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运用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2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外周血WBC为1.0-2.0×10^9/L和(或)ANC〈1.0×10^9/L时(治疗组)与WBC〈1.0×10^9/L和(或)ANC〈0.5×10^9/L时(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WBC〉3.0×10^9/L和(或)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天数,WBC恢复的天数及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NC≤0.5×10^9/L持续天数,达到ANC≥1.5×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天数,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其拐点仍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琨琨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477-2478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所引起的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0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144例经临床、血象、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白血病患儿进行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44例患儿中,发生感染70例,感染发生率为48.6%.感染部位及器官:以呼吸道、胃肠道、败血症、皮肤及口腔多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 39例,占发生感染病例的55.7%;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109/L 21例,占发生感染病例的3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0×109/L 10例,仅占发生感染病例的14.3%.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医院感染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前瞻性地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及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升白细胞治疗,对照组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直至连续2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超过1.5×109/L后停药。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也显著减少。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有促进作用,能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的时间,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蜂 《广西医学》2004,26(12):1800-1801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 2 6例 ,分别在化疗结束后 4 8h(治疗组 )和中性粒细胞数 (ANC)≤ 0 .5× 10 9/L时 (对照组 )使用G -CSF ,观察ANC恢复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ANC≥ 1.5× 10 9/L所需时间及感染发生率、发热持续天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早期使用G -CSF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大剂量化疗 ,大剂量化疗可使中性粒细胞减低、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导致严重的感染 ,成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的第二大因素[1] ,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急性白血病患者 6 2例 ,通过精心护理 ,减少了感染的发生率 ,使患者症状缓解并长期存活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992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19~6 3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血病患儿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入住无菌层流病房的效果。 方法对8例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1)时入住无菌层流病房,并在层流病房中采取科学恰当的护理措施。 结果8例患儿入住层流病房时间为5~12d(平均8d),外周血各系均上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1)。8例中除1例患上呼吸道感染外,其余均未发生口腔粘膜损害、肛周及其他部位感染。 结论无菌层流病房对白血病患儿顺利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瑞血新)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3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Ⅲ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00ug皮下注射,每日1次,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大于2.0×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Ⅲ度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5天。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人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G-CSF,对照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复方皂矾丸,观察两组化疗效果、ANC恢复时间、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等。结果化疗效果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NC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现G-CSF副作用。结论G-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的联合强烈化疗仍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以期骨髓增生受抑 ,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目的。但是联合强烈化疗对骨髓内、外的白血病细胞及正常血细胞都会产生强烈杀灭作用 ,对免疫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而并发严重感染、出血、贫血等 ,因此白血病治疗的预期效果不但取决于化疗强度 ,也与细致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现就我们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病人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1 感染的护理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后 ,绝大多数患者骨髓处于中、重度抑制 ,重度抑制的骨髓造血细胞可为0 .0 2 ,外周血白细胞 <4× 10 9 L时 ,尤其中性粒细胞 <0 .5×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5例,均给予大剂量化疗,观察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经化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顺利完成化疗疗程。结论对大剂量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白血病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用GAD方案及GMD方案进行了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完全缓解率70%,感染发生率60%,2例发生严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最低中位计数为1.12(0.48~2.38)×109/L,低于1.0的中位时间为7(0~13)d,血小板最低中位计数为12.5(8~24.00)×109/L。结论:该方案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短,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史宏  李蕙  周敏  徐鸣  刘文丽  邝平兰 《四川医学》2012,33(3):426-428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院感率高达95%,皮肤粘膜和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常见的病原菌为G-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者,感染发生距化疗开始的时间早,发热持续时间长;所有感染均采用广谱杀菌剂,其中7例发生真菌感染;除1例中途放弃外,18例均控制感染,19例获得缓解。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2006年全国ALL方案诱导化疗期间,骨髓缓解率高,但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程度重,真菌感染的概率大,及时而强有力的抗感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对1992年1月到1995年2月我科诊断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3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后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横纹肌肉瘤骨髓移植后1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1例,恶性葡萄胎化疗后1例,肾癌放疗后1例,共46例合并霉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了易导致霉菌感染的6个因素。急性白血病合并霉菌感染组与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组相比较,对每一常见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予以一积分数值,并回顾性比较了两组积分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总积分大于或等于11应进行抗霉菌治疗;总和分7~10之间,应进行试验性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实施个体化给药避免或减少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新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184 3例, 对患者性别, 年龄, 危险度、药物、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良反应涉及高危组患者居多;涉及药物以左旋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居前3位;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以血液系统最为常见;骨髓抑制并发感染与危险度及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ADR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 其中以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康艾注射液协同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协同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期血象白细胞的最低值及恢复时间、重症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内容。方法将46例患者配对后随机分入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组同样化疗外予康艾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坎/d,连用15d。待骨髓抑制期恢复(约2~3周)后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白细胞最低值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重症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艾注射液有助于机体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渡过化疗危险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12例存活5年以上急性白血病之临床资料,4例儿童,8例成人;男7例,女5例;年龄4~67岁;ALL 6例,ANLL 6例。ALL以VP或VMP治疗,ANLL则以COAP,HOAP,CAMP等处理。体会:(1) 年龄与白血病类型不影响其长期生存。(2) 急白长期生存的有利因素为治疗前白细胞<3.5万,而Hb,血小板数,骨髓原始细胞数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并不影响存活期。(3) 强力联合化疗、坚持维持治疗是长期生存的关键。其他综合治疗如中医药治疗、预防感染及髓外白血病、免疫及支持疗法也很重要。(4) 本文1例于完全缓解7年后复发,提示:维持治疗时间宜延长至7年以上。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预后较差,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极低,化疗方案有限。目的探讨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HAAG〔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诊断、染色体、基因突变、预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VEN+Aza+HAAG方案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11.3)岁;FAB分型:M24例、M56例;预后良好3例、中等2例、不良5例。化疗前中位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Blasts%)分别为4.10×109/L、87.5 g/L、66.00×109/L 、63.5%,化疗后分别为3.28×109/L、107.0 g/L、78.00×109/L、5.5%。VEN+Aza+HAAG方案联合化疗前中位化疗次数为5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1例,形态学完全缓解而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CRi)4例,部分缓解(PR)3例,未缓解(NR)2例。1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80%,中位生存期(OS)为6.5(3.0,8.5)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感染等,无患者死于治疗相关并发症及其他毒副作用。结论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复发/难治性AML患者使用VEN+Aza+HAAG化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ORR及缓解深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0.536);治疗后19~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