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F_1)和原癌基因(c-Myc)在年龄在3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E2F-1和c-Myc在SCC发生发展中的关系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0份、CIN标本3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1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E2F-1和c-Mye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SCC组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E2F-I的表达与SCC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O.01)。c-Myc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c-Myc在SCC中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氏0.01),但其与分期无关。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在SC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2F-1和c-Myc在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E2F-1和c-Myc上调表达可作为SCC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和环氧合酶-2(COX-2)在年轻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轻女性SCC组织标本40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3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1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c-Myc、COX-2的表达水平和MVD ,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性。[结果]SCC中c-M yc 、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67.5%(27/40),均显著高于 CIN 组和 NCE组( P <0.01);c-Myc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1),与分期无关;COX-2的表达与SCC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 <0.01);NCE、CIN、SCC组中M VD呈逐渐升高趋势,在SCC组中c-M yc 、COX-2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M VD值具有明显相关性( P <0.01);SCC组织中c-Myc 、COX-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Myc和COX-2在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有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6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HP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MIB-1标记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HPA在NCE、CIN及SCC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46±0.0166、0.0968±0.0155及0.1175±0.0212。从NCE到CIN再到SCC,HP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IN组,HPA高表达者MVD及LMVD均分别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CIN组表达分别与MVD及LMVD显著正相关(MVD:r=0.625,P=0.000;LMVD:r=0.380,P=0.022),而与PI无关(r=0.300,P=0.075)。在SCC组,HPA高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330,P=0.006),而分别与LMVD及PI无关(LMVD:r=0.124,P=0.314;PI:r=-0.077,P=0.533)。HPA在SCC组表达分别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宫颈鳞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1)。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但未达统计学意义(t=1.946,P=0.056)。宫颈鳞癌HP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0.0607)。结论 HPA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HPA在CIN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微淋巴管生成,在SCC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及癌细胞浸润转移。HPA过度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HAI-1)及Matriptase在宫颈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上皮(NCE)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SCC、60例CIN、30例NCE中HAI-1及Matriptas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AI-1在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Matriptase在SCC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两者表达与宫颈癌临床期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肿瘤大小相关,与年龄无关;HAI-1和Matriptase两者表达均呈负相关,在NCE、CIN、SCC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565、-0.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Al-l和Matriptase的异常表达在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HAI-1联合Matriptase可作为判定SCC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B-1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正常子宫颈上皮(NCE),3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子宫颈鳞癌(SCC)组织增殖指数(PI,MIB-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VEGFR-3标记)。结果 MIB-1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核。MIB-1标记的PI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96.0±54.6、300.0±157.1和378.7±199.6。从NCE到CIN再到SCC组,PI显著升高(P〈0.05)。MIB-1在CIN及SCC组表达均分别与MVD显著正相关(CIN:r=0.442,P=0.007;SCC:r=0.253,P=0.037),而与LMVD无显著相关性(CIN:r=0.099,P=0.567;SCC:r=0.159,P=0.196)。MIB-1在SCC组表达分别与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有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其PI均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及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5)。MIB-1高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0.0383)。结论 MIB-1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子宫颈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环加氧酶2(C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c-Myc和COX-2在SCC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联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和邯郸市中医院手术切除的SCC组织标本40份、CIN标本31份,正常宫颈组织(NCE)1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c-Myc和COX-2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分析两者在SCC组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分期早晚、病理分型高低、淋巴结转移等病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c-Myc在SCC组中的阴性表达率为62.5%(25/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在SCC组中c-Myc的表达与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在SCC组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P<0.01),COX-2的表达与SCC的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两者在宫颈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c-Myc和COX-2在年轻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Myc和COX-2上调表达可作为SCC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P16和Ezrin在正常宫颈组织(NCE)、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NCE9例,CIN40例,(其中CINⅠ级10例、CINⅡ级15例、CINⅢ级15例)SCC2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Ezrin在NCE、CIN及SCC中的表达状态.结果 在NCE、CIN和SCC组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 %(1/9)、67.5%(27/40)和89.3%(25/28),CSS与CIN、CIN与NCE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zrin在NCE、CIN和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9)、65%(26/40)和96.4%(27/28),SCC与CIN、CIN与NCE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P16蛋白和Ezrin蛋白在NCE、CIN和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现明显增加,联合检测P16和Ezrin,可能作为SCC的早期诊断、判断恶性潜能及肿瘤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和MMP-9在宫颈癌的演进过程中其表达与局部微血管生成间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CC)、5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Ⅱ、Ⅲ)和15例正常宫颈上皮(NCE)组织中VEGF和MMP-9的表达并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MP-9在宫颈癌的演进过程中与MVD的关系。结果NCE、CIN及ICC组中MVD值分别为(12.31&#177;3.82)、(35.66&#177;6.35)和(48.19&#177;10.82),逐渐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MMP-9在NCE、CIN、I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9.23%;67.50%、13、33%;42.31%、77.50%,逐渐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在CIN和Icc中,当VEGF、MMP-9均呈阳性表达时,MVD值(50.33&#177;11.22),显著较VEGF、MMP-9均呈阴性表达时的MVD值(25.06&#177;7.63)高(P〈0.01)。VEGF和MMP-9的表达有正相关性(rs=0.284,P〈0.05)。结论微血管生成及VEGF、MMP-9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VEGF及MMP-9在宫颈癌微血管生成中起正性调节及协同作用;MVD值升高提示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增加,VEGF、MMP-9可作为预测宫颈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中Smad4的表达情况.检测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Smad4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41.67%和45.59%.从NCE到CIN及SCC.Smad4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在SCC组.随Smad4表达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x2=4.446,P=0.035);随Smad4表达增强,PI和MVD均有升高趋势,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Smad4表达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与否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参与SCC的发生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生成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局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28 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Ki-67增殖指数(PI)和CD34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LMVD 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2.24±3.82),(6.37±5.69)和(8.29±2.80).从NCE,CIN到SCC.LMVD显著升高(P<0.01).SCC组L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PI及MVD无显著相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其L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5).高LMVD的SC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LMVD者(P<0.001).结论 SCC局部LMVD升高可能预示肿瘤进展及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谭春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57-2059
目的:探讨Metas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CIN、5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Metastin和MMP-9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Metastin阳性表达率(40.38%)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和宫颈CIN组(分别为90%、73.33%;P<0.05),且Metastin表达缺失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宫颈鳞癌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和CIN组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MMP-9蛋白高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鳞癌中,Metastin与MMP-9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28,P<0.01)。结论:Metastin、MMP-9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OPN、MM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OPN和MMP-2在14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2例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和78例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OPN、MMP-2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7.14%、34.38%和66.67%以及14.29%、40.63%和74.36%,三组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质浸润深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其OPN和MMP-2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间质浸润深度≤1/2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P<0.05).鳞癌组织中OPN、MMP-2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OPN、MMP-2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PN及MMP-2的表达或有助于宫颈鳞癌转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SCC)局部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癌组织局部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细胞增殖指数PI(MIB-1标记)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VEGFR-3标记)。结果 CD34标记的MVD在NCE、CIN及SCC组分别为(6.3±2.9)、(18.0±4.7)及(58.2±19.6)条。从NCE到CIN再到SCC,MVD显著升高(P<0.01)。在CIN中,MVD表达与PI显著正相关(r=0.373,P=0.025),而与LMVD无显著相关性(r=0.138,P=0.421)。在SCC中,MVD表达分别与PI及LMVD均无显著相关性(PI:r=-0.033,P=0.790;LMVD:r=0.114,P=0.354)。MVD在SCC组表达与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无关(P>0.05)。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MVD显著高于未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P<0.01)。结论 MVD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宫颈异型上皮细胞增殖及宫颈鳞癌细胞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iam1和MMP-14在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中的表达,了解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某院病理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手术切除宫颈鳞癌标本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正常宫颈10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iam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高于CIN和正常宫颈(P<0.01);Tiam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4在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和正常组织,且在CIN的表达亦高于正常组织(P<0.05);MMP-14的表达与深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Tiam1与MMP-14可能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恶性发展过程,且与宫颈癌的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蛋白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表达阳性的癌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患者40例、CIN患者5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患者鳞状上皮组织和间质中RAG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RAGE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宫颈鳞癌中均有表达,在三者中的表达逐渐增高;(2)RAGE蛋白在CINⅠ、CINⅡ、CINⅢ中的表达逐渐增高;(3)RAGE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分化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而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血管侵犯无关。结论RAGE在宫颈鳞癌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