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2.
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收治的269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的抗原,并与50例健康儿童的标本相对照。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儿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9.2%、杯状病毒7.8%、腺病毒1.1%,未检出诺如病毒;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同时用RT-PCR及ELISA2种方法检查56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查一致率达96.43%。56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血清Ⅰ型3份,Ⅱ型3份,Ⅲ型43份,Ⅸ型4份,未能分型3份。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杯状病毒以秋季多。结论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莞市病毒性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埗医院、寮步医院腹泻门诊病人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检测粪便样品共831份,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64%和17.57%。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阳性样品以GⅡ型为主。0~3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论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冬季的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男女性人群都可感染。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病毒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星状病毒(Astrovirus)、A族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诺如病毒 GI/GII(Norovirus GI/GII)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方法:根据各病毒基因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灵敏性实验,并使用该法对256份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常见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以外的病原体不发生扩增反应。该法检测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的灵敏度可达500copies/ml。256份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3%( 8/256),42.97%(110/256),9.38%( 24/256),10.16%(26/256),与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结论:该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的优点,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5.
2006年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2006年1—12月在卢龙县妇幼保健院、卢龙县中医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共采集0~59个月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454份,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分析。结果454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16例,阳性率为47.6%。轮状病毒G血清型检测83份标本,其中以G3型为主,占63.9%(53/83);P基因型检测62份标本,其中以P8型为主,占83.9%(52/62);G/P优势组合型以G3P[8]为主,占62.9%(39/62)。检测轮状病毒阴性标本238份,其中杯状病毒阳性54份,阳性率为22.7%;肠道腺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为13.4%;星状病毒阳性8份,阳性率为3.4%。结论轮状病毒是2006年河北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7-2008年广州市监测点医院门诊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方法收集广州市2007-2008年监测点医院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954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954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各种病毒的抗原阳性率为诺如病毒18.8%(179/954),其中07年12.2%(32/262),08年21.2%(147/692),轮状病毒30.8%。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8~11月份,2岁以下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91.6%,病例集中在6~23月龄。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0.4%(144/179),144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有1份是GⅡ2型,其余全部为GⅡ4型。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门诊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2007-2008年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院门诊成人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两家哨点医院收集门诊18岁以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27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A群轮状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幌病毒,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结果共12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其中男性占54.33%(69/127),女性占45.67%(58/127),年龄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为25%(7/28)。127份粪便标本中,单一腹泻病毒感染25份,阳性率19.69%,其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5.52%(7/127);诺如病毒阳性11份,阳性率8.66%(11/127);札幌病毒3份,腺病毒阳性3份,阳性率均为2.36%(3/127);星状病毒1份,阳性率0.79%(1/127)。未见混合感染,发病具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升高现象,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流行株为别为GII-4型、GI-2型、AD41和HAstV-1。结论医院就诊成人腹泻病例中约I/4为病毒性腹泻.其中诺如病毒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感染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病毒性腹泻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2013年间常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4家监测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星状病毒、扎如病毒和肠腺病毒.结果 共检测粪便样本4 214份.1 255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78%.轮状病毒、诺如病毒GⅠ型、诺如病毒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以及肠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7.6%、1.4%、18.6%、1.6%、1.5%和1.1%.各年龄组均有病毒检出,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92岁,分别为感染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感染不存在男女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毒性腹泻感染有差异.不同病毒病原的感染存在不同的高峰期,但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结论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浦东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尤其是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 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0.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7):945-948
目的分析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0月-2020年9月揭阳市2家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10月-2020年9月揭阳市2家哨点医院共送检粪便标本1 512份,病毒总阳性率为11.24%(170/1 512),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21%(109/1 512),诺如病毒阳性率为4.23%(64/1 512),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46%(7/1 512),两种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4,P0.01)。诺如病毒阳性样品中GⅠ型占0.26%(4/1 512);GⅡ型占3.90%(59/1 512),GⅠ型和GⅡ型混合感染占0.06%(1/1 512)。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检出率高峰分别在1月和11-12月;5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各年龄组间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结论揭阳市病毒性腹泻以A组轮病毒和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重点防控对象,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和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流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广州市白云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241例流动儿童腹泻患者的人口资料学以及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轮状病毒(RV),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诺如病毒(NVs)、星状病毒(AstV),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腺病毒(AdV)。结果 241例患者粪便标本中RV、NVs、AdV、Ast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56.0%(135/241),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3.6%(105/241)、11.2%(27/241)、7.9%(19/241)、6.6%(16/241)。27株NVs阳性毒株均为GII-4;19株AdV中14株为AdV-41型,并有AdV1、2、3、31型的散在感染;AstV感染15株,均为AstV-1型。结论病毒为流动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其他依次为NVs、AdV和Ast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浙江省急性腹泻患儿的常见病毒组成.方法 采集5岁以下(≤5岁)急性腹泻患儿的811份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B/C组RV、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肠道腺病毒(AdV)、星状病毒(AstV),并利用RT-PCR对RV的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结果 811份粪便样本中,RV、NoV、SaV、AdV 及AstV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25.52%、18.37%、4.44%、2.71%和1.23%;65份(8.01%)混合感染标本中以RV和NoV混合感染所占比例最大(56.92%); 116份RV的G/P分型中,G3型(37.93%)、G1型(32.75%)和P[8]型(57.76%)是RV的优势型别,且G3/P[8](27.59%)是混合感染最主要的组合.结论浙江省五种常见腹泻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流行状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发病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RV免疫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疫情监测系统中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提取的RV-RNA做基因分型。结果 2009年调查地区各级监测医院共报告5岁以下感染性腹泻儿童5893例,其中RV阳性2 303例,阳性率为39.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RV阳性率逐渐减小,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月~(41.8%)和10月~(43.9%)两个季节腹泻儿童RV阳性率高于4月~(30.8%)和7月~(26.8%)(P〈0.01)。男性与女性患儿RV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抽取100份经ELISA检测RV阳性的2303份标本中,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4.0%,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2.0%。结论 RV是深圳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以G3型为主,可作为研究RV疫苗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太原市5岁以下住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轮状病毒(RV)、人杯状病毒(HuCV)、人星状病毒(HAstV)和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321份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组RV抗原,巢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阳性标本进行G、P分型;采用巢式RT-PCR检测HuCV和HAstV;采用PCR反应检测EAdV。结果 321份样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A组RV(53.0%)、HuCV(23.4%)、AstV(7.2%)和AdV(5.3%)。对170份RV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G9型及P[8]型为优势株;1318个月年龄段患儿中RV检出率最高(69.0%),2012年RV发病高峰在12月、1月(76.3%)。4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 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以G9、\P[8]为主要优势株,HuCV、AstV和AdV也是重要的病原,2岁以下婴幼儿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5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2月市级哨点医院的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腹泻粪便标本600份,病毒核酸阳性130份,检出率为21.67%,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株检出率最高,为62份(10.33%),其次是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和腺病毒;其中札如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均有腹泻病毒核酸检出,1~4岁组和30~39岁组腹泻病毒核酸的总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38%(22/64)和29.59%(29/98),>60岁组检出率最低为11.94% (8/67);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深圳市全年各月份均有病毒性腹泻发生,1月、2月和3月的检出率较高,而8月份的检出率最低.结论 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各年龄组男女均可感染,2014-2015年深圳市的优势病毒是诺如病毒Ⅱ型和轮状病毒,5岁以下婴幼儿是腹泻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浙江省萧山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轮状病毒A组G型、P型的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收集2010年6~12月浙江省萧山区急性婴幼儿(≤5岁)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应用多重PCR技术从临床标本中扩增轮状病毒A组G型、P型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的亲缘关系并绘制进化树。结果162例粪便样本,ELISA结果为54例阳性。PCR检测结果G1型为32株,G2为5株,G3为9株,P型中,P4为3株,P8为5株,成功地对16例A组轮状病毒基因进行测序。2010年A组轮状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参考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A组基因核苷酸序列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结论轮状病毒A是引起浙江萧山地区急性腹泻的主要的病原之一,其病原具有基因型别的多样性,Gl型可能是2010年浙江萧山地区流行的优势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2009—2011年感染人的轮状病毒流行株的血清型情况。方法采用A组轮状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对采集来的288例腹泻标本进行轮状病毒阳性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腹泻标本经处理后,采用多重一步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轮状病毒株的血清型进行鉴定,并通过对阳性标本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以进一步鉴定毒株的血清型。结果对288例标本进行ELISA检测,RV阳性177例;血清型检测共测得G1型73例(41.2%),G2型12例(6.7%),G3型67例(37.9%),另有25例为G1和G3混合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大庆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对成人腹泻影响较小,2009~2011年大庆地区流行的RV以G,和G,型为主。此外,出现了G1和G3混合型,说明病毒血清型之间出现了一定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