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东湖区2010~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2010~2011年东湖区所辖监测医院共报告AFP 病例131 例,24h个案调查率100%,合格标本采集率100%,麻痹后75d内随访率100%,病例均为县级以上医院报告,报告及时率100%,无迟报、漏报发生.无乡镇级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结论 东湖区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就诊的AFP 病例能够准确诊断、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2.
泸州市1995年15所哨点医院监测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AFP)15例。15例 AFP 病例均为肢体运动障碍后2天内就诊,就诊率100.0%。防疫站接到报告48小时内调查率100.0%,而合格粪便采集率仅66.7%,主要原因是各级医疗单位迟报,漏报。  相似文献   

3.
郑惠平  张丹 《吉林医学》2012,(26):5694-5695
目的:了解导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不合格便标本病例发生原因,为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4年~2011年AFP不合格便标本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04年~2011年共报告不合格便AFP病例28例,其中超时采便27例,占96.43%;病例主要集中于禹州市、长葛市,2008年~2011年比例升高,5岁以下儿童不合格便比例大;市级及以上医院报告25例,占98.28%;基层医院首诊报告率为3.57%。结论:超时采便是不合格便AFP病例主要构成。应加强培训、督导、宣传及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提高主动发现AFP病例能力,开展针对性脊灰防控措施,确保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持续确保在全县范围内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方法按照《全国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要求,按月、旬或不定时到医院门诊及相关科室进行监测,发现疑似AFP病例及时报告,调查病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送检。结果全县1995-2004年AFP病例监测共报告46例,经省级专家组按病毒分类和临床检查诊断,44例为非脊灰AFP病例,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率2.6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年均82.61%,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部的要求。结论会泽县已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但还要继续保持高质量的监测,维持全县今后无脊灰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方法: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07-2011年5年AFP病例数据,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质量及监测效果.结果:1068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以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3∶1.AFP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占35.7%.以省为单位,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各项及时性指标均>80%.病例就诊2次时,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8.0%,≥3次时,不合格率达到52.4%.结论:贵州省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较高,病例就诊次数越多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分析延安市2000-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摸清继续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的薄弱环节。方法 汇总分析5年来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束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5年超过1/10万的指标,48h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每年均大于80%的指标,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100%,及时随访率年均为87%。结论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延安市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县21307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以下简称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我县2007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随访,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我县15岁以下儿童AFP发病3例发病率为2.64/10万,发病年龄在05岁之间,病例集中在冬春季,发病地区分散在不同的两个乡;脊灰疫苗(以下称OPV)接种均按规定剂次完成,疫苗接种方式为常规及强化免疫;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3例病例初次报告单位均为县级医院,最后确诊单位均为省级医院;结论:逊克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乡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2015-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特征和监测质量,为继续维护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AFP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连云港市累计报告AFP病例51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全市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 64/10万。AFP病例全年散发,无明显时间聚集性。4岁及以下病例居多,构成比为54. 90%。AFP病例的48 h内流调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100. 00%和92. 16%; 60 d内及时随访率、75 d内随访信息及时报告率均为100. 00%。经过治疗仍有25. 49%的病例残留麻痹。市、县、乡级医疗机构首诊报告率为64. 00%。结论连云港市AFP监测系统运转质量良好,但其敏感性、首诊报告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仍需巩固提高。部分儿童仍存在残留麻痹,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长春市2012~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AFP病例的数据分析,并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结果:长春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43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9/10万,48小时内调查及时率为100%,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7.67%,标本7天内送检及时率为97.67%,省级实验室28天内病毒分离及时率为100%,病例75天内随访及时率为100%。结论:2012~2013年长春市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分析我市1995年2002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摸清继续巩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薄弱环节。方法 汇总分析8年来各县区报告的AFP病例资料。结果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连续8年接近和超过1/10万的指标,48h调查率、粪便标本7大内送检率均大于80%的指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年均为86%,及时随访率年均为63%。结论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我市1999年以前及时随访率和1995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达标,2000年后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汇集福建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 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的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地区3家基层医院2013年1月—6月共计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总结其原因及项目分布。结果在34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有凝块或标本凝固(30.9%),脂血(19.1%),标本量不足(18.2%),溶血(14.4%),抗凝剂比例不恰当(7.7%),血液稀释(5.0%),容器错误(2.9%),陈旧标本(0.6%)。其中红细胞沉降率标本和凝血功能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占30.0%和28.9%,生化标本占22.9%,血常规标本占18.2%。结论基层医院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需加强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以保持高质量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有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云区医疗机构日常消毒状况。方法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2009~2012年白云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本总数4153份,合格3928份,合格率为94.58%,各年总合格率依次为91.68%、94.20%、95.20%、96.53%,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P〈0.01)。不同监测项目中以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最高(100.00%),最低为医护人员手(91.31%),不同监测项目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3,P〈0.01)。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中合格率最高为区镇医院96.97%,其次为民营医院94.1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64%、民营诊所8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7,P〈0.01)。结论白云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逐年上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有差异,需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紫外线灯强度等薄弱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4-2010年AFP监测病例进行分析,同时对该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2004-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134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09/10万~4.2/10万范围,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监测方案的要求。134例中确诊脊灰野病毒0例、vapp病例0例,分离到Ⅰ型疫苗株1例(0.75%)、Ⅱ型疫苗株7例(5.22%)、Ⅲ型疫苗株2例(1.49%)、非脊灰肠道病毒13例(9.70%)。报告的134例病例中,无免疫史7例,占5.22%,失访2例,占1.49%。结论做好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AFP病例首诊报告及合格便标本的采集、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无脊灰证实阶段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甘肃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为制定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1—2019年甘肃省疟疾病例信息,对其发病情况、输入地分布、诊断方式、诊断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全省共报告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99例,194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97.49%),5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51%)。疟疾分型以恶性疟和间日疟为主,分别占57.79%(115/199)和36.18%(72/199)。所有病例职业以农民最多,占56.78%(113/199)。病例输入地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安哥拉、乍得、尼日利亚等22个国家,占69.85%(139/199),剩余30.15%(60/199)的病例输入地为以印度尼西亚为主的亚洲。199例病例中,疾控机构诊断病例占22.11%(44/199),医疗机构诊断病例占77.89%(155/199)。疾控机构病例诊断比例由2011年50.00%(9/18)降至2019年的11.11%(2/18),医疗机构诊断病例比例由2011年50%(9/18)上升到2019年88.89%(16/18)。疾控机构诊断的病例中市级疾控机构诊断最少,为6.82%(3/44)。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其中卵形疟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长,中位数为3 d。结论 继续提高医疗和疾控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避免消除疟疾后因输入性疟疾误诊、漏诊而引起的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7.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刘锐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66-1167
目的 为加强澄迈县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010~2011年对澄迈县辖区内医院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对澄迈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的物体表面、手和皮肤粘膜消毒效果、使用中消毒剂等项目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结果 共抽检1 806份,致病菌未检出,全部合格份数为1 486份.合格率分别为86.27%.其中2010~2011年县直属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6.63%和97.01%;个体医疗机构合格率为82.40%和83.99%.结论 县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项目如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合格率相对较差,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智能触发扫描技术与预设时间法在肝脏动脉CTA检查中的对比分析。方法智能触发扫描技术与预设时间法进行比较:随机分组各行80例肝脏动脉CTA,智能触发扫描技术组以腹主动脉腹腔干水平为监测点,当峰值达到150Hu时,自动触发扫描动脉期;预设时间法根据个体情况及经验设定扫描时间,一般动脉期为25~30秒,其余扫描参数及条件均一致。由三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以统一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智能触发扫描组优38例,占47.5%;良33例,占41.2%;合格8例,占10.0%;不合格1例,占1.3%。预设时间组优16例,占20.0%;良26例,占32.5%;合格31例,占38.7%;不合格7例,占8.8%。经X2检验分析,两组图像中达到优级、合格和不合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CT肝脏动脉CTA智能触发扫描技术较预设时间法更具有优势,能获得更优良的肝动脉图像质量及更准确的时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南通市体检者中原发性肝癌的流行趋势。方法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信息系统中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成人体检者157554例作为研究对象,157554例中肝超声检查为124313例,发现肝肿瘤.进行CT或MRI,结合乙肝病史和甲胎蛋白异常升高,确定原发性肝癌。结果①157554例体检者中施行肝彩超124313例。检出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19例,其中2009年9例,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为0.0188%(9/47818),2010年6例,其发病率为0.0134%(6/44927),和2011年4例,其发病率为0.0062%(4/64809),呈逐年下降趋势。②19例中,男16例,女3例,50~〈60岁组以上多见,HBsAg(+)或HBeAg(+)或乙肝史9例(47.37%)。非手术治疗15例(78.94%),手术4例(21.06%)。结论南通市体检者中原发性肝癌是一个常见的恶性肿瘤.但逐年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