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COM.TEC)进行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其中1例PV患者进行2次单采,其余均为1次。结果进行血细胞单采治疗后,所有患者HGB、RBC、HCT均快速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采后患者头昏、头痛及颜面皮肤红紫表现得到迅速改善。结论利用血细胞单采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救治高白细胞白血病(HL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HLL患者在化疗前安装一次性全封闭血细胞管道,选择MNC程序,采用美国COBE Spectra 70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白细胞单采,比较单采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外周血自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其采集54次,每次分离出白细胞(12.77±44.11)×10^9/L。单采后患者各种不适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合并DIC患者单采后次日死于颅内出血。患者单采后继续化疗,11例(36.67%)完全缓解,12例(40.00%)部分缓解。共23例(76.67%)治疗有效。结论白细胞单采后继续化疗是及时救治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高白细胞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2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结果单采后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采前,急性白血病组由(228.44±116.10)×109/L下降到(167.80±105.38)×109/L;慢性白血病组由(270.52±114.49)×109/L下降到(214.52±94.69)×109/L,两组单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措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陈卉 《哈尔滨医药》2006,26(3):79-8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1],其特点是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大量增多.静脉放血是所有治疗措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均有效.但放血同时会丢失正常血浆,而血浆分离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在体外将患者的血液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弃去患者多余的红细胞,再把有用的血浆回输到患者的体内.2004年~2005年我科利用血浆分离器行红细胞分离术治疗PV 12例次,均获得完全缓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1):40-42
目的:探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红细胞增多症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应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17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共行血细胞采集术治疗35次,去除量共计9 695 m L。结果: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去除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能迅速减少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对急、慢性白血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87例经骨髓检查确诊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全血细胞计数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异常率,观察白细胞分布直方图变化及报警信息。结果:89.3%的急性白血病患者WBC增高(〉10×10^9/L),其中21.3%的患者WBC极度增高(〉100×10^9/L),慢性白血病患者WBC均〉20×10^9/L,其中66.7%的患者WBC极度增高。97.3%的急性白血病患者PLT减少,慢性白血病患者PLT均不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白血病贫血的发生率明显比慢性白血病高(分别为96.0%和16.7%,P〈0.001)。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直方图均有形态改变,R报警率达80.5%,呈单峰分布达85.1%,呈双峰分布为14.9%,均无正常人外周血三峰分布。结论: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对急、慢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过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针对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的价值,为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在有效诊断的基础上促进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预后。方法 选取8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8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比较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结果 研究组85例患者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65例(76.4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23.53%)。研究组白细胞水平为(48.78±6.55)×10^9/L、红细胞水平为(2.86±0.55)×10^12/L、血小板水平为(60.06±18.8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19.08±5.02)%、淋巴细胞比率为(53.58±5.55)%、单核细胞比率为(33.58±6.05)%,对照组白细胞水平为(5.75±1.40)×10^9/L、红细胞水平为(4.80±0.45)×10^12/L、血小板水平为(175.50±30.5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59.05±5.55)%、淋巴细胞比率为(28.20±3.03)%、单核细胞比率为(6.09±2.08)%,研究组白细胞水平、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指标用于急性白血病初筛中的价值高,在区别于健康人员的基础上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HLL)的疗效。方法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对31例患者进行56次白细胞单采,观察疗效,并与单纯化疗的27例HLL患者比较。结果经白细胞单采术后,患者外周白细胞数显著下降,再进行化疗的效果比单用化疗疗效好,死亡率低。结论白细胞单采术是HLL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大多数治疗是采用口服羟基脲以抑制骨髓增生 ,从而达到控制症状。我院近来应用威克胶囊 (江苏恒瑞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5例 ,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 2岁~ 84岁。病程 2a~ 8a ,全部病例均以并发症来诊。其中脑梗死12例 ,心绞痛 2例、心肌梗死 1例 ,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和肝脾肿大。 15例患者红细胞 6 .5× 10 12 /L~ 8.5× 10 12 /L ,血红蛋白 17.5g/L~ 2 2g/L ,血细胞比容 0 .5 5~ 0 .6 5 ,白细胞 11.5× 10…  相似文献   

11.
<正> CS-3000型血细胞分离机是目前具有较多优点的一种型号。全部操作由电脑控制,有恒温设备,在密闭的连续分离的条件下进行,安全性好,产品纯度高。我院自1985年4月至1986年9月共进行42例次血细胞分离:血小板单采21次,血小板/红细胞9次,血小板/血浆8次,白细胞单采4次。用于10例急性白血病、4例淋巴瘤、2例再障、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多发性骨髓瘤和3例癌症患者。现仅就血小板单采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此病患者血液色深而稠,黏滞性约为正常的5~8倍。红细胞计数在(6~10)×1012/L,血红蛋白可  相似文献   

13.
陈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01-701
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血细胞各参数与其他地区参数的差异,建立本地区参考范围的可行性。方法:采集3190例我地区健康成年人静脉血,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参数,建立各参数的参考范围。结果:本次调查结果为WBC:男为(6.32±1.41)×10^9/L,女为(6.41±1.59)×10^9/L;RBC:男为(5.02±0.44)×10^12/L,女为(4.33±0.36)×10^12/L;PLT:男为(163.06±57.3)×10^9/L,女为(156.69±52.07)×10^9/L;Hb:男为(152.56±14.4)g/L,女为(130.39±9.47)g/L;HCT:男为(0.448±0.087)L/L,女为(0.388±0.034)L/L。与国内其他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各参数相比,本组受试人群的WBC、RBC、Hb、HCT、PLT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成人血细胞参数与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白细胞白血病 (HLL)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0× 10 9 L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常伴有高粘滞血症 ,易发生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早期病死率高。我们采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 ,早期快速去除病人外周血异常增多的白细胞 ,辅助治疗HLL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有高白细胞白血病 7例 ,男 1例 ,女 6例 ,年龄 16~ 39岁 ,平均 2 6岁。其中 ,急性髓系白血病 6例 ,慢粒急变 1例 ,急淋 1例。去除前白细胞中位数 35 5 .33(2 30~ 5 97)…  相似文献   

15.
1例74岁男性泌尿道感染伴发热患者给予头孢他啶2 g, ivd, q12h联合环丙沙星0.4 g, ivd, q12h联合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报危急值:WBC 1.49×109/L,RBC 2.67×1012/L,PLT 97×109/L,NEU 0.57×109/L,NEU%38.2%。尿常规:白细胞2+,余正常;hs-CRP 48.30 mg·L-1;PCT 8.72 ng·mL-1。考虑为头孢他定联合环丙沙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后,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75μg, ih)单剂升白细胞支持治疗,12天后患者的全血细胞减少恢复[1]。  相似文献   

16.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单独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静脉滴注4 d,然后改为万古霉素1.0 g1、次/12 h静脉滴注3 d,最后单独应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滴注44 d。应用利奈唑胺前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2.00×109/L,红细胞3.92×1012/L,血小板158×109/L,血红蛋白115 g/L。用药第1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红细胞3.3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02 g/L。其后血常规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如下: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69 g/L。由于病情需要未停用利奈唑胺,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琥珀酸亚铁及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共44 d。停药后18 d血常规恢复正常:白细胞5.07×109/L,红细胞3.02×1012/L,血小板156×109/L,血红蛋白102 g/L。  相似文献   

1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传统的静脉放血、^32磷或烷化剂治疗均有一定的缺点,我们试用红细胞单采术及高三尖杉酯碱治疗2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近期内2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习例无效。达到完全缓解的中数时间为21天,较单用马利兰,马法兰及放血合并羟基脲等方法治疗时间均短。对20例病人进行随诊,16全 复发,完全缓解的中数时间为19个月另外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引起白血病者,而其它烷化剂、^32磷有增加继发性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液科白血病诊断中血常规指标变化特征、散点图异常情况,为白血病患者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以促进白血病患者早期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入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总计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人群均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对比血常规检测结果、散点图情况。结果 血常规指标比较,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水平(15.35±6.60)×109/L以及红细胞水平(7.85±1.35)×109/L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35±0.30)×109/L、(4.65±0.60)×109/L。观察组血小板水平(57.08±4.05)×109/L均值低于对照组(220.90±8.80)×109/L,经统计学计算P <0.05。两组受试人群血细胞形态及散点图异常情况分析,对照组血常规散点图共有5个区域,五分类有固定区域。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M3型(AML-M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行血液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等指标,并选取体检的正常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间检测结果。结果正常组人群Hb平均为(123.5±18.5)g/L,远远高于急性白血病组(33.7±5.4)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人群WBC和PLT分别为(5.8±1.3)×10^9/L和(144.3±20.9)×10^9/L,而急性白血病组分别为(89.2±26.4)×10^9/L和(35.7±8.4)×10^9/L,正常组WBC明显低于急性白血病组(P〈0.05),正常组PLT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供体白细胞输注 (DL I)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 7例 ,慢性期 (CML - CP) 5例 ,加速期 (CML - AP)和急性变 (CML - BP)各 1例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 m2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L L )和多发性骨髓瘤 (MM)各 2例。预处理方案用去髓性和非去髓性两种。供体白细胞采用 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回输的细胞数 (CD3 +)细胞为 (0 .6~ 3.4)× 10 7/ kg,平均细胞数 1.7× 10 7/ kg,DL I前停用免疫抑制剂。非去髓性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NST)患者通常在移植后每月输注 1次 ,连续 1~ 4次。对移植后或化疗、放疗后复发的患者 ,在复发的早期每月输注 1次 ,也连续 1~ 4次。结果  4例 NST后的 CML- CP患者 DL I2次后嵌合体逐渐形成 ,其中 1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不良 ,经对症治疗后获得CR。 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后 (allo- BMT)复发的 CML- CP患者在 DL I1次后发生严重再障 ,经抢救后恢复并获CR2 ,长期生存。 1例 CML- AP及 1例 CML- BP患者 NST后虽然联合 DL I2次 ,嵌合体也未出现。 2例 NST后的A ML 患者在 DL I1次后混合嵌合体出现 ,现仍在随访中。 2例 DL I各 1次的 AL L 复发患者 (allo- BMT1例 ) (化疗及交替半身照射后复发 1例 )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