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sCD 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依据血清sCD 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 h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第1组(<1.93μg/L)39例:第2组(1.93~3.50μg/L)41例;第3组(3.51~5.00μg/L)51例;第4组(5.01~6.30μg/L)46例;第5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用EL ISA方法测定血清sCD 40L水平。结果在最初24 h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 h、1 m o和6 m o随访观察时间内,第4组和第5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 40L水平增高(>5.00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ACS患者7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40例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并对ACS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血浆PAPP-A和sCD40L浓度在AMI组、UAP组和SAP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在冠脉病变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向心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之间,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CS未合并DM与ACS合并DM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癍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清中可溶性CD40(sCD4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肾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sCD40和sCD40L,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检测50例健康人(对照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血液透析前、后血清sCD40、sCD40L、CRP和血清肌酐(SCr)的水平。结果 HD组血清sCD40、sCD40L、CRP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伴冠心病组sCD40、sCD40L和CRP水平与不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后血清CR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1),sCD40L和SCr水平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中sCD40、sCD40L、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68,r=0.549,r=0.721,均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sCD40、sCD40L和CRP协同发挥微炎症及细胞毒效应,共同参与了尿毒症患者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亦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为试验观察终点,依血清sCD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小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Ⅰ组(<1.93μg/L)39例;Ⅱ组(1.93~3.50μg/L)41例;Ⅲ组(3.51~5.00μg/L)51例;Ⅳ组(5.01~6.30μg/L)46例;Ⅴ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在最初24小时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小时、1个月和6个月随访观察时间内,Ⅳ组和Ⅴ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增高(>5.00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为试验观察终点,依血清sCD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小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Ⅰ组(<1.93μg/L)39例;Ⅱ组(1.93~3.50μg/L)41例;Ⅲ组(3.51~5.00μg/L)51例;Ⅳ组(5.01~6.30μg/L)46例;Ⅴ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在最初24小时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小时、1个月和6个月随访观察时间内,Ⅳ组和Ⅴ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40L水平增高(>5.00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功能进行Killip分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照病变支数按Gensini评分进行量化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sCD40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AMI组sCD40L水平高于UA组(P<0.05)。冠状动脉三支及双支病变组SCD40L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ACS组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呈Pearson正相关(r=0.216,P=0.002);sCD40L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21,P=0.001)。结论:sCD40L水平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步长丹红联合脑心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9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步长组(n=48)和常规组(n=43),常规组患者PCI术后采取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步长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联合脑心通.观察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心功能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再次入院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步长组术后3个月时射血分数(61.5% vs 55.3%,P<0.05)、6分钟步行试验(562 m vs 513 m,P<0.05)较常规组明显增高,血清sCD40L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2.23 ng/mL vs 2.62 ng/mL,P<0.01).结论 步长丹红联合脑心通对ACS介入治疗患者可明显降低sCD40L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 40L的影响,了解西洛他唑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92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西洛他唑治疗组48例,用EL ISA法测定92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 40L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 4O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予以西洛他唑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相似文献   

9.
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资料均显示,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裂、斑块中致凝血物质与血液直接接触和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冠脉急性血栓形成,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真正罪魁祸首。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是ACS发生的病理基础,免疫与炎症反应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CD40/CD40L作为免疫及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7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7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血小板CD40L与血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小板CD40L水平(3.96±2.36)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3.77±2.53,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6和0.519,均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出血及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病变。C一反应蛋白(CRP)已被视为ACS的发病机理之一,是心肌梗死、中风、心脏性猝死和外周血管病的强预示因素,CRP增高可预测冠状动脉综合征。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时,其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心肌肌钙蛋白T(cTnT)是一种调节蛋白,位于心肌细胞收缩装置细肌丝上。正常时血中检测不出,当心肌细胞的完整性丧失时和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后释放到血液中,是心肌细胞受损的敏感标志,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具有分子量小及胞浆浓度高的特点,故反映心肌损伤更为灵敏。为探讨cTnT和CRP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75例ACS患者同时进行全血cTnT和CRP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变化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8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sCD40L及TNF-α的血清含量。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分别为[(2.16±0.84)ng/ml,(2.93±0.9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0.86)ng/ml(P<0.05)]。AMI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UA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在AMI组为[(238.56±34.21)ng/ml]明显高于UAP组[(199.33±30.25)ng/ml(P<0.01)]和健康对照组[(132.25±29.28)ng/ml(P<0.01)]。sCD40L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标志,sCD40L可能通过促使TNF-α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CA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了血清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hs-CRP参与了C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3]。本文通过观察CAD患者血清sCD40L、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确定最宜剂量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8月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为Ⅰ组;将其随机分为Ⅰa、Ⅰb组,每组3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56例为Ⅱ组;将其随机分为Ⅱa、Ⅱb组,每组28例,均给予3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分别给予维持剂量75、150mg/d,7d为1疗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负荷剂量24h、用药后5d血清sCD40L水平。结果服药前4组sCD40L平均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Ⅱ组sCD40L平均浓度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负荷24h和服药后sCD40L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Ⅰa、Ⅰb组负荷量24h和服药后sCD40L水平均明显低于Ⅱa、Ⅱb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健康人群,服用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清sCD40L水平,符合剂量氯吡格雷抑制效果确切,对于SAP抑制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D4 T细胞CD40L的表达率、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探讨CD40/CD40L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途径。方法ACS患者42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健康对照者13例。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CD4 T细胞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结果AMI、UAP、SAP、对照组CD4 T细胞中表达CD40L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67±3.31)%、(3.24±1.13)%、(2.29±1.93)%、(0.57±0.19)%,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UAP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组血清sCD40L水平分别为(14.53±8.08)ng/mL、(8.06±6.96)ng/mL、(7.37±3.59)ng/mL、(4.45±1.48)ng/mL,AMI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ACS患者CD4 T细胞CD40L的表达率和血清sCD40L水平增高,在AC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0L和sCD40L有望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吴云 《临床医学》2006,26(8):72-7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胆红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08例ACS病人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STEMI组,40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8例),对照组45例为健康查体人员。108例病人中6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22例,三支病变组(18例),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30例非冠心病病人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中UAP组高于STEMI组(P〈0.05)。造影正常组血清胆红素也高于其他三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多支病变组(P〈0.05)。结论ACS病人血清胆红素低于正常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直接沟通免疫和凝血两大生理系统的桥梁之一,是迄今所知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状态的惟一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中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淑 《临床医学》2004,24(1):10-11
目的 :C 反应蛋白 (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程中观察CRP的变化 ,以了解CRP同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系。方法 :对 40例ACS患者于入院时、一周、一月分别测CRP ,对照组是 3 0例本院健康医务人员。结果 :ACS患者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RP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应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安慰剂组),B组(辛伐他汀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常规酶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2、4和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及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P〈0.01,P〈0.01)。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同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浆TC含量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B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sCD40L的水平,对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