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腭裂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基因在腭裂形成中的变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6只妊娠10d(GD10)的C57BL/6N系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管饲维甲酸80mg/kg,对照组管饲等体积植物油。分别于GD1314(妊娠第13天第14小时,下同),GD1322,GD148,GD1414,GD1422,GD158,GD1522,GD168d处死孕鼠取胚鼠。胚鼠头部切片做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结果:在腭突垂直生长期及定向移动期,两组腭间质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数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经外源性维甲酸作用后的小鼠腭突间质细胞发生大量程序性死亡,腭突体积发育瘦小,未能在中线相互融合而导致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B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每组分别加入DEX使其终浓度为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100ng/ml,100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及PGE2的含量,并在第3天时检测DNA、蛋白质的含量。结果DEX可显著增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OD值,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在含量0.5ng/ml时DEX的促进生长作用最强。在培养早期DEX轻度降低腭突间充质细胞PGE2的合成,而在培养后期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代谢,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而影响了腭发育。  相似文献   

3.
胚胎期腭突中嵴上皮细胞和腭间充质细胞的正常分化与否在腭裂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这两种细胞与腭裂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证明致畸因子干扰其正常分化与腭裂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胚胎期腭突中嵴上皮细胞和腭间充质细胞的正常分化与否在腭裂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这两种细胞与腭裂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证明致畸因子干扰其正常分化与腭裂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EP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显微镜下解剖妊娠第13d的鼠胚腭突,用0.25%胰蛋白酶刊物消化获得游离分散的EPM细胞,在DEMF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采用反复贴壁纯化EPM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10^-6M地塞米松,采用AgNOR染色、Feulen染色及透射电子量显微镜观察,检测地塞米松对EPM细胞增殖功能力的影响。结果 地塞米松处理的EPM细胞银梁颗粒数减少(P<0.01),核面积比及DNA合成能力下降(P<0.01),胞浆内线粒体数目减少,粗面内质网肿胀。结论 地塞米松对EPM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影响腭突的正常发育,是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外胚间充质在牙胚形成中的作用及信号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颅神经嵴来源的外胚间充质经过定向分化,可形成牙、上下颌骨等组织结构。在牙胚形成过程中,一系列信号分子在上下颌突上皮--外胚间充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其中骨形成蛋白(Bmps)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在牙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细胞水平对维A酸致小鼠腭裂畸形作用和叶酸是否有拮抗维A酸的致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给予孕鼠过量维A酸,诱导胚胎腭裂模型,不完全消化法提取孕期第14天、17天(GD14、17)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EPM cells)进行培养并鉴定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叶酸与未加入叶酸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GD10、GD12管饲孕鼠50 mg/kg维A酸,可致胎鼠腭裂畸形;②不完全消化法提纯EPM细胞,纯度达到98%;③维A酸导致GD14的EP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20 μg/mL、40 μg/mL浓度叶酸可拮抗这种抑制作用。结论:①过量维A酸可致小鼠腭裂畸形,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受抑制是其致畸机制之一;②叶酸可拮抗维A酸对小鼠GD14 EP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 (EPM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显微镜下解剖妊娠第 13d的鼠胚腭突 ,用 0 .2 5 %胰蛋白酶进行消化获得游离分散的EPM细胞 ,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并采用反复贴壁法纯化EPM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 10 6M地塞米松 ,采用AgNOR染色、Feulgen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检测地塞米松对EP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地塞米松处理的EPM细胞银染颗粒数减少 (P <0 .0 1) ,核面积比及DNA合成能力下降 (P <0 .0 1) ,胞浆内线粒体数目减少 ,粗面内质网肿胀。结论 地塞米松对EPM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影响腭突的正常发育 ,是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在腭胚突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8周龄C57BL/6J近交系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于E13.5、E14.0、E14.5、E15.5及E17.5 d获取胎鼠腭胚突组织,在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方法检测EMT过程中蛋白变化和细胞凋亡率。每个时间点选择3张图片,应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片灰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法检测发现在腭融合的关键阶段(E14.5),腭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um, MEE)中出现纤连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前中后腭部MEE细胞也出现细胞凋亡,中后部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前部。结论: 在体内腭胚突融合的关键阶段,EMT过程和细胞凋亡均参与了腭中嵴上皮带的退化消失,且前中后腭部的融合机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RHGAP29对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ARHGAP29在腭突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GD13.5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来源;合成3条Arhgap29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进行体外沉默实验,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  相似文献   

11.
MSX-1在腭突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X基因对腭突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明确MSX基因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MTT方法观察对照组、RA处理组细胞的增殖变化 ,原位杂交检测两组细胞中MSX基因扩增水平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 1× 10 -8mol /L的RA明显抑制腭突细胞的增殖 ,MSX基因表达阳性。结论 提示RA通过诱导MSX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 ,在腭裂发生过程中MSX基因是RA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EE细胞在腭发育过程中的分化和转归特点及其与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磷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并分别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正常组、对照组标本中MEE细胞各时期的分化特征。结果 腭突在垂直生长期,MEE细胞为多层不规则排列。腭突定向运动和水平生长早期,MEE细胞呈典型的两层排列,基底膜完整。腭突水平生长晚期,各组间MEE细胞分化开始出现差异。正常组与对照组MEE细胞表层开始凋亡脱落;腭突接触融合期,两侧腭突基底层MEE细胞发生接触,之后被分割成上皮岛于间充质中,基底膜断裂、消失,腭突融合。实验组腭突MEE细胞未出现上述演化过程,形成腭裂。结论 在腭的发育过程,MEE细胞表层转归为“细胞凋亡”,基底层转归为“上皮一间充质转化”。MEE细胞的异常转归将导致腭裂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细胞水平地塞米松(Dex)致腭裂畸形的生物学机制,筛选出影响腭胚突间充质(EPM)细胞生长的地塞米松最适浓度.方法 腭胚突问充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实验组细胞分别以1×l0-9、1×10-8、1×10-7和1×10-6mol·L-1地塞米松加以干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各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从细胞水平研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导致腭裂发生的机制.方法:构建MTHFR基因沉默载体,对13天胚胎的腭突间充质细胞进行RNA干扰实验.MTT法检测MTHFR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MTHFR基因沉默后对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细胞增殖的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凋亡率检测应用U检验.结果:MTHFR基因表达下调后,在无叶酸存在的情况下,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源性叶酸补充不足的情况下,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减弱并发生凋亡,这可能是MTHFR基因突变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相关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鼠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的渐进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IH系孕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于妊娠第12天腹腔内注射50mg/kg Dexamethasone acetate,干扰鼠胚腭器官发育。二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2/12、13/12、14/18、15/10、15/18、16/0、16/18天/小时处死,共获得胚胎184只。取头部标本作冠状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对胃腭器官的发育进行研究。提出了腭器官发育的六个时期,并认为妊娠第13  相似文献   

17.
小鼠腭发育及腭裂形成过程的渐进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H系孕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给药组。给药组于妊娠第12天腹腔内注射50mg/kgDexamethasoneacetate,干扰鼠胚腭器官发育。二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2/12、13/12、14/18、15/10、15/18、16/0、16/18天/小时处死,共获得胚胎184只。取头部标本作冠状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对鼠腭器官的发育进行研究。提出了腭器官发育的六个时期.并认为妊娠第13/2天/;小时~14/18天/小时是腭突上抬及水平生长期,腭突上抬延迟是腭裂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DEX(10ng/ml)加入培养的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并在培养第1、3、5天时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腭突问充质细胞E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EX可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 mRNA的表达,并在加入DEX培养第3天时,这种促进EGF mRNA表达的作用最强。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EGF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了腭发育。  相似文献   

19.
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多学科的研究表明,唇腭裂的病因涉及众多因素,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其中导致腭裂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腭板未能融合,而对于腭板融合过程的研究,在体内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体外腭器官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长期实践证明,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腭器官培养模型可以模拟体内腭裂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腭器官培养方法在腭裂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mcprl基因的蛋白在正常腭突及小鼠腭裂模型腭突发育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 实验组管饲含全反式维甲酸的植物油诱导建立小鼠腭裂模型,对照组小鼠管饲植物油.2组取胎龄12,13,14,16 d的胎鼠各3只,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2组胎鼠腭部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MCPRI蛋白在2组胎鼠腭突中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