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及Hcy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心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组,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做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心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组Hcy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P<0.05);心梗组、脑梗组Hcy、叶酸、维生素B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rs=-0.379)、维生素B12(rs=-0.350)呈负相关(P<0.01)。Hcy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OR=1.253,95%CI:1.138~1.380)、急性脑梗死(OR=1.317,95%CI:1.182~1.467)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β脑梗组0.275vs心梗组0.22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cy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人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2010年—2014年老年病科住院的单纯脑梗死病人32例及血管性痴呆病人38例。选同期体检中心休检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分析其在3组中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对血管性痴呆组给予维生素B_(12)干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脑梗死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呈负相关(r~1=-0.24,P0.05;r~2=-0.45,P0.01);血管性痴呆组维生素B12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t=2.32,P0.05),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t=4.12,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叶酸尤其是维生素B12的缺乏与血管性痴呆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增高有关;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测定32例VD患者,18例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也明显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VD患者间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及VD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影响VD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的关系。方法 2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82例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和13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组(未干预为B组,干预为C组),其中69例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予以口服维生素B6、叶酸等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追踪观察3年,观察3组脑梗死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为6.6%,高同型半胱氨酸未干预组复发率为14.5%,高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复发率为7.6%,B组复发率远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病率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复发有相关性,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两组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观察组治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治疗前对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叶酸、维生素B1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对比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y水平方面,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可有助于降低Hcy水平,从而改善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素B12及叶酸的相关性,阐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其中汉族150例,维族130例;收集正常对照组265例,其中汉族142例,维族123例。这两组人群均完成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测定。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汉族脑梗死组,新疆维吾尔族脑梗死组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低于汉族脑梗死组,故对有高危因素的维吾尔族患者需积极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从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1998年2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40名正常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M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和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对照组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332例,正常对照组194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基础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Hcy水平高于15μmol/L者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均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组予以每日补充叶酸5mg,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4周后复查血浆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正常组,基础叶酸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基础叶酸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149,P<0.05),治疗组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7.7%,治疗前后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取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浆Hcy、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血症(Hcy>15μmol/l)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23例高Hcy血症患者中,血浆维生素B12下降15例,叶酸下降12例,两者同时下降7例。血浆Hcy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24、-0.719,P均<0.01)。观察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89,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其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蛋白酶原(PG)、叶酸及维生素B12在老年萎缩性胃炎中表达的特点。方法选择117例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幽门螺杆菌检测阴、阳性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阳性)和B组(阴性),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共52例作为C组。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叶酸、维生素B12、胃蛋白酶原、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与胃蛋白酶原II(PGII)的比值(PGR)(PGI/PGII)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PGI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B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组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叶酸水平和维生素B12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C组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胃蛋白酶原水平较低,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较低,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