
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而由于肾源紧缺。在大多数患者尚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情况下,目前血液透析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血管通路,预防和保护不当很容易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从而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本文就本院1995年以来356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49例内瘘闭塞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护理措施,旨在提高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旦内瘘血栓形成而闭塞,将影响病人的治疗,须重新做动静脉内瘘,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2002年11月-2004年5月对19例次内瘘血栓形成病人,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作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被视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1].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时,由于内瘘成熟时间短,血管脆性强,易致内瘘损伤、皮下血肿,影响内瘘的使用,因此首次穿刺前后的维护和护理对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流量多少、血液透析充分性尤为重要.现将我院60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82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针对内瘘情况进行护理.结果:9例内瘘血栓形成,6例形成假性动脉瘤,4例血流量不足.结论:应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宣教,精心护理患者的血管通路,从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4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84例中7例因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其他血管通道透析,3例因社会因素结束透析,其余患者动静脉内瘘均为有效的血管通路。结论加强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及时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肝素钠乳膏在保护动静脉内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较好的替代治疗方法,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须条件.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血管通路.但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需反复进行内瘘穿刺,易合并内瘘闭塞、血流量不足、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变硬狭窄,导致血管通路不能正常工作,严重影响病人透析效果.我院对维持性透析病人的动静脉内瘘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应用肝素钠乳膏涂擦按摩内瘘周围皮肤组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 (HD)是尿毒症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 ,因而永久性血管通路即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的必由之路 ,是尿毒症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细心护理、正确使用内瘘的同时 ,本身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从而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命 ,故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之说[1 ] 。我院自 1 995年 6月开展血液透析以来 ,总计开展动静脉内瘘形成术 1 52人次 ,无一例发生内瘘血栓形成或感染 ,达到了充足的血流量 ,保证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总结如下。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13.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最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随着血透设备的不断更新,临床操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动静脉内瘘闭塞率逐年增加;同时在透析患者中,老年人和伴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人受其自身血管条件及心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内瘘闭塞或无法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导致血透难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血管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内瘘血栓形成,发病率为透析患者的14%~36%[1],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已往治疗需导管取栓或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痛苦.2000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对26例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物理检查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22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每两周1次的物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物理检查早期检出内瘘狭窄16例,动脉瘤11例,内瘘成熟不良7例,肿胀手综合征3例,窃血综合征2例,内瘘闭塞3例。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理检查是一种易行、准确、经济的定期监察内瘘并发症的检查方法,能及时发现早期内瘘并发症,通过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减少内瘘闭塞发生,提高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0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发生内瘘闭塞31例,血管条件差15例,低血压8例,感染3例,动脉瘤3例,压迫时间过长2例,认为内瘘闭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及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立文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11,26(7):608-6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之一,优先于人工血管通路及中心静脉置管。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由于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内瘘堵塞,是造成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法.我科自2009年以来,采用手法按摩法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良好透析的首要条件。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及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较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有些患者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内瘘成熟慢,而其颈内静脉狭窄或有血栓形成,或有心脏基础疾病,颈内静脉置管风险大。故带隧道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为此类仍要求或只能血液透析的特殊患者带来希望。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在昆山市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