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省疟疾监测点5年纵向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方法根据疟疾发病情况,江苏省从2005年起选择发病率较高的睢宁县官山镇、铜山县棠张镇、泗洪县天岗湖镇、盱眙县仇集镇和宜兴市张渚镇作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人个案调查、媒介密度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09年5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65、46、40、28和24例,发热病人血检率从2005年的2.76%,提高到2009年的5.16%。203例疟疾病人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52例,占74.88%;在村医初诊的25例,占12.31%。结论提升乡镇医生疟疾病例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能力,对及时发现传染源,减少二代病人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疟疾监测点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疟区疟疾监测方法。方法对监测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疟疾抗体纵向监测,按蚊种类、主要传播疟疾媒介种群密度和叮人率调查。结果监测点疟疾发病率和常住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原虫阳性率由2005年分别从0.69/万及0.02%下降至2009年均为零。结论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媒介依然存在,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是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镇江丹徒区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疟疾监测点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疫点调查和处置表、以及媒介按蚊种群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7例,国内省外输入病例6例,境外输入病例3例.全区共血检发热病人56 285人次,血检率为1.27%.血检本地人口51 709人次,血检阳性5人,阳性率为0.01%;血检外来流动人口4 576人,血检阳性8人,阳性率为0.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01-2011年镇江市丹徒区省级疟疾监测点共采集重点人群滤纸2459人份,阳性31人,阳性率1.26%;采集小学生滤纸2 892人份,阳性39人,阳性率1.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1-2016年共捕获按蚊1 744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结论 2008年以来镇江丹徒区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由于传疟媒介仍然存在,一旦有输入性传染源的输入,仍然有引起疟疾传播与流行的可能,因此仍需加强疟疾的监测与控制,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茂名市茂南区疟疾流行、防治现状,探索茂南区消除疟疾的可行性。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 10年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32 253人,共检出疟原虫感染者5人,感染率15.50/10万,皆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例恶性疟,4例间日疟,无二代病例感染;2010—2013年共捕获按蚊5 682只,经鉴定未发现引起疟疾流行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茂南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是66.33%和74.44%。结论茂南区采取了有效的控制疟疾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措施,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沧源县1999年1—6月疟疾流行情况。方法 发热病人血检,居民带虫率调查,媒介调查。结果1—6月疟疾病例55例,其中间日疟33例,占60.00%,恶性疟16例,占29.09%,未分型6例,占10.91%。可捕到微小按蚊。结论 沧源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须加强监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评价和分析万宁市原疟疾高流行地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实施效果,揭示海南山区消除疟疾的过程和规律,为海南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地区4个乡镇和4个国营农场近10年来疟疾发病率监测、居民疟原虫率监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媒介按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显示10年来4个乡镇和4个农场均达到较高的发热病人年血检率(15%~25%),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一致,疟疾发病率自2010年下降至零、居民疟原虫率和外来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也下降至零,当地两种主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种群密度已下降至很低的水平.结论 传疟媒介密度大幅度降低,加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是疟疾得以稳定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已步入消除疟疾阶段.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加速了当地消除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6~2010年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消除疟疾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东莞市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东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79例,其中新发46例,占58.23%,复发33例,占41.77%。当地感染4例,占5.06%,外地感染75例,占94.94%。在全部病例中,以未分型为主。全市共血检发热病人38 74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0.09%,受疟疾威胁的人口主要是流动人口。媒介监测结果显示近几年东莞市成蚊以库蚊为主,未发现按蚊。结论采用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及提高各级专业人员的疟疾防制技能等综合防治措施和策略,可以阻断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陈和仙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3):318-319,329
目的分析云县1986~2010年疟疾发病情况及其流行趋势,为消除该县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6~2010年以来的发热病人血检、居民血片普查、按蚊调查、疟疾疫情数据。结果 25年间,云县共报告664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66/万,其中内源性病例69例,外源性病例595例;发热血检88308人中,阳性率为0.54%;居民血片普查13542人,带虫率为0.19%,荧光抗体测定7 277人,阳性率为3.17%;现症病人治疗1908人,休止期根治4045人,预防服药10635人,灭媒喷洒1166868M2。共捕获蚊62329只,14种蚊虫,其中中华按蚊为当地优势蚊种。结论该县疟疾病例主要属于外源性病例,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探讨疟疾监测对象。方法对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邳州市12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2.19万(168/137853o其中按诊断原因: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4.14%(162/251),占总阳性数96.43%(162/168);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为0.0044%(6/137602),占总阳性数3.57%(6/168)。按血检人群来源分: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7.98%(131/168),输入性病例占22.02%(37/168)。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邳州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本地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基本消灭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巩固后,疟疾监测对象可以为二热病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2007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7年的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季节、性别和职业、发热病人血检和复发情况,对重点地区进行按蚊密度调查。结果2007年江苏省报告疟疾940例,发病率为0.13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6%;本地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8%,外地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8%,二者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别(P〈0.01);全省复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36%。结论部分地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偏低,复发病人较多,以及中华按蚊数量明显增加,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李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荆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栓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l%。抗体阳性率1.79%(24/13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534)。结论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贡山县疟疾防治工作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教据和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逐人逐户问卷调查,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栓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走访村民803户,2751人,疟疾发病率48.42/万;有疟史者224人,疟史率为8.14%。3个乡镇共问卷调查中小学生699人,知晓疟防知识184人,知晓率26.32%;村民走访2751人,知晓疟防知识224人,知晓率8.14%。对发热病人血栓578人,阳性133人,血栓阳性率为23.01%;捡查县乡两级疟疾处方352张,正规处方81张,占23.01%。结论贡山县疟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提高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血栓漏报率估算疟疾发病率可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8年“三热”病人疟疾血检状况,分析其监测的效果。方法对医院监测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或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采血作疟原虫检查;收集2008年疟疾血检监测数据,以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对各镜检点阴性和阳性的血膜片进行抽检,计算血膜片的合格率及复核符合率。结果全市共血检9788人次,发现阳性病例39例,血检阳性率为0.40%,其中间日疟28例,恶性疟11例,血栓阳性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2.98%(39147)。血检阳性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占总阳性病例数的74.4%(29/39),其中恶性疟病例均为本市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从事商务的归国人员;病例的地区分布按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湖18例、宝安11例、龙岗5例、南山3例和福田区2例,盐田区无阳性病例;病例时间分布呈现6、7、8月和11、12、1月的2个高发期。抽查6个区15个镜检点514张血片,血片制作和染色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6.19%和89.88%,对其中的213张阴性片及12张阳性片进行复检,符合率为100%。结论“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疟疾病例分布特征的阐明为我市科学防治疟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562人次,外出回归3864人次,外来流动人群2425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3例,输入疟疾病例33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03%,8.39%和0.3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1.01%(324/356),外来病例占2.53%(9/356)。结论大化县疟疾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原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乐东县2006~2010年流动人口的疟疾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全县各镇场辖区全年逐月疫情报告和管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疟疾从2006年的74例下降到2010年的零例;全县流动人口五年间共血检12 447人次,其中海南省流动人口血检占85.9%( 10 692/12 447);广东省血检占3.8%(479/12 447);广西省血检占县外3.9%(484/12 447);其他各省血检6.4%(792/12 447);阳性率分别为海南省阳性率占93.8%( 132/145);广东省阳性率0(0/145);广西省阳性率占2.1%(3/145),其他各省阳性率占4.1%(6/145);感染分别为:海南省间日疟132例,恶性疟4例,广西省间日疟3例,其他各省6例;感染人群以种养、护林、修路等上山作业人员为多.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防治和防护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入到高中疟区的流动人口,是我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